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共富共享共乐 提升乡村振兴质感
2018-05-14赵浩宇
赵浩宇
崇州市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为引领,重新审视乡村多元价值,突出“三聚焦三提升”,积极探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努力把乡村建设成为产业融合的平台、诗意栖居的家园。
聚焦民共富,加快提升现代农业质效
乡村越来越成为人们养生养老、创新创业、生活居住的新空间。崇州市顺应城乡居民需求新变化,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跨界融合、技术引领、品牌生成的现代农业,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化,促进农民多渠道增收致富。
一是做强优势产业。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建成高标准粮油示范基地23万亩,引进北大科技园、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建成川农大科研总部、农村社会化服务总部基地;加快实施“中国好粮油”工程,总投资539亿元,开工建设润恒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等21个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引进实施投资50亿元的华川“水稻+”全产业链项目,加快构建优质粮油产业生态圈。
二是推动融合发展。围绕创建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推动“农业+互联网”,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引进实施北大绿欣、奥科美农业等一批大数据项目;推动“农业+文化”,携手川瑞发展、成都传媒,引进中粮集团、蓝城集团等龙头企业,加快建设街子文化创客小镇、城市湿地电影主题公园等5个文化创意基地;推动“农业+旅游”,依托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总投资602亿元,开工建设陇海三郎国际旅游度假区、法国地中海俱乐部、天府国际慢城等104个农旅融合项目,加快推动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
三是创新制度供给。深化完善农业(林业)共营制等24项“三农”试点改革。紧扣城乡关系重塑,启动现代农业功能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行政组织构架、城乡空间、要素供给、社区治理、产业生态圈“五个重构”,推动行政管理、规划建设管理、产业发展、要素配置、社区发展治理体制“五个一体化”,实施“五位一体”管理,探索建立“管委会+投资公司+共营制”运营模式,努力为主体功能区建设探索制度经验。
聚焦民共享,加快提升现代农村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崇州市坚持精准规划引领,更加注重乡村多维运营、价值创造,持续提升乡村功能品质、形象气质和品牌价值,努力诠释好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
一是构建差异协同的功能格局。把崇州全域划分为“山地生态涵养区、康养旅游集聚区、现代农业功能区、田园城市核心区”四个主体功能区,分区塑造“岷山晴雪、茂林镜湖,古镇聚落、街巷生活,景田修竹、共营共享,四季罨画、智慧城市”等具有鲜明识别度的区域形象,促进全域美丽宜居、区域协调发展。
二是构建城乡融合的空间格局。树立全域旅游、全业旅游、全域景区理念,启动编制崇州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升全域规划的创意设计、功能统筹、产业融合能力,促进城乡有机融合、共享发展。坚持“蜀风雅韵、百村百态”,编制完成川西林盘“十大体系”规划导则。启动3个特色镇、2条川西林盘聚落示范带建设,加快把“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美好意境转化为现实场景。
三是构建绿水青山的生态格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落实“三治一增”,加快李家岩水库等15个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深度治理“十河贯景、四水绕城”的“蓝线”,加快完善五级城市生态“绿网”。启动100公里天府绿道建设,建成2个万亩湿地、100公里稻香(花香)旅游环线、42公里健身步道。加快以绿道为经线,串联城乡、景区、产业,扮靓蓝绿交织、望山亲水的生态空间。
聚焦民共乐,加快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现阶段,城乡差距大最直观的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務差距大。崇州市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着力补短板、优供给,加快构建均质分布、平等共享的城乡生活网络,努力让乡村既有美丽颜值、更有生活品质。
一是加快建设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突出市民和企业两个主体,规划建设文化教育、运动休闲等9个功能中心;稳妥有序推进“居站分离”改革;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已实施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政务等一批项目,加快推动高品质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向林盘“布点”,努力让群众生活更有质感。
二是加快建设布局合理的基础设施体系。坚持高起点规划、网络化布局,提档升级农村“七网”,深化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和城乡路网建设,加快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引进北京环卫集团,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推进城乡供排水一体化,梯次推动乡村山水田林路房整体改善,努力以服务提升、环境改善,促进项目回迁、资金回流、人才回归。
三是加快建设蜀风雅韵的人文景观体系。强化城乡筑景,加强重要节点绿化彩化景观设计,打造“主客共享、城景交融”的视线景观廊道。把川西林盘作为传承天府文化的地理标识,组建成都川西林盘培训学院,建立“天府文化+设计师联盟+集体经济组织”联动机制,深挖历史古韵,弘扬人文之美,打造道明竹艺村、凡朴生活等一批新中式川西民居聚落,用文化延续未来、让艺术点亮乡村。
四是加快建设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坚持“一核多元、合作共治”,深化完善“红色引领绿色”合作社党建模式,让党的“神经末梢”真正发挥作用。深化完善基层社会协商、民生项目竞争性申报等制度机制,构建股份合作等利益链接机制,努力做到发展思路群众中来、发展过程群众出力、发展成果群众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