APP下载

浅谈如何指导农村小学生习作教学

2018-05-14罗许洪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事物习作小学生

罗许洪

小學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的事物 ,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当下,小学习作课堂教学存在着“习作、习作,提起习作头就疼,老师难教学生苦”,学生作文“假、大、空”即“内容空洞”,“想象力不丰富”,“废话连篇”等现象,尤其是农村小学生的习作,为了完成任务,随意的去抄、编、套《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和《语文同步作文》,批阅习作时不知所云,如何破解呢﹖我是这样设计习作教学的。

1.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它是最富有创造性的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是衡量一个人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只有竭尽全力,充分调动他们习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由“要我写”变为“我要写”,产生习作欲望,为习作教学做好铺垫。

2.留心生活、积累素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由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自然活泼地流个不竭。”这就告诉我们,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只有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尤其农村学生,生活范围内没有书店、图书室、电脑室等,给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农村也有长处。这里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作为小学语文老师,除了有广博的知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外,还要学会关注生活,做生活的忠实观众,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加强课外实践活动,除了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外,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教会他们调动自己的所有感觉器官,学会观察事物、描绘事物,并收集生活中有价值的素材。人类社会之所以精彩靓丽,是因为每个人的思想、观点、情感等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如果接触的人和事多了,就见多识广,然后利用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引导他们把自己观察的事物想一想,说一说,组织学生,开展说话竞赛活动,给予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的机会,点评与鼓励同时进行,让他们认为什么是习作?就是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用文字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这就是习作。

3.加强阅读、习得方法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习作的基础,一个人,只有通过多读和熟读,甚至逐词逐句地精读,认真体验,深刻感悟,才能体会作者怎样应用语言表达来反映作品内容的。深刻反思,为什么农村学生的习作中心不突出、语句不通顺、说服力不强,这是由于课外书读的少,所以教师要有侧重点地指导学生阅读,把语文知识转化为技能,通过反复练习,讲练结合,在精字上下功夫,讲得精,并重视口语交际,才能写得好。只有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才能为习作提供“有水之源”,觉得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教师在教学前要有前瞻性,做到上课时有目的、有计划、有侧重点地指导学生阅读,学习作者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表达方法,注重积累,加强仿写训练,做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注意引导他们学习古往今来的优秀作品,让他们学习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正如蜜蜂采花酿蜜一样,拓展自己的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自己的习作能力。

4.加强指导、经常习作

小学生的习作,就是把自己在生活中所见所闻的事,只要他认为想写的事就有话可说,敢说话,说真话,写之前复述一遍,用笔把它记录下来,稍加修改错字、病句及标点符号,尽量做到有条理,通顺,内容具体,这就是习作的开始。教师在教学中,发现有写作特色的课文,上完后,让学生进行“小练笔”模仿写活动,用“扶一扶”、 “放一放”,让他们尝试到初学习作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习作的自信心。人一旦有了自信心,就会产生动力,迎难而上,不断进步。教师要适时给予鼓励,哪怕学生会用一个好词、一句好句,都不要轻易放过。慢慢地,天长日久,持之以恒,经常练习,勤于动手动脑,用我的手、我的笔,我的纸,用心体验,把发生在自己周围的喜、怒、哀、乐的人和事,用记日记,写感悟的形式记录下来,就是一篇优秀的习作。

猜你喜欢

事物习作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单独中的洞见
我是小学生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习作展示
春天来啦(2则)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