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点滴体会
2018-05-14李国容
李国容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育技巧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才能和素养,一名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教育技巧,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条件,随机应变地、创造性地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突如其来的教育、教学问题,否则,即使你有高谈阔论的理论也无法成为实际的好教师。
特别是在新形势下,要随时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应对可能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一定要把握好科学发展观这条正确的理念,不能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处理一些问题。对于学生的教育我们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无论是优等生还是中等生还是后进生我们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颇,只有让每一个同学都融入到班级的这个大集体中,才能发挥班级乃至学校的整体力量,才能有长期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应当是“创造一种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那么,如何才能做好新形势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呢?
一、新形势下中学生在心理和思想上呈现出来的新特点
1.独立心理
随着初中生身体的发育、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的成人意识、独立意识日益增长,迫切要求获得更大的自由生活空间。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许多问题不再盲从于老师和家长,而喜欢以怀疑的态度去挑战、批评权威和世俗的准则,并且固执地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
2.逆反心理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独立意识的增强,中学生表现出了十分明显的逆反心理。他们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异想天开,敢于独立探索,敢于质疑。但我们应该看到,有些学生对社会的复杂性认识得不够全面,一旦个人需要与社会现实发生矛盾时,他们往往表现出盲目的怀疑和不满情绪,进而在这样的情绪支配下盲目行动。另一方面,他们逐渐产生了丰富的精神情感需求,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教育工作者如果不能合理地疏导他们的这些情绪,往往会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有时表现为尽管表面上对老师顺从,内心却极为反感。
3.新的课题
市场经济功利主义的影响,网络与虚拟技术的覆盖,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变化,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根据当代中学生的现状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之樹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为适合时代的有用人才,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出现的弊端
1.思想政治教育中缺失了“人”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一种带有普遍性的景象:在课堂和日常生活里,所谓的知识完全变成了主宰一切的绝对力量,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成了绝对权威,一味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育,而对学生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却不管不问,更谈不上什么教学效果。所以,我们的班主任和教师往往会成为交流谈话和课堂教学的唯一强势权威者,而学生则相应的沦为可怜的被控制体和被动接受体。这样,我们所追求的以教育来促进“人的解放”和生命主体“个性张扬”的理想,就只能是一种不能实现的理想状态。
2.思想政治教育中缺失了“情”
这里所说的“情”,是指“情感观、态度观、价值观”中师生之间真情的交流。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充满激情的,教育教学本来就是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如果学生和教师都能带着感情、带着热情,全身心地、忘我地投入,那么对整个教学过程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传统教育,教师往往是以一种权威的身份来教导学生,以一种整齐划一的设定目标来约束原本个性鲜明的学生,限制了学生的主体性。
3.对中学生个人主体意识不够重视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日益疏远冷漠,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渐行渐远,心理距离拉大,学生开始有意回避老师,教师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也给师生关系蒙上了阴影。很可悲的是,当学生心灵困惑时,最愿意向老师倾诉的仅占8%,朝夕相处的教学工作者与辛勤养育他们的父母,并不是真正受中学生欢迎的“知心朋友”。这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目前所面临的真实现状,这更加需要我们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改进和提高。
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避免的误区
1.避免架空化
有些班主任对思想政治教育采取架空化的办法,将班会课变成做自己所任教科目的练习课。还有些班主任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政治教师的任务,学生通过上思想政治课已经受教育得够多了,作为班主任,没有必要再重复罗嗦。还有些班主任认为,本班学生看上去已经进入正轨,也没有什么不良行为迹象,没有做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事实上,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思想暗流涌动,不表现出来不等于没有思想的交锋。
2.避免空洞说教
班主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常见误区是空洞说教、泛泛而谈。事实上,只有心灵才能够打动心灵,班主任要坚持以美育人。而所谓“以美育人”,即凭借现实中存在的美对学生进行美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做到以美育人,对学生进行美的培养,以美好的形象和事物去影响和感染人、打动人、教育人,使他们在美学理论指导下健康成长。用身边的例子,让他们颇感真实,也就更能打动学生的心。因此,坚持以美育人,既有理性主义的精神升华又有人文主义的情感沟通,才能真正达到了吸引人、说服人、培育人、塑造人和升华人的目的。
3.避免过高拔高要求
学生害怕被拔到过高要求的标竿上,只有切合他们实际情况的思想道德要求才能让他们主动自觉地追求。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也只能尽量要求他们把相关的行动落实到生活中去。
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做法
1.深入了解学生所阅读的书籍、所关注的网站、思想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每一届学生都有他们的特点,学生所关注的热点也不一样,因此作为班主任也要与时俱进地改进自己的办法。作为班主任,要注重向学生了解思想动向,尤其注意观察他们阅读的书籍,从中透视有关思想动向。也可向学生借他们喜欢的书刊进行阅读,从中尽量感受他们的思想倾向,以便对症下药。而学生也非常乐意将相关书籍、杂志借给教师,一方面班主任、教师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另一方面也能够及时跟他们探讨当中的相关问题,拉近与学生的关系,让学生有亲切感。通过与学生展开相关探讨,获得某种程度的共识之后,我教师可含蓄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一些不良方面提醒学生要加强辨别能力,学生对此也能愉快地接受。
2.高效利用班会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一般一周只有一节班会课,班主任只有充分利用好班会课,提高班会课的效率,才能产生较好的效益。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有实效,将会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在开展班会课时,要充分发挥学生展示观点、展开论辩的思维过程,老师只做必要的、及时的点评或者点拨。而班主任教师将相关论题告诉学生提前准备,学生完全可以利用课余饭后的零碎时间进行讨论、思考,不会占用到其他过多的时间。
3.利用班级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所以作为班主任要非常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首先是名言警句的收集,每个人都找到一句作为自己最喜欢的座右铭,激励自己奋发向上。通过整洁的桌椅、明亮的窗台环境、生动活泼的黑板报设计,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另外,利用学生之间,互相找出对方的优点,又有助于建立一种和谐的班级文化。要让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更多的是合作,合作学习文化知识,合作学习如何走过心理焦虑,合作学习如何正确看待小范围的竞争,树立正确的观念。
4.关注社会,及时结合相关案例、报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班主任可利用生活中的事例,直面社会,进行相关的讨论,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以及当我们遇到个人危机的时候应该如何应对,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的处事方式等。
总之,作为教师,要不断地通过学习,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明确努力学习提高的方向,感受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在更高层次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开拓思路,努力做好新形势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