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教学的创新性改革模式新探

2018-05-14祖丽孜拉·索力坦

考试与评价 2018年6期
关键词:创新性模式高中生物

祖丽孜拉·索力坦

【摘 要】高中生物课中微观的生物内容,仅凭肉眼难以辨识,在教学的过程中,若持续以单一的教学形式,在课堂上通过口头描述的形式传递知识,学生难以短时间接收重点内容,且对于生物容易造成一知半解的学习状况,教师应转变教学角色,从而开创高中生物的创新性改革,导入新鲜的元素,填充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空缺部分,以灵动的手段展现高中生物实用的一面。课堂上教师应积极促进互动,鼓舞学生针对生物问题阐述自己独立的观点,基于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开启高中生物教学变革的新篇章。

【关键词】高中生物 教学 创新性 改革 模式

教学中创新性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也并非教师单方面的努力就能够实现,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的基础与思维能力各有差异,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一些学生跟不上课堂进度而衍生逆反心理,教师在改革上应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提高学生的课堂活跃度,构建轻松、自由、平等的学习空间,学生的天性不受束缚,使得呆板的高中生物妙趣横生,学生逐渐从被动的求知状态中脱离出来,自主应对生物问题,在好奇心的牵引下,获得生物多重感悟。

一、紧密结合生活创新改革

高中生物的知识部门与生活息息相关,教材知识为生物的实际利用提供了载体,因此在创新性变革中,尽关注生物本身的理解是不够的,应将生物迁移到实际的利用情境中,从学生熟知的视角出发,简单易懂导入生物,完成生物抽象到直观的演示过程。例如:在课题“如何从植物中提取有效成分”中选取的实验是“胡萝卜素提取”,材料是菠菜叶,有学生就好奇地问:“菠菜叶也含有胡萝卜素吗?”学生想通过实验去验证它,于是他们都兴致很高地去做实验,实验的结果回答了他们的问题。然后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哪些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运用生物的知识去服务于生活,让学生通过这门课程掌握一些生活小技巧。这也是教师坚持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的最终目的。

二、拓展实践内容创新改革

生物课堂在封闭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受到制约,学生课堂表现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可依托教材内容拓展实践活动,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创建,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生物的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手操实践,结合教具搭建真实的结构内容,学生乐此不疲参与互动,在活动中为创新想法的迸发提供契机。例如:举办一个生物社团,此社团主要是以制作模型为主,材料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容易取材的,这样的好处是使活动更加接近生活,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生活细节,养成善于发现、善于取材、善于创新的好习惯。在社团活动时,学生利用收集的各种材料:吸管、硬纸片、油笔芯、缝衣服用的细线、细铁丝、橡皮泥、剪刀、乒乓球等等,一节课的时间,一个个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就出来了。另外,在社团活动时,学生还制作了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模型、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模型、DNA结构模型、磷脂双分子层模型、突触平面图模型等等,这些作品现在还摆放在我们实验室后面的玻璃柜里,每次上实验课,都有不少学生驻足观看,感叹制作人的别具匠心,心灵手巧。

三、提出质疑创新改革

生物教学中,学生面对大面积的生物内容往往摸不着头脑,找不到问题的解决思路,教师可梳理相关的问题,指引学生通过疑问进行深入的思考,阶梯性完成生物的知识掌握,扫清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讲水平,使课堂笔记更有针对性。这对增长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起着重要作用,是教师的分析与讲解所无法替代的。由此来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尤其是对学习后进的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直接受益。例如:教学《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时。教师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①咸菜是如何研制的、连续嗑带盐的瓜子,你的口腔和嘴唇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②腌制咸菜时,常常要放一些盐,却不加水,然而过一段时间后就可见有水分渗出,这些水分是从哪里来的?③蔫了的菜叶放入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会有什么变化?④你还能举出哪些类似的例子呢?这样的问题设计看似简单,但因联系生活,又紧扣教学内容,学生不仅感兴趣,还为新知的学习提供了一条清晰的线索。

四、构建主体互动创新改革

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形成后,学生就会产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心理。因此,我们应始终把自己定位在学生自我发展的引路人和指导者这一角色上,采取多种策略使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体验到包括感知、思考、概括、记忆、运用等诸环节在内的学习,做到自我設计、自我发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采取如下教学程序。学生自学。由于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认知能力,加之现行高中生物教材的浅显易懂特点,在每一专题的教学前,我们可先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自学提纲,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如在讲《生物的遗传》一节时,我们可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具体问题作为自学提纲:什么是遗传?其途径是什么?遗传的物质基础是什么?为什么亲代性状能传给子代?师生展开讨论。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可就该课题的重点、难点内容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相互讨论。

五、结束语

总之,生物课堂教学不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有目的地教学,学生只有具备了能力,才会在纷乱复杂的知识海洋中明确方向,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把学习当作乐趣融入生活,进而获得更多更广的知识,成为更具潜力的创造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韦敏贤.基于高中生物教学创新性改革模式的探究[J].教育,2016(12):295-296.

[2]何永通.高中生物教学的创新性改革模式探析[J].新课程学习下,2015(3):98-99.

[3]于江.高中生物教学的创新性改革模式探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4(10):193-194.

[4]杨凌志.高中生物教学的创新性改革模式探析[J]. 教育科学:引文版,301-302.

猜你喜欢

创新性模式高中生物
关于自动化缝制连续缝的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教学改革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永续债券探析
基于教育技术学的教学APP现状及其发展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