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王传奇
2018-05-14孙秀利
孙秀利
在大东北,老虎被誉为百兽之王,人参被誉为百草之王。而在长白山系龙岗山下的吉林省辉南县石道河镇,侍弄野山参的曹发被参农们誉为人参之王。曹发从一名林场工人历练成长为培植野山参之王。被龙岗山参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和辉南县林下参协会会员亲切称为发哥的曹发,这期间造就了怎样的传奇故事?知根知底的人都说发哥还真有程咬金当年“三板斧”定瓦岗的气势呢,发哥的“三板斧”是从哪下手的呢?
要说发哥的家乡辉南县,那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它地处松辽平原与长白山交界带,境内植被茂盛,水系发达,动植物资源丰富。因为境内的海拔高度、气候特征、光照条件、土壤植被都适宜野山参生长,所以辉南也成为了长白山人参的重要产地之一。特别是纯野山参,更是物以稀为贵,成为挖参人梦寐以求的无价之宝。在人参“晒红米”之际,人们成群结队地闯入茫茫的长白林海中寻宝。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发哥人生创业的第一板斧也是瞄上了人参栽培。当时的辉南县,人工栽培人参正如火如荼,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全县就栽培了两万多亩人参,但是仅过了三五年,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启动,毁林栽参被叫停,辉南县的参业发展跌入了低谷。发哥审时度势,另辟蹊径,承包了七百多亩山林,开始尝试人参野播。他把经过人工驯化的家参种子播到适应人参生长的大森林中去,任其在乔木、灌木、藤草兼备的植物体系中生长,借助各种植物分泌物影响,实现自我更新和自我超越。在长达几十年的生长演化过程中,培植人参的参体形状与野山参相比無异,其药效也接近野山参的性能和指标。发哥谱写了人参培植领域的全新篇章。
万事开头难,创业的头三脚特别难踢。人参贵为百草之王,特别难伺候,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很苛刻,特别是人参种子处理技术要求更高,每次人参种子的提纯都得人参生长八年之后才能进行一次。发哥为选一处适合人参生长的“家”,踏遍了龙岗山脉的山山水水,沟沟岔岔,忍受着“哈拉海”的蛰咬,“小刨杯”的叮咬。在选籽、催芽、播种时,发哥在山上一呆就是几十天,饿了啃口凉干粮,渴了掬一捧山泉水,困了倒头睡在地窨子里,过着山林野人的原始生活。由于整天和土壤草丛打交道,营养又跟不上,发哥的手脚裂了很多口子,却连一点擦手油都不敢用,因为人参金贵着呢,闻不了化妆品的味儿。深林里的动物们也来凑热闹,大尾巴松鼠把红彤彤的人参果搬回了自己的窝里,储备成了过冬的粮食。瞎耗子和野猪也知道人参大补的疗效,瞎耗子打洞盗吃。野猪更可恨,自恃看参人被收缴了猎枪,得以大量繁殖,趁着月黑风高时,成群结队地窜进参园子,伸着长嘴巴,专门挑个儿大的人参拱着吃,还不吃参芦头,敢情野猪也害怕吃多了人参上火呢。敲锣、放鞭炮驱赶,只能吓唬一时,用录音机录了杀猪时惨叫的声音,夜晚再放出去,也只能安静些许时日。无奈之下,只有在参园子周围拉起密实的铁丝网,防盗防抢防野猪。
人参的损毁和在人参野植方面遇到的技术难题相比,是小巫见大巫。人参野植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循,发哥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边干边学。实在遇到过不去的坎儿,发哥就跑去吉林农大、左家特产研究所,向专家、教授们虚心求教,反复论证,再把教授们传授的知识与自己的培植实践相结合。经过三十余年的打磨,发哥跑断了腿、磨薄了嘴唇,经过无数次实验,终于掌握了山参野植的关键性技术,让家参野植的成活率提高了三倍。发哥也因此成了种参的专家,在国内外发表了六篇有关林下参培植的论文,还申请了国家专利。
一枝花装扮不了春天,万紫千红才是春色满园。发哥人参野植成功,声名远播后,创业的第二板斧是带领乡亲们抱团取暖,共同致富。发哥挑头儿成立了龙岗山参专业合作社和辉南县林下参协会,吸引二百一十六户村民加入,种植的林下参已超过二十万亩。发哥向每个加入的参农无偿传授人参野植技术,手把手地教授参农操作每个环节,经常到野山参基地巡视,现场传经送宝。发哥的名声日益响亮起来,他成了中国科协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带头人,吉林省农村星火科技“12396”专家服务团成员,吉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在“科技三下乡”“科技大篷车”活动中,活跃着发哥的身影;在农村实用技术服务团里,发哥成了创业导师,翻山越岭,向参农面授机宜,不少难题迎刃而解。几年下来,发哥举办科技讲座二百多次,培训参农三千多人,发放林下参资料几万份,成了参农们的贴心人,大伙提起他,纷纷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由于发哥的不懈努力,辉南县被命名为“中国野山参之乡”,成了含金量很高的响当当的品牌。发哥本人也被评为“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十大领军人物”。
响鼓还得重锤擂,发哥的林下山参发展成了规模,野植形成了完整的技术操作规程,林下参种植方法获得了国家专利。随后,发哥的第三板斧就是把已在国家商标局注册的“凤爪顶”牌野山参宣传出去,形成品牌,获得更大的效益。
发哥牵头举办了“辉南石道河野山参节”,邀请中央电视台、吉林省电视台的记者来基地进行深度报道。发哥还带着他的人参培植技术走出去,参加吉林省和通化市举办的农民科技实用技术巡回演讲交流活动,将培植技术推广到通化市的七个县市区,辐射两千多家参户。更难能可贵的是,发哥还走出国门,应邀参加韩国国际林下参学术研讨会,多次在韩国咸阳郡演讲,向外国同行宣讲他的研究成果。发哥邀请韩国大学专业专家、学者来基地考察指导,观摩交流,收获了意外的惊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哥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绿色发展理念,如今,他又在拓展野山参采挖体验旅游项目,探索野山参鉴别及加工技艺,发哥的下一“板斧”又要砍向哪里呢,我们充满期待。
(责任编辑 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