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通讯,助力家校联动
2018-05-14赖耀军
赖耀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家庭、学校是孩子们成长的主要环境和场所,他们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完全占据着孩子的整个生活。如果两个环节配合不当,就会导致孩子的教育出现问题。所以家校互动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进入 21 世纪,随着社会的进步,孩子的发展更加个性化、多元化,教育的环境更加立体化、复杂化,关于加强家校合作、交流的要求也提高了。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采用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搭建起来的家校信息互联平台开始逐步取代传统家校联系方法,能方便、快捷地满足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信息需求,促进相互之间的信息沟通。
那么,怎样才能及时、 快捷、有效地进行家校沟通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电话促进家校沟通
随着现在移动通讯的发达,电话、手机不仅进入了各个家庭,更成为了人与人之间联系与沟通的重要工具。而移动通讯运用到教学与教育方面,也就是平时所说的电访,更是给予了更多的方便,尤其是用于与家长们的联系与沟通上,显得尤为重要。
老师既可以通过电话与家长联系,反映本班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也可以了解学生在家的各种情况;同时家长也能够通过电话了解自己子女的动向,如当班级的学生出现迟到、缺席、旷课或者其他的一些不良行为时,可以通过电话及时的通知家长,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并能与老师一起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协同教育。例如,我班有个男同学在上数学课时和同桌大声说话,扰乱上课的秩序,严重妨碍老师的正常上课,在不接受老师批评的同时,还把老师推倒在地,态度恶劣,情节严重。我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除了及时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之外,还及时利用电话通知家长,与家长一起商量解决的措施。经过老师、家长、学校领导的共同教育,这个学生回校后的表现有了一定的改进。
二、利用短信进行有效引导
短信是我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 “信息使者”,不用担心打扰对方工作,就能把有效信息及时传递给家长。
例如,每到周末,我都会发一条这样的短信:双休日的作业孩子容易拖拉,放假时间长,孩子反而会做得马虎。希望家长时刻提醒孩子认真完成作业,关注书写。一个星期下来,发现大部分孩子一天比一天有进步,特别是作业的完成度,这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关注。希望家长坚持,你的坚持能改变我们的孩子,相信你的孩子会进步!我相信,你更要坚信!长此以往地去做的话,这就成了一种无声的语言,家长和孩子都会默默地形成一种良好的个人习惯。
短信传递着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尊重、理解、信任、支持,传递着家校双方对孩子共同的爱,它就是家校立交桥上跳动着的美丽的音符!
三、利用校讯通平台,实现家校协同教育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老师的耐心教育,更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只有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才有可能让家长与学校通力合作,让孩子走向成功的彼岸,让教育之花美丽绽放,让我们的工作不再无奈的压抑,这个桥梁就是“校讯通”,它充分体现了全社会、全方位、多层次、随时随地关爱学生的新理念。
1.温馨提示,点滴关爱
大多数家长工作繁忙,常常疏于对孩子照顾,这时我可以充分发挥“校讯通”温馨提示的作用。天气变化,气温升降了,发一条短信提醒家长及时给孩子添、减衣物;放学迟了,发一条短信告诉家长不要担心; 疾病流行时,提醒家长少带孩子去人多的场合; 学生到(离)校了,发条短信告知家长。这样一条简单而温馨的短信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学校对学生的关心。有一次我班上一学生感冒休息了一周,我便发一条短信询问孩子的情况, 并转达老师和同学对他的关心。家长十分感动,回复说“谢谢老师”。短短四个字,让我百感交集。每天一条短信,都拉近了家长与老师的距离。
2.作业通知,方便师生
平时老师通过学生交代家长的事情,总是有部分学生健忘,使得很容易的一件事情变得拖拖拉拉。而“校讯通”就像一个公开的班级信息发布台,家长通过“校讯通”随时可以了解学校班级的主要活动,通知家长的内容,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求等等。即使孩子不小心把书面通知弄丢了,家长也能知道通知的内容,有效地配合学校的教育。
五年级的罗俊武,做事一向大大咧咧的,每次学校布置任务或发通知,他几乎都会遗失或忘记。家长总要打电话来问老师,次数多了,难免造成误会。后来每次一布置工作,我除了提醒孩子保管好通知,还同时发一条短信给家长,请他们督促提醒。孩子再也没有忘记过事情,家长也因为减少了麻烦,非常高兴。
3.传达通知,了解动向
学校有什么通知,如召开家长会、调休等,我会通过校讯通发信息,让家长能及时接到学校的各种通知,并能了解孩子的动向,极大地方便了家校的联系和协同教育。
四、利用手机微信平台,提高家校协同教育效果
近几年比较流行手机微信,手机微信有一个语音功能,比电话更方便节约,适用于各个年龄阶段的人,不但成為人们休闲聊天的重要工具,更是很多单位传达信息和通知的平台,同时也是家长、学生与学校、老师一个很好的沟通和交流的平台。
例如,这个学期开展的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很多地方需要和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听取家长的意见,但时间和条件都不允许家长们集中到学校来参与讨论,于是我就想到了微信这个沟通平台,建立了一个班级微信群,在群里家长们各抒己见,为班级文化建设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实践证明,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利用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实行家校协同教育,已经越来越普遍,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重视。虽然还处于一种探索的阶段,但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与模式也在不断改革与更新,变得越来越科学化、越来越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