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自贸试验区为着力点 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的建议

2018-05-14李好

先锋 2018年6期
关键词:班列试验区成都

李好

自由贸易区探索试验的核心,在于以改革与开放的协同创新构建与经济全球化最新发展趋势相兼容的开放型经济体制。成都建设自贸试验区,就是要充分结合内陆地区开放的特点和需要,化开放机遇为体制机制的综合优势,以体制机制的综合优势去破解内陆开放的区位瓶颈,持续激发内陆开放型经济新活力。

第一,借鉴国际经验完善自贸区管理体制,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示范区。

一是全面推行“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着力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完善负面清单管理,对于负面清单中限制和禁止的领域,明确其实施的理由,提高政策透明度与可预期性。优化海关在投资便利化过程中的监管职能,借鉴鹿特丹经验,探索建立以自身信誉度为基础的企业自律体系,尽可能减少干预。对接国际通行的投资争端解决方式,尝试引入仲裁、调节、中立评估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

二是深入推进贸易监管创新,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参照改革开放后经济特区获得专门授权立法的类似实践,积极争取获得立法授权,实现贸易监管创新法律依据的规范化。以提升企业感受度与获得感为核心目标,建立发布一套符合成都自贸试验区特点的贸易创新与投融资便利化指数体系,引导贸易监管创新从单纯的制度创新向营造创新环境与制度创新并重的局面过渡,推动贸易监管创新路径的多元化。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抓手,探索引入“政府购买服务”机制,促进功能平台、口岸监管与通关流程的集约优化。

三是稳妥推进金融开放创新,注重风险防范机制建设。扩大金融服务业开放,制定金融服务业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分类加快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进一步放宽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境外投资。拓展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加大自由贸易账户与“区外境内”同名账户的渗透。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探索功能监管与综合监管新路径。

四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构建“四位一体”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政府主导监管方面,加快职能部门“条块”之间的协调。市场主体自律方面,建立完善市场主体首负责任制。业界自治方面,推动行业协会建立健全行业经营自律规范,规范会员行为。社会共治方面,采信具有国际声誉的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结果,促进监管制度与国际通行规则相互认可。

第二,加快构建联通东盟的铁海联运战略通道,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西部地区南向开放先导区。

一是以城市联动推进蓉新经济走廊。与渝、桂、黔、陇、滇五省区市共同打造经北部湾港的海铁联运线路,形成稳定、快捷、低成本、规模化、进出平衡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依托澜湄合作机制构筑蓉新经济走廊推进机制,一方面以跨境经济合作区和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为抓手探索贸易投资便利化机制,在负面清单管理、境外资产抵押贷款、通关便利化等领域先行先试;另一方面,集川、渝、桂、黔、陇、滇合力,以市场化方式确定一批早期收获项目,并以此为平台,开展差异化的国际产能合作,形成更加合理的产业梯度转移。

二是通过顶层设计建立横向协同机制,打造“共享班列”。认真总结成都、烏鲁木齐集拼集运测试班列提高回程重载率、扩大向西开放的成功经验,以“蓉欧”+东盟国际铁海联运班列为试点,与渝、桂、黔、陇、滇建立利益联结、分配机制,对班列实行统一调度,让各地共享全部班列运输资源。各相关口岸城市的海关签署备忘录,完善班列集拼集运业务通关协调机制。铁路部门、各班列开行地及班列运营单位、外贸企业等成立联盟,深化协同合作。

三是通过市场化手段,打造南向通道物流平台、贸易平台和大数据共享平台。借鉴“义新欧”经验,组建物流平台公司。在青白江区内市场化整合有关物流企业,组建物流运营服务公司,并通过在东盟国家设立海外仓、分支机构、物流分拨中心等方式延长服务链,提升揽货效率。借鉴广东经验,打造“内引外联”的国际贸易平台。利用国际铁路港集散分拨、中转枢纽的功能和优势,建立东盟国家商品展示、销售、采购中心。借鉴深圳经验,建立大数据共享平台。

四是加强成渝城市群与北部湾城市群的跨区域合作,共同开发东盟。借船出海,深化与东盟的产能合作。利用成都、重庆、南宁、海口在两大城市群中的首位作用,充分发挥成渝产业优势、桂琼区位优势、政策优势的多重叠加效应,实现西南地区各种资源、要素协调流动和融合发展,推进电子产品、生物医药、农产品、机械制造等优势产业走向东盟。加大区域公共治理力度,共建生产要素共同市场。打破行政区域刚性约束,以统筹协调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联合构建区域共享的基础设施,共建生产要素共同市场,实现与东盟经济共同体的有效对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培育壮大一批非政府的、非营利的、带有志愿性的社会中介组织,推动国际合作和民间交流。政府可指导社会中介组织在资金筹措、人才配备等方面形成合力,抱团走向东盟、深耕东盟。

第三,加快发展总部经济与供应链创新,通过协同开放、联动发展共建内陆开放战略支撑带。

一是加大集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以及采购中心、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在资金管理上,允许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功能性机构通过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和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集中收付等通道,完成集团的资金集中运营管理;鼓励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根据自身经营和管理需要,开展各类跨境人民币业务。在行业准入上,支持跨国公司各类型总部机构参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政府采购项目。在通关便利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研发中心,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对其进出口货物提供通关便利。

二是推动企业供应链—产业供应链—城市供应链创新。在企业供应链创新层面,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供应链金融,围绕产业供应链全局,向所有链上企业进行融资安排,通过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的资信捆绑提供授信;积极对上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省、市的相关扶持政策,为本地产品大规模“走出去”和国外产品高质量“引进来”提供保障。在产业供应链创新层面,重点培育平行车等新型贸易发展行业供应链,形成集采购、进口、仓储、分拨、加工、展示交易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在城市供应链创新层面,加快搭建全球供应链服务平台,打造成都自贸试验区供应链“四流合一”生态体系;加快构建以成都为中转枢纽联接泛欧泛亚地区的全物流体系,提升成都发展自贸试验区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

三是积极探索推动“全域自贸”,加强多层次、全方位的协同创新和联动发展。在市级层面上,加强非落地区域与自贸试验区的融入,积极吸收自贸试验区的溢出效应。全市可根据先行先试推进情况以及产业辐射带动需要,逐步拓展实施范围和试点政策范围,形成与成都66个产业功能区建设的联动共振机制,把成都打造成为“泛自贸区”。在省级层面上,借鉴雄安新区建设经验,依靠首位城市的引领带动,实现“点极发展”。在省际层面上,依托12个自贸区间的联动发展,构筑全国自贸区网络体系。成都可大胆探索全国自贸区网络体系下统一的市场制度与监管制度的形成路径,促进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北部湾等城市群间的协同融合发展,与承担了自贸区试验改革任务的省市形成改革创新共同体。

猜你喜欢

班列试验区成都
18个自贸试验区
穿过成都去看你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汉新欧”班列再扩容
成都
В первом квартале 2016 года через КПП Маньчжоули прошли 220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грузовых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ых составов
4个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率超过90%
首趟“义新欧”中欧班列抵达义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