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音乐成为孩子的一种生活方式

2018-05-14张一泓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考级音乐作品音乐

张一泓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可见,让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对于提升幼儿音乐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反观当下,受社会观念和竞争压力的影响,从幼儿园开始,音乐教育就未被客观而全面地认识,幼儿教师亦有重展示轻课程、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这已背离了音乐教育的初衷,更谈不上体现音乐应有的价值。那么,理想的幼儿音乐教育是怎样的一种形态?对此问题,笔者结合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与思考,谈谈浅见。

一、营造理想的音乐环境

幼儿具有好奇好动、注意力易转移、形象思维和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早期的音乐教育重在丰富幼儿的听知觉经验,营造理想的音乐环境尤为重要。

幼儿园的音乐环境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在听知觉上要做到“丰富而不复杂”,“丰富”指的是音乐风格、要素丰富,“不复杂”指的是听知觉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在内容上,不同风格、形态、民族的音乐都可以尝试,为幼儿建立一个多元的文化感知。在背景音乐选择上应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社会交往有关联。尤其将音乐作为指令实施和情感表达的方法,更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常规,将其引入具体的情境中。

二、音乐教育不是单纯地教音乐

音乐教育不是单纯地教音乐,不能简单地将它当作一门学科,而应与其他的活动相互渗透。幼儿早期的学习特点是综合的、多感官、全方位的,音乐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学习,玩、听、奏、唱、跳五位一体,可以天然地调动起幼儿的多感官参与。

幼儿音乐活动重在让孩子有兴趣、有成就感,不是说只有在钢琴或者其他专业乐器上发出声音、与老师一唱一和才是音乐。它是一种生活方式,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大自然的声音、生活中的自然音响以及幼儿不由自主的哼唱,用身体各部位敲出节奏、用身边的物体发出声音时,这都是一种特别自然的音乐表达。

三、音乐要深入孩子的心灵

好的儿童音乐是兼具文学性和音乐性的,还应有儿童的生活和律动感。音乐作品选择恰当与否,是幼儿感受、表现和创造的前提。虽然不同的活动类别在音乐作品的选择上侧重点不同,但在内容上有着一个共通点——反映儿童生活和内心世界的作品以及反映社会生活、自然界的作品更能引发幼儿的共鸣。

如《狮王进行曲》这个音乐作品,极富形象性和趣味性,音乐一开始,用钢琴的颤音表现森林森严的气氛,随后运用极强的力度,刮奏的技巧奏出音阶式的经过句,为狮王的出场渲染了极其威风的气氛,低沉而浑厚的旋律,沉重而有力的重音,表现了万兽之王威风凛凛的神态和坚实的步伐。幼儿与动物之间似乎建立着一种与生俱来的默契,乐于探索动物的奥秘,这个音乐作品形象鲜明,易于激发幼儿的音乐审美情趣,引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将其作为律动音乐再合适不过。我们将整个活动的构思、设计、教学程序、组织形式打破原有韵律活动的模式,幼儿一贯的模仿学习变为创造性学习,提供给幼儿主动活动的空间,让幼儿在匹配的音乐刺激下,产生激情,又在激情的驱动下调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创编出与同伴不一样的身体动作,在主动探索中学习和发展,从而使幼儿在活动中更感兴趣、更富有成就感。

值得一提的是,生活中很多孩子对一些流行音乐非常感兴趣,经常能随口哼唱几句。从幼儿的生活和兴趣出发,成人世界的流行音乐同样可以作为题材,但需要教师结合幼儿的认知水平,经过认真的思考、推敲、提取,对作品进行筛选和过滤。如前一段时间非常流行的歌曲《小苹果》《大王叫我来巡山》,孩子们特别喜欢,因此,可以将歌曲中成人化的歌词进行幼儿化的理解,将歌曲中描写爱情的情感转化为友情的情感,这样经过升华后的作品更适合幼儿,也更容易被幼儿理解和接受。

一个好的音乐素材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为什么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能被我们一代一代地传唱下去,而没有在时代的更替中消失?正是因为这些音乐素材是优质的、经典的,是源于孩子的生活、深入孩子心灵的。

四、音乐教育应该去除功利化

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曾说过:“音乐就是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音乐。”在艺术世界里,音乐是最善于表达,激发情感的艺术,它在本质上是一个人的幸福感所在,是陪伴孩子未来永久的精神享受。而短视狭隘的功利性的幼儿音樂活动,只会适得其反。

每到寒暑假期,各级各类社会音乐考级场面火爆,不少幼儿园也乐见孩子拥有“音乐才华”,并将之作为音乐教育成果的展现。实际上,考级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儿童考级也是儿童自我实现的某种体现形式,但是以考级为音乐教育的唯一目的和衡量标准,是缺乏远见的。而且,音乐考级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起到的只是给孩子以成就感的作用,绝不能成为音乐教育的全部目标。尤其是6岁前的幼儿,对音乐正处于天然爱好的阶段,但自信心和学习愿望不稳定,此时最重要的是做好音乐启蒙,让孩子感知音乐的魅力,保护其对音乐天然的热爱。幼儿不是演奏(唱)乐谱的机器,不能为了考级而让他们长时间练习个别音乐作品,在笔者看来,这是对生命的极大浪费。幼儿是能感受音乐、创作音乐的人,当他们具备一定的感受能力、演奏(唱)技巧后,幼儿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其尝试不同种类、风格、民族、时代的音乐,横向发展幼儿对音乐的视野与见识,领着他们多听、多唱、多奏、多跳,一起创作,这才是理想的音乐教育。

总之,幼儿的成长离不开音乐,幼儿的发展需要音乐,反过来,音乐可以促进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所以说我们应该充分利用音乐教育这一途径,其目的不在于培养音乐家,也不在于对幼儿进行音乐技巧的训练及知识的灌输,而是以音乐为手段,培养其心灵的美感,他们感受到的将不仅仅是乐曲的动听、心情的愉悦,更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进而让音乐成为孩子的一种生活方式。当然,这种影响需要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像雨露般点滴渗透到幼儿的内心深处。理想的幼儿音乐教育,有待我们共同努力实现!

猜你喜欢

考级音乐作品音乐
全国美术书法考级辅导教材编纂研讨会在褚遂良书画院顺利举行
钢琴音诗化的广西壮族民歌音乐浅析
从叛逆到妥协的音乐巨人
音乐
基于网络背景下的著作权保护研究
浅谈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特征
你是如何面对失败的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