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科创板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8-05-14聂方红
聂方红
设立科创板是国家立足改革开放大局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更是推进创新发展的一个实实在在的举措,也是对资本市场有着长远影响的事件。从管理层与上交所近日频频表态来看,科创板的制度设计已经接近初步成型,并以超预期的速度在推进。为了科创板的健康发展,更为了投资者的利益保护,个人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管理层在顶层设计时加以考虑。
一、进入科创板的门槛高一点,不能披个高新技术企业的马甲就可以进来
什么样的企业可以在科创板上市,也就是说科创板的择股标准是什么?这可能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事情。从字面上来看,好像并不复杂,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就行了,然而落实到具体的项目,恰恰是这两个方面最难去甄别、最易贴标签、最常被利用。记得当年一些企业为了享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纷纷“钻山打洞”找相关部门认定或搬迁注册到国家级高新区,很多企业仅仅是换个名字,化工材料、建筑材料改成化工新材、建筑新材或者干脆改成科技新材加个科技名称就身价暴涨,这样的企业上市坑害的是投资者。创新型企业集中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那就更不好区分,做电脑软件生意的可以说自己是软件开发企业,弄个游戏网吧可以标榜为文化创新企业等等。如果科创板不在这个上面设高点门槛,又是按注册制发行,只怕几年下来,产业和行业特色就会丧失。因此,建议在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科研人员占总员工比重、技术领先优势等方面有一些量的指标规定,确保能入门的都是真正的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倘若起初大家意见很难统一,交易所可以先明确重点支持的技术类型和创新范围,比如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航天军工、高端芯片、新一代关键信息技术、重大装备制造以及进口替代的重大创新成果等等。同时对不关注利润指标的特殊科创企业设定一定的营业收入、公司估值、净资产、现金流门槛,防止个别创业者通过做概念转嫁风险。
二、股权结构简单一点,不能重复主板等解禁股的覆辙
现在大家谈论比较多的是科创板股权设计能不能引进“同股不同权”机制,既保证投资者的受益权,又保证创业者的控股权。其实,对我们的股市而言,大家不怕原始股东特别是创业者巩固控制权,最怕原始股东无底线的变现欲。考虑到科创板企业大多有一定的投资风险,更需要稳定的经营培育时间,因此支持同股不同权的制度设计,但对享有控股权的少数创业团队所持有股票的变现交易应该设定特殊条件,包括禁售时间和成长条件,发展趋势好的企业可以鼓励分期解禁变现,反之则要严格限制,一旦他们变现比例超过其持股的百分之三十,应该给予风险警示,不然上市就会变成部分企业快速套现退出的手段,创业投资变为风险投资。当然其他非创业团队的股票则尽早全流通为好,不能留下大量限售股成为某一天压垮市场的稻草。
三、交易制度更灵活一点,有利于投资者规避投资风险
参与科创板投资要设门槛但不一定要那么高,要吸取新三板因为参与门槛太高最终成为一个流动性缺失的市场的教训,对参与科创板交易的投资者可以要求是入市三年或者五年以上的老股民,开户资金门槛建议30万以上即可。交易方式最好是T+0、不设涨跌停板,实在担心一下子实施风险太大,至少交易首日应该是不设涨跌停板、实行T+0。后面要限制也可以比现在主板中小创业板的涨跌幅拉大一些,还可以在T+0的次数上进行调节。
四、信息披露制度更具体通俗一点,不能太原则笼统
科创板实行注册制发行,信息披露很关键,也是事关注册制试点的成败。有必要对申请科创板上市企业招股说明书进行规范,它包括精简对企业基本信息和过去历程等事项的繁杂描述,重在向投资者介绍当下企业的财务信息和经营状况,明确必须说明的内容,并尽可能用数字和普通人看得懂没有误导性的语言来说明,特别要加强对创业和技术合作伙伴、供销关联方的信息披露,方便投資者更加全面准确了解公司。为了确保科创板公司能够客观、及时、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企业信息,对企业、大股东、核心管理团队、相关中介机构在信息披露上的民事、刑事责任都要有明确而具体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