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2018-05-14苏丽花

考试与评价 2018年6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生活化小学数学

苏丽花

【摘 要】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组织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学生的视野范围,为课堂注入更多生机与活力,给予学生真实的认知体验,取得新课改成效。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让学生学会从身边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参与实践活动,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是教师们共同肩负的重要使命,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更是当代素质教育理念全面贯彻与落实的必要前提。笔者凭借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小学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教学工作发表几点新的看法,希望能够为其他教师提供有效参考与借鉴,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全能型的建设人才。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生活化 策略 应用

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限制学生数学思维的充分活跃,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固化的教学模式,枯燥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导致课堂教学质量越来越低,教学效果始终不尽人意。这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有必要引起教师们的深入思考与研究。创设生活化情境,运用生活化策略,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中获取到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会成功开创数学课堂教学的全新格局,也将迎来时代教育创新发展的崭新篇章。

一、知识预习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将生活化理念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活跃学生的逻辑思维。课前的预习质量影响着学生实际的理解情况,在预习环节融入生活化元素,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沿着正确方向预习新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学会深度整合资源,提高自身的发现能力、感知能力、分析能力。例如,在讲解“米、分米、厘米”时,可以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测量家里书桌的高度,电视的长度,以及学生自己的床的长度、高度,等等,等到上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测量结果。由于学生在测量前可能不懂米、分米、厘米等度量,他们度量的工具可能是自己的身高、手掌,也可能是一把尺子,还可能是数学课本……总之,不管怎样,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而当他们看到课本上关于度量的介绍后,就会发现数学知识很实用。这样的预习,可以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之上形象化地理解知识,并且有利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知识。

二、教学方法生活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趋势,所以教师就要引入生活化思想,运用有效策略及时调整教学方向,丰富教学语言,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数学游戏的方式,从而使学生转换思维,开动脑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可以使学生在游戏中增长数学知识和数学应用能力。例如,老师用扑克牌来给学生做加减法的训练,让学生任意抽出三张牌,进行加法训练,或者任意抽出五张牌,让学生思考如何让这五张牌的数字通过加减乘除来最后得出1。

三、数学活动生活化

教师通过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建构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比如,在教“人民币的认识”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學生进行物品买卖活动,让学生事先准备好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以及文具、水果等一些熟悉的物品,在课堂上让学生分组进行东西的买卖活动,学生经过讨价还价买到合适的物品。这个数学教学活动的举行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这一教学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创设情境生活化

合理的情境创设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形式。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生活场景模拟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比如,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再现生活场景:某同学为郊游做准备,需要在商场内购买饼干等食品,饼干是3元/包,矿泉水是2元/瓶。今天他需要准备4包饼干和6瓶矿泉水,那该同学至少需要多少钱才能购买到全部郊游用的物品。我们让学生扮演这样一个贴近生活的情境,非常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数学元素生活化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能够合理的选择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方面的数学元素,但不是所有这些数学元素都适合用来教学,教师必须通过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充分理解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从生活选择合适的数学元素。例如,在学习“分步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如果选择与购买商品的生活元素结合教学,就显得不太恰当,但是如果选择教室里的饮水情况代替,就显得更合理,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更容易结合自己身边的生活元素,能够积极学习这些数学知识。

六、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生活化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现实生活带到课堂上来,有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的提高,最主要的是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变能力的提高,也为学生本身的长远发展有推动作用,培养学生早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只要我们能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征和认识事物的规律性,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着手,架构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必定会增加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会增强,进而达到新课改对于数学生活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景.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浅议[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6(07)80-81.

[2]刘庆丰.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匡正[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6(28)116-116.

[3]乔虹.新课程视野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误区探略[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6(07)59-60.

[4]张厚荣.浅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4(22)222-223.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生活化小学数学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