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计算能力提升的有效方法浅析
2018-05-14程玲芝
程玲芝
【摘 要】正如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而所言,善于解题是掌握数学的关键。但是在当前我国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常常可以看见教师给学生讲解如何用熟悉的题型去“套”新问题的解决方案,当然这种方式的确能够帮助学生解决许多常见问题,但是这只能称之为数学的“术”,真正的数学之道需要对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方法进行融会贯通,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进行分析思考,并且通过这种思考的过程感悟题目背后的数学思想。
【关键词】高中数学 计算能力 有效方法
在高中教学任务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只有学生真正掌握数学计算能力,才能够对高中数学进行深入学习,以取得更好的成绩,并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建立起数学的逻辑思维。倘若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够,那么高中数学的学习将会举步维艰,学生将会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大受打击,甚至可能就此厌恶数学这一科目,而这种局面的出现将会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虽然现在的计算机发展越来越快,但是学生的计算能力却出现下降的情况,不少学生甚至在面对基本运算时都会感到吃力。面对这一现状,笔者写下本文提出相关思考以及解决措施。
一、运算能力与数学思想
正所谓数学的精神与本质在于它的思想和方法,很多学生在接受数学教学过程中,并不能深刻理解数学思想,仅仅了解到计算规则,而这种现象往往会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无法进行复杂计算。因为复杂计算需要学生对数学思想有较好的把握,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运用数学思想对题目进行剖析,明确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可以形象的将数学思想比作是沟通数学知识与计算能力之间的一道桥梁,通过这道桥梁的搭建,能够更好的将学生送至数学的彼岸。故而教师在培养学生运算能力时,也需要关注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从数学知识与方法中感悟数学思想,并且锻炼学生使用数学思想对问题进行分析,完善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运算能力差的原因分析
高中数学教师常常会采用题海战术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训练,这种训练最大的意义在于使学生在大量计算中牢记各类运行法则以及计算公式等等,并且在大量的计算中,学生在订正错题时能够再一次巩固基础知识。
1.概念公式以及法则记忆不清晰
在面对学生对基本的公式法则等记忆不清晰时,教师可以多次向学生强调公式法则记忆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尽力为学生简化记忆方法,并且注重以旧引新,做到新旧联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较好地做到温故知新,以保证公式法则的牢记。
2.死套公式
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发现许多学生并不能灵活地运用公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透彻阐明概念的本质属性,对公式法则的实质进行分析,最好在讲解过程中对公式法则进行变形用的距离,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公式法则的本质。
三、教学案例分析
1.三角函数
在学习三角函数时,学生面对繁琐复杂的公式常常产生厌烦感。在高中课本中,三角函数的公式要求记忆量较大,并且要求学生进行灵活转换,不仅仅有这些公式的记忆负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要求学生记忆一些计算口诀,例如“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等等[3]。并且三角函数的题目可难可易,在面对较难的三角函数题目时,学生往往会产生迟疑,产生如下思考:如果算可能会算错,毕竟计算量较大,并且所需的计算时间也较长等等。在诸多考虑下,学生可能会放弃该题。
由此可知,在数学的计算方面,要求学生对基本概念以及公式的有着较好的掌握,倘若学生对基础知识以及计算的基本方法有着清晰的理解,那么对于高中数学的习题解答自然也会变得得心应手。在课堂习题的讲解过程中,可以采取精讲加快讲的模式,精讲针对全班同学,题目不可选择过难,其主要目的在于全班学生都能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有个初步了解,而快讲则可以选择较为简单的题目,避免在不必要的题目上浪费过多时间。
2.圆锥曲线
在高中课本上,圆锥曲线的内容难度较大,有些学生可能会选择直接放弃,以留下更多的时间去做较为容易拿分的题目,但是圆锥曲线也是拉开学生成绩距离的题目,倘若想要数学成绩出彩,那么拿到圆锥曲线题目的分值是十分重要的。
在圆锥曲线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多多讲解更多的题型,让学生了解到圆锥曲线的常见题型,以便在应考时能够心中有数。此外,为了更好地适应教学要求,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例题进行一定的变形,以题目能够更好的利用到所学知识。
圆锥曲线的解题方式多变,在应用举例环节,教师则可以以奖励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更好的解决方式,对于学生的巧解要及时鼓励,并且在对学生的巧解可以在确认无误后,可以邀请该同学上台讲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在这一过程中,解题的学生能够获得极大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兴趣,另外在台下听讲解的同学内心也会产生羡慕的心理,这种羡慕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学习数学科目的动力,如此一箭双雕,能够极好地调动起班级内学习数学的良好氛围。
3.空间几何
在空间几何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立体空间感的培养,空间立体几何第一问常常是证明题,并不涉及计算内容,但是第二问一般是计算题。第二问的计算常常需要借助第一问的证明结果,故而学生空间感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此外在进行第二问解答的过程中,往往能够发现好几种的解决方案,出于应试要求需要选取最简洁的解决方案。但是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所能够想到的解决方案一一写出,以此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空间思维。
四、结束语
数学运算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好的极端思路能够极大的简化计算过程或者降低计算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多多引导学生对计算方法进行思考。同时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也并非一日而成,需要教师的耐心教导以及自身的多多练习。
参考文献
[1]马秀玲. 计算能力,提升数学成绩的制胜法宝——浅谈提升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J]. 新课程(中),2017(1).
[2]段海跃. 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J]. 魅力中国,2017(41).
[3]潘普昂. 普通高中培養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运算能力的校本研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3):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