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主题图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2018-05-14林桂苹
林桂苹
主题图作为教学资源的一个主要载体,不仅承载知识,更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一幅主题图就是一道内容丰富的数学习题,刚好为小学生提供了一个形象思维的空间。教师若能好好利用主题图,我们的课堂将会焕发出新的光彩。
一、充分挖掘教材主题图中的生活素材,合理利用教材
翻开人教版新教材,可以看到很多题材都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一年级上册中“比长短、高矮”,教材中出现的是:几个小朋友在桌上比自己的铅笔、尺子的长短,教师按小朋友的高矮来排队,“第几”中出现的是公园售票处的排队场景,“9加几”是以学校运动会的画面切入;一年级下册中,“位置”的教学选取教室的场景,在“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中,主题图提供了:买气球、套圈游戏、捉迷藏、丢手绢等许多孩子们喜爱的游戏场景,“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一系列学校生活内容(发新书、联欢会、作业评比等)为素材引出计算问题,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书中大量的习题也是学生在校内和校外生活中亲身经历的:如一年级下册第2页“前后”的主题图(乘车);第46页“认识人民币”的主题图(购物、存钱);第81页“认识钟表”的主题图等,这些都是学生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的真实表现。这些资源的优点并不在于资源本身,而在于教师结合自身实际优化组合,使学生联想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这样的题材选择体现了新课程提出的“有意义的数学应该是现实的”这一理念,同时也启示我们: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我们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才更具有效性。
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活化主题图内容
由于不同的学生所处的环境不尽相同,所具备的知识背景与数学活动经验也各异,所以,教材主题图的定位应当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线索”,但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数学学习的需要。因此,教师在处理、安排时,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对主题内容精心开发设计,加工处理,使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1.让主题图“故事化”
故事是低年级儿童最感兴趣的学习素材,因此以故事的形式演绎“主题图”情境,会引发学生惊奇、新鲜、亲近的儿童情趣,有利于产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顺利掌握新的学习内容。教材中许多以拟人化创设的“主题图”情境,都可以编成童话故事。如:在教学“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时,我编了个“小猴生日”的童话故事:第1组图:今天是小猴的生日,猴妈妈要送给猴宝宝一件礼物,你们猜这件礼物是什么?(展示“盘里有2个桃)出题:盘里有几个桃?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演示小猴吃桃)现在盘里还有几个桃子?又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继续演示小猴吃桃)小猴可喜欢吃桃子了,一下子就吃完了。现在盘里有几个桃子?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第2组图:猴宝宝吃完桃子,猴妈妈带它来到大森林里。森林里鸟语花香,猴宝宝看到了什么?(出示“鸟窝图”)猴宝宝可喜欢小鸟了,就靠近它,小鸟吓得飞了起来(演示小鸟飞起来的过程)。现在鸟窝里还有几只小鸟?可用什么数字来表示?第3组图:走出大森林,猴妈妈带着猴宝宝来到了西湖的荷塘边,青蛙们跳上荷叶欢迎它们的到来(演示青蛙跳上荷叶的过程)。左边的荷叶上有几只青蛙?右边呢?一共有多少只青蛙?我让学生对“0”有理论的认识,这样把教材提供的3组“主题图”串成一体,“主题图”就有了血肉,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
2.让主题图“生活化”
数学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学时可依据主题图充分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将地方资源、校本资源合理整合,以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如:教学“6、7的认识”一课,利用数第一排的学生来引入6和7,通过让学生找生活中的数,从自己身上找数,动手操作拿一拿、摆一摆,拍手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了6和7。利用学生的座位让学生正确区分6和第6,7和第7。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真实地看到6和第6,7和第7,让学生学身边的数学时,体会到数学的无穷乐趣,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3.让主题图“动态化”
主题图的素材表现在课本上都是静止的,在教学中,可依据情况或用多媒体或用游戏表演等形式将主题图提供的内容动态化,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增加实际体验,切身感受数学的奇妙与无处不在。如,“用数学(8、7、6加几)”,教材中例题和练习中的习题一共是4幅主题图,画面选取了学生最喜欢的小动物的形象,生动逼真,趣味盎然,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很喜欢。但教材上的画面是静态的,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学时,灵活地运用这些插图,把它做成课件,变静态为动态,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大自然动物园”的整体情境,以师生一起到“大自然动物園”中游玩的形式引导学生走进情境中,再根据教学内容依次拉近“兔子的乐园”、“鸟的天堂”、“鸡的世界”、“鱼儿的天地”,让学生逐一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以解决“大自然动物园”的管理员——书爷爷带来的两道题为这次游玩画上圆满的句号。这种形式深深吸引了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要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整体实现课程目标的要求,更好的体现主题图的功能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