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人的累累伤痕”到“家的温暖守护”

2018-05-14李广玉

参花(下) 2018年5期
关键词:改编人物主题

摘要:文学改编电影是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的交流,受多种原因影响,改编后的电影作品与原著相比,主题内蕴大有出入。改编后,影片的叙事结构、人物形象相对原著皆有调整,它们共同作用于影片的主题。

关键词:《唐山大地震》 结构 人物 改编 主题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知识界,因为对自身文化‘领导者地位的动摇和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前景深为焦虑,惊叹‘人文精神失落……”这股风气延宕至今,从第六代导演到现在的无代际导演群体,对人性的诘问与发难一直萦绕在电影里。

冯小刚作为第六代电影群体中的另类个体,一直在走扎根观众的电影创作道路。对人性的探索追寻和对商业利润的攫取成为他险中求胜的平衡木。针对电影和小说改编后的主题差异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细致文本探讨。

首先,从结构情节看叙事主题的置换。

小说《余震》开篇以30年之后的多伦多,小灯寻求心理医生治疗为故事讲述,接着时空跳转,着重书写了1978年唐山大地震前,小灯一家的和乐生活画面。小说最后,以小灯重新踏上唐山这片土地作结尾,困扰多年的心理疾病在目睹母亲和弟弟一家的安稳生活后,心伤渐渐弥合。而影片以顺序结构叙事,一场逼真的3D特效地震成为影片关键的情节点,由此承接故事走向。故事的戏剧性在线性叙事结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可以作为隐线转折点,为最后的家庭团聚主题添砖加瓦。“我们利用我们这门艺术的结构,以紧张为开始的基点,然后通过序列将场景提升到第一幕的高潮。当我们进入第二幕时,我们便开始构思出削弱这一紧张的场景……”正如影片最后,因为汶川地震的发生,以方达、方灯与李元妮颇具戏剧性的久别相见,与影片开始一家四口的温馨生活形成首尾呼应,即当年家庭的离散由地震导致,如今再次因地震重聚首,家庭最终得到团聚。中国传统的戏剧性结构对像《余震》这样侧重心理描写的小说来说,似乎是改编成电影的可靠之路。

情节作为支撑结构的故事内容,也是考量叙事主题置换的重要因素。“小说的读者和舞台剧的观众档次比较高,所以它们可以面向比较高雅的市场。它们可以重在主题思想,可以写小圈子里的问题或采用抽象的风格。但是如果要改编成电影,其内容必须符合大众的口味。”改编后的电影是面向大众的,是一种宣泄情感的视听艺术,如果电影对小说中偏重小灯的情节刻画不加删减和改编,则很难引起观众共鸣。受众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与区域性,对作为正常人的观众来说,他们很难体会心理疾病患者的痛苦。经过改编后,电影的情节内容主要表现为母亲在失去亲人后,用她卑微的努力来守护亡故的“女儿”和丈夫。李元妮所强调的正是个体对小单位家集体的亲情凝结,即便实体人不在,但超时空下维系的那根魂线依然存在。中国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浸润,电影体现的正是传统儒家道德和人伦亲情对个人的感召与救赎,从而实现主题升华。

其次,从人物形象看叙事主题的宏大性。

小说《余震》中“抛弃”女儿的母亲,猥亵小灯的小灯的养父,他们在小灯成长路上分别给予小灯心灵和身体上的双重伤害,形象偏灰色,弱化度高。而电影中母亲形象被放大,母亲暂时代替缺席的父亲成为家庭的权威与根基。“红色经典将母亲曾有过的社会行为,用崇高的修辞来叙述,造就了母亲在家庭中的权威,这种权威由于和国家的缔造联系在一起,更使她伟岸高大起来。”作为一部主流商业大片,《唐山大地震》中的母亲形象则以泛情化的日常修辞来进行叙述。人性的痛苦挣扎,善良坚韧的情怀,爱与悔恨的两面性刻画,使母亲形象更具质感,更有穿透力。

养父则被塑造成一个绝对正面的解放军形象。他在小灯的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灌输血缘亲情和大爱无私的伦理观。传统中华文化孕育着伦理化的人文生存空间,电影以一种非血缘亲情关系投射出爱之无私付出的命题,养父这一形象也具有了艺术再造价值。

《唐山大地震》的主题策略改编遵循了受众的审美期待,融合着国家意识形态,利用商业轨道的宣发力量,达到了较为可观的票房利润,同时也收获着不错的口碑。从小说《余震》到电影《唐山大地震》,个人的累累伤痕被家庭的温暖守护主题所置换,从某种意义上缝合了当下中国社会大众对家庭内部正遗失亲情观念的一种无意识投射。

参考文献:

[1]李恒基,杨远婴.外国电影理论文选[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647.

[2]戴锦华.电影批评[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251.

[3]陈林侠.文化视阈中的影像叙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142.

[4]李中华.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6:78.

[5]宋晓萍.女性书写和欲望的场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79.

(作者简介:李广玉,女,南京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专业)(责任编辑 宋倩)

猜你喜欢

改编人物主题
《烈日灼心》:文字到影像的改编策略
中韩两国对真实事件的电影改编理念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由《万物理论》看英国传记文学的改编
莫言文学作品电影改编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
近十年武侠电影主题的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