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 践行和谐

2018-05-14祝淑艳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人格师生关系师生

祝淑艳

一、问题缘起

(一)课堂育人主阵地

资料表明:一个人在学生时代,与老师在一起的时间,超过他们与父母相处时间的两倍,老师的人际交往80%是与学生交往。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而课堂教学又是主要的教学活动,占据着师生的绝大部分时间与精力,体现着教育教学的主旨。因而,如此众多的时间成本优势,就决定着课堂和谐,值得教师研究。

(二)有效教学的保证

事实证明,从某种意义上讲,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尤其是在初中学段,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更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活跃课堂氛围的基础,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是学生成长的绿色通道。

二、理学支撑

(一)践行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把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美好目标,倡导个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其次倡导是社会各系统、各阶层之间的和谐,再次倡导是整个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和谐,还倡导是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二)全人发展

课堂教学的和谐必须应师生的民主为前提,它包括两各方面的含义:

其一,师生人格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提供机会与情境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容许个体的差异,鼓励学生在自我展示的过程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其二,重视人格因素的作用。课堂是以生命培育生命的渐进过程,因而意志、情感、兴趣等因素对于创建和谐的、融洽的课堂氛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课堂躬行

(一)尊重热爱——育和谐

尊重与热爱是课堂和谐美的基础,“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中最深刻的冲动。”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在课堂中不能把学生看成器物,要把他们看成人物,完整的、有各种需求的人。满足他们交流、展示、愉悦、自我实现等需求。众所周知,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二)接纳差异——容和谐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认知程度,了解学生的差异,这样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抒己见,不必拘泥,不用担心答错挨批评、受指责。面对问题,调动学生大胆地敞开心扉。严禁对学生讲“你胡说”,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开口讲话,鼓励百家争鸣。

(三)慧眼识珠——创和谐

多数人都有展示自我的欲望,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多数情况下很乐意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对同一个问题,即使是同一个观点,学生也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有的学生能够用规范、准确的语言表达,有的学生却常常是词不达意。还有些学生本来良好的愿望,表达的结果却令人愕然。需要教师加以包容、理解,允许学生个体之间表达方式差距,并及时借势诱导,促成学业创造和谐。

(四)因势利导——建和谐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生活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影响到学生。他们不再机械地以学校的德育准则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而是有了自己的看法,甚至是些许的拜金和逆袭。

对于学生的这类认识,应当首先承认其真实性,不能简单地批评或否定,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而不只是硬性否定。多站在学生的认知角度及身心特点去思考问题,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课堂更加和谐友好。

(五)教师垂范——做和谐

作为课堂主导的教师,要善于把控自己,首先要让良好的情感情绪主导自己,然后才能主导学生。师生情感的水乳交融,是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保证。和谐友好的课堂,需要情感交融,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的育人好效果。

此外,教师应注重面部表情与肢体语言的应用。多年的初中教学实践,我发现:孩子们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评价,更加认同的是激情、活力、爱笑、风趣、亲切。所以,我常常鞭策自己:站在课堂面对学生,要做到四大皆空,眼睛里、脑子里都是学生,更要把精、气、神传给学生。前苏联学者别利钦也指出,教师“一跨进教室的门坎,就要记住,你是一堂课的缔造者,您要是心理状态不佳…….就会使一堂课黯然失色,没有生气。”只要上课铃声一响,唯有师生的教学互动,所有的不愉快都必须抛在脑后。

(六)修身养性——塑和谐

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劳动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具有以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特点。其中教师的人格力量是第一教育力量。俄国教育家乌申斯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想的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因此,每一個教师都有责任不断塑造高尚的人格、完美的形象,储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教学业务能力。力求使每堂课都成为精品,对学生形成足够的吸引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为形成和谐、友好的课堂气氛创造前提条件。在初中教学中,在少儿教学中:身教重于言教,更是课堂和谐的金科玉律。

四、省思梳理

(一)有规有矩——有和谐

创建和谐课堂,是为了达到教育的最高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不能为和谐牺牲必要的原则,也不要为和谐而一味迁就,保证学科教学的科学性客观性,才会有课堂的千姿百态和谐友好。物极必反,如果只是苟且和谐的结果就会不和谐。毕竟:严是爱,松是害,没规没矩会变坏。要宽而有度、严而有格,要和谐而不放纵。因为,和谐以真善为源泉,和谐与真善相伴相生。有规有矩有和谐。

(二)课堂主流——须和谐

师生关系的与时俱进带给我们很多思考,淡化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生交往更加尊崇“教学相长、亦师亦友”。当然还有人提出“学生是上帝,教师是服务者”、师生共栖共成长。十九大报告明确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我们提供了思想指导。这些都要求教师立足岗位,兑现以实际行动。无论什么样的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友好是不朽的主流课堂,也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久大计。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以上内容抛砖引玉,请君指点。

猜你喜欢

人格师生关系师生
以鸟喻人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