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态数学应用
2018-05-14唐莲英
唐莲英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生态数学主要指的是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想法,以学生为主,构建轻松舒适的学习环境。它主要是为了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制定形象化、生态化的教学方案,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态数学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态数学 应用
为了真正地贯彻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打造全新课程生态教学模式,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制定科学合理地教学计划,以此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真正地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再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所谓的生态教学模式主要指的是释放学生的天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展现自我,从课堂上体验数学知识的奥秘,感受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生态教学的模式,除了学生以外,教师的辅导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并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加强课堂教学互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大胆假设,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性,加强双方的交流,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为强化合作学习意识奠定基础,通过各方面的铺垫,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在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融入其中,通过互助的学习方式,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认识分数”教学时,教学可以举一个例子,让学生通过实例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比如,小明过生日时,有三个同学参加了他的生日会。那么,一块蛋糕要平均分成四份,请问:“每人能分到多少蛋糕?”这时,学生可以自己主动分析题目中的信息,总共有4个人,一块蛋糕,平均分给4个人,也就是1/4,那么,每一个人能够得到1/4的蛋糕。通过这种推理的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三、提倡自主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关于学生自主学习模式,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为此,教师可以提倡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将全班学生按优中差相互搭配的方式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内成员轮流当组长,在学习合作小组的情况下,展开知识的探索和分析,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探索的乐趣。同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一些疑问整理出来,让每个小组的组长轮流上讲台,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分析,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表达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小组成果的机会,增加数学学习的信心,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也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图形的变化”教学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索图形平移和旋转之后的规律,最后,将自己发现的规律呈现出来。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结合实际的生活例子,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还要服务于生活。学习数学,不仅仅是学习学习知识,掌握学习技巧,还要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解决生活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生活例子,将相关的知识内容融入到生活中,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既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又可以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走出传统的知识框架,构建新的学习天地。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挖掘数学价值。例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教学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先回答在生活中,你们发现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哪些物体具有平行四邊形的特征。然后,让学生自己发现平行四边形的两边是互相平行,而有的正方形或者长方形都符合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那么,它们都是平行四边形吗?这时,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提出疑问。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从语言环境出发,加深学生对数学模型的认知程度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思维能力较差,立体思维还不强。所以,对于数学模型这一方面的知识点,学生学习起来存在着一定困难,知识内容也难以掌握。为此,教师可以利用语言环境,通过学生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通过不断自我强化,帮助学生加深相关知识的印象。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比一比”教学时,老师拿出两个篮子,A篮子中放了4个梨子,而B篮子中放了2个苹果,接着,让学生回答:“哪一个篮子里的水果多一点?”然后,老师可以让学生比一比自己面前的一些物体,比如,谁瓶子里的水比谁多?让学生由数量多少的学习变为分量多少的学习,由显性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逐渐地引导孩子们形成多与少的概念,从而建立“比一比”的基础概念,最后,老师能够鼓励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什么比什么多,什么比什么高,什么比什么厚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样,既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英俊.如何实现数学与生活的对接[J].教育科研论坛;2008年06期
[2]王泽贵.浅论构建和谐开放的数学生态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