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尖上的智慧

2018-05-14孙卫香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木块物理实验教学

孙卫香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核心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学习物理规律,构建物理概念,学习科学方法,树立科学世界观。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因为几乎全部物理规律都是从实践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再者物理实验对于建立物理概念,理解概念和原理都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中安排有多个不同要求的学生实验。因而上好每一节实验课对学生具有很重要的意義,目前的物理课堂教学中,由于诸多原因,教师往往只注重书本,以满堂灌的方式来“传道授业解惑”,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对许多物理现象,物理情景,物理模型等缺乏感性认知,从而觉得物理知识枯燥乏味。

新课程的理念强调,物理知识应由学生本人在实验中去发现或创造出来,而不是由老师“灌输”给学生。广泛地研究表明动手实践最易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要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而不是用耳朵听实验。通过手脑协调的直接体验可以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次飞跃。物理的实验教学要有生动,鲜明,新奇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有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喜悦感和满足感。

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实验,观察测量,获取数据,并分析总结的过程。实验教学中,教师不应是一个讲者,而应是一个听者,一个智慧的问者,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归纳和总结规律,使学生通过实验来掌握物理知识。让学生参与实验的操作,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实验的热情,让学生自己去体验,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及时发现学生实验的优点和缺陷,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与沟通,让学生体验到物理实验的奥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上学年对学生实验重新定位后,改变了过去的教学方法,重新设计教学过程,通过分析“测量物质的密度”这一分组实验的完成情况,深刻认识到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一个教学班分成八个小组,每小组选一名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纪律和实验仪器的收发。根据课标要求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先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之后再进行实验。具体做法是:

1.小组内先根据导课稿自学教材的相关内容,理解其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知道怎样做实验,组织实验步骤。

2.与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密度公式来测定物质的密度,需要测量那些量?需要选用什么器材,用什么办法来测量?通过这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明白实验步骤,能正确地采集数据并将其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3.让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要求学生拿到器材后能说出器材名称,知道天平的使用要求,测量范围,分度值及使用规则。知道量筒的读数要求。

4.选好器材后,按照实验步骤让大家动手开始测量身边一些物质的密度。这是把实验方案变为实践的阶段。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带着明确的目的,认真仔细地观察,积极的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实验步骤是根据实验程序的总要求来制定的,但也不是千片一律的,可以让学生在不违反操作规则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比如:有的小组选择了测木块的密度,在用排液法测小木块体积时,他们发现将小木块投入水中木块漂浮在水面上,而且木块还会吸水。他们开始了一番激烈地讨论后认为可以用塑料薄膜包裹小木块防止他在水中吸水,他们用身边的塑料袋斯下的一角将小木块包裹,再次投入水中发现木块还是漂浮在水面上,这时有个同学快速的跑到了教室后面折了一段小木棒回到操作台,用手中的小棍将木块压入水中。组内的其他同学情不自禁的拍手叫好,并不由自主说出“解决了,解决了”。在实验评估环节他们说出自己的做法时,我及时的补充说这种方法叫针压法。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我们可以用尖细的物体代替小棍比如一枚绣花针等。

在实验中要求学生一定注意程序规范和动作规范,使他们了解到这些要求是以科学理论为依据并通过实验总结出来,以提高学生的执行规范的自觉性。比如,通过测量石块的密度同学们发现用排液法测体积时,必须先测物体的质量后侧物体的体积。如果先测体积再测质量,物体上沾有液体,而天平在使用时是不能沾水的,要保持天平的干燥与清洁。其次,执行规范并不是要求机械的操作,相反,要求学生手眼脑并用。比如在调节天平平衡时,要根据指针的位置来判断平衡螺母的移动方向,这就要求学生要做到眼看指针,手调螺母,脑来判断。

5.实验结束后,先让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和结论,对“不满意”的结果,仔细分析实验过程和实验条件,找出问题所在,必要时重做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这次实验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设计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的完成情况发现这次的分组实验与以前实验相比,学生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动手参与的热情更高,相互讨论的更激烈了。让学生们从本次实验中体会到了探索知识和收获的乐趣,同时,还应注意不要让学生的兴趣停留在“听”和“看”的表面上,而是从心底发出“我做了,所以我理解了”这样地感悟。

总之,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缜密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只有通过静心反思实验流程,认真改进实验教学手段,有目的地让学生在各主题活动中,通过一个个循序渐进的观察,思考,分析,归纳过程,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使其不再僵硬的记忆和复原相关物理实验。实验课上尽可能给学生多提供观察、思考、参与、表现的机会;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注意让学生亲身体验。在顿悟和领会中,学会运用好实验探究这种学习方式,形成终身热爱学习的优良品格。让他们在感悟中渐渐地走进课堂,喜欢上物理,形成知识学习的持久动力。

猜你喜欢

木块物理实验教学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留言板
大峡谷历险记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