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晓松:最好的人生,是把做过的梦一一实现

2018-05-14

润·文摘 2018年6期
关键词:书馆高晓松公益

一直以来,高晓松都活得太精彩。凭音乐出道的他,写过歌、拍过戏、出过书、当过评委、开了自己的脱口秀节目,人生梦想逐一实现。近日,高晓松又在杭州开办了一家颇具文艺范儿的公益图书馆——晓书馆。诗和远方在他面前似乎都变得触手可及。

   读书是和吃饭一样正常的事

高晓松1969年出生于书香世家,爷爷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爸爸是清华大学教授,母亲则是著名的建筑学家,同时也是梁思成的学生。那句广为人知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就出自高晓松妈妈对他说过的话。

高晓松曾在《鱼羊野史》中提到過:“我成长的年代没有微博,也没有电视。当时我家里有好多书,连走廊里都摆满了书。因为那个时候没有网络搜索,看书得把笔记记在卡片上,这句话在哪本书第几页,等等。”对自己而言,读书就像吃饭,不是一种追求,也没有太多的意义,“就是一种正常的生活”。有了读书的滋养,高晓松把每一件事都做得风生水起。做音乐做到中国知名音乐制作人,他的歌让人感动,文字引人遐想。他自己的《晓说》《晓松奇谈》系列节目成了网络脱口秀类节目中的代表之作。做娱乐做到“阿里娱乐战略委员会主席”,同时兼任杂书馆馆长,其实这些身份都是他文艺梦想的延展。

      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 

看过《晓松奇谈》的人,应该都会惊讶于高晓松知识的广度和密度,它包含了各个维度:知识、见识、思维方式。他就坐在板凳上,拿着一把扇子,镜头里除了他就是广告赞助商。第一次见到如此单调的脱口秀,而观众却看得津津有味。从亚洲谈到北欧,从老兵战士讲到日本匠人,从格莱美转到好莱坞……

他会在节目中谈到他去过的很多地方及有趣的见闻,把见过的和知道的内化成为见识。他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读书最美妙的地方,并非为了聊天的时候可以引经据典、增加谈资,而是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用自己的视角丈量这个世界。

   我有书,你来读吗?

2018年3月22日,高晓松在杭州开设了一家美炸天的公益图书馆——晓书馆。晓书馆分上下两层,按照天堂图书馆的模样,十多个原木色书架高耸入屋顶,书山书海的幸福感扑面而来。图书馆内书香静谧,落地窗外花开花落,置身其中,恍惚有种回到大学校园时光的感觉,而高晓松就是那个造梦者。

作为一家面向大众免费开放的公益图书馆,晓书馆内现有5万册藏书,以文史哲为主,每一本都经过精挑细选,每一本可读性都非常高。高晓松亲自参与了晓书馆建设的每个环节,尤其是选书环节。晓书馆还打造了一个“伴读者计划”,不定期邀请作家、学者、艺术家到馆,作为伴读者,与读者促膝长谈,用一种更感性的方式,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生命体验。高晓松本人就是“001号伴读者”。他说:“我生在读书人家,开图书馆是我最大的梦想。后半生我会用人脉、资源开书馆,做研究。”杭州只是晓书馆的第一站,未来,他会把晓书馆开到6座不同的城市,做成一个全国性的公益阅读品牌。

    睿智的大脑,有趣的灵魂

近几年,被高晓松圈粉的人越来越多。虽然一路走来也遭遇过很多状况,官司缠身、婚姻变故、酒驾坐牢,但他身上有一种异于常人的天赋,就是让人讨厌不起来。一个脱口秀节目上,高晓松因两次发声引发热议。一次是田朴珺在一段演讲中说自己奉行的一种生活态度是:“但凡能活得让人忌妒,就别活得让人同情。”高晓松秒回应:“但是如果能活得让人喜欢,就别活得让人忌妒。”一句话,说得睿智而又幽默。还有一次,一位身价不菲的富二代小伙子说“富二代”这个身份带给他最大的困扰,就是没有幸福感。留学时父亲奉行穷养政策给他很少钱,如今回到父亲身边,父亲控制欲又太强,让他非常苦恼。高晓松开导说:“一个男人要有一以贯之的世界观。不能要自由的时候把西方那套拿出来,要钱的时候又把东方那套拿出来。”一席话让人醍醐灌顶,如梦初醒。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看到高晓松你就会发觉,人生每个阶段都不是虚设,当有了足够的沉淀和处世经验后,很多事情变得水到渠成,生活道路也越走越宽。高晓松的意义在于,他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在这个读书被唱衰、梦想被看轻的年代,原来一个人靠着读万卷书,也可以活得如此有趣,如此丰盛。

猜你喜欢

书馆高晓松公益
公益
公益
第一次去图书馆
公益
疯狂大堵车
友情
公益
I Love the Mountains
我们也来画一画
高晓松将客串《白夜追凶》第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