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长导师制,师生共同成长的催化剂

2018-05-14王海波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导师制导师育人

王海波

近年来,我校牢固树立“成人、成长、成才”的办学理念,突出“育人”主题,创新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管理,把思想道德建设和非智力因素培养有机地贯穿于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建立了集学业帮扶、人格熏陶、生活指导、心理疏导为一体的导师制育人模式,走出一条特色的农村初中学校办学之路。

导师制是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举措,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促进我校“全员育人、人人育人”,也是为了解决班主任工作太多,负担太重,有时不能关注到那些需要关注的学生的问题,让全体老师均参与到学生成长工作中,关注到那些需要关注的学生。这些学生进步了,班风、学风都会提高,学生成绩也会提高。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和本人的教育教学实践,就导师制在学校的实施谈谈本人的看法。

一、实施导师制的重要意义

首先,它是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其次,它是中学德育创新的重要抓手。最后,它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二、导师制的含义

中学生“导师制 ”是学校为中学生配备指导教师,为中学生提供学习、生活、交往和职业选择的帮助与指导,引导全体学生主动、持续、和谐发展的教育运行机制。建立中学生导师制,可以帮助中学生解决学习、成长中的困惑与矛盾,從而更好地实施差别化教育;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人格平等、教育活动民主)是实施导师制的前提和基础;互动的教育形态(学科教学互动、思品养成互动)是实施导师制的教育教学常态和方式;多元的导师组织(校内全员组织、社区资源共助)是实施导师制的组织依托和保证;共进的发展目标(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是实施导师制的初衷和目标。

导师制是在“整体、合作、优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学校班级德育的诸多目标、诸多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科任教师身上,导师将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刻意磨练、以志励志;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从而形成整体合作、优化班级教师管理群的一种班级管理新模式。

三、导师制的具体做法

(一)做好宣传工作,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

为了使教师们理解导师制的内涵和意义,学校须统一认识:1.学校教职工应明确全员育人导师制是新时期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注重学生个体化教育的新举措,其实质是学校教职工人人承担起对学生个体进行德育引导的职责,与学生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结成对子,根据该学生的思想行为、个性特点、知识能力进行经常性的长期的个性化教育,成为学生德育的导师。

2.根据学生实际,德育导师工作受导对象主要在以下的学生范围中考虑:经常违纪、学习有困难、有心理障碍、单亲家庭或家庭破裂缺乏家庭教育的或家庭特困的学生。

3.导师所应承担的职责。导师除了对受导学生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全面关心外,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实际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工作。

(二)落实班主任责任,做好“搭桥”工作

1.应该明确班主任在导师制工作中的职责,学校实行导师制工作,并不因此而淡化班主任工作,而是为了加强班主任工作。学校的全员育人导师制应该成为学校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补充,让班主任消除顾虑,积极配合做好工作。

2.要让班主任明确我校的导师制,并不是对全体学生进行泛泛施教,这会缺乏针对性、实效性,而是有特定的受导对象。而这些受导对象必须由班主任了解、确定,由班主任做好受导学生思想工作的基础上,联系其他课任教师进行“搭桥结对”,同时与家长进行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三)建立导师工作的评价考核制度

作为学校全面实施的一项育人新举措,一方面教师的理解、探索、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要尽量避免出现一些较大的偏差,这就需要一定的制度,来明确导师的职责、义务、工作目标、任务来规范导师的行为,否则导师制工作会盲目无序或流于形式。为此,须制定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施办法,对导师的职责、工作要求进行规范,对导师的工作过程和效绩制定评价、考核、奖励制度。

四、实施导师制应注意的事项

(一)处理好导师工作与班主任工作的关系

导师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教师自身的一项重要职责,必须认真做好。但导师工作又不能代替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对班级学生的教育管理是全面的,班主任应按照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同时,要进行班级日常管理,建立班级常规,指导班委会工作,培养学生干部,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把班级建设成为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集体。而导师的工作,主要是对指导对象思想、学习、心理上给以必要的帮助、指导,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尤其是对整个班级学生的教育管理缺乏全面性,导师工作只是班主任工作的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

(二)处理好学科辅导与思想教育、心理辅导的关系

作为任课老师的导师在与学生的谈话交流中,必然会对自己任教学科给予较多的指导,但作为导师仅仅是自己任教学科的指导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对被指导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和引导,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一些思想上、心理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

(三)处理好对学生的特色辅导与学校的统一要求的关系

每个任课老师都有自己的特点,对学校的一些规定、要求,也会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这是允许的。但在指导学生过程中,较多地显示自己的特点,而忽略了学校的统一要求,这既不利于学校统一管理,也不利于学生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因此,导师要在学校统一要求指导下,开展对学生的指导工作。

(四)处理好导师与家长的关系

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子女,导师应多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导师应尊重家长,讲究与家长联络的方法,关注受导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与家长共同承担教育的责任,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导师制导师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高职生导师制内涵研究①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应然取向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导师的猫
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