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018-05-14江永拉姆

考试与评价 2018年6期
关键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小学数学

江永拉姆

【摘 要】小学数学中大量枯燥的字符与抽象的定理,抑制学生的思维发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脱离封闭的课堂限制,并从单调的知识传递基础上,拓展相应的数学体系,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数学的问题并非固化的对答模式,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视角思考,可获得多重的领悟。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以学生熟知的内容着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多样化,在数学的情境中发散思维,碰撞智慧的火花,衍生独立的观点,夯实基础,透彻地领会数学的内涵,为数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打下根基。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培养学生 创新意识

小学生的认知浅薄,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难免一知半解,对数学内容造成片面化的理解,因此创新意识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构建自由民主的课堂,打造轻松的教学环境,在课堂上转变教学角色,将学生从被动的求知状态中引导出来,推动学生走上主动探索的舞台,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基础铺陈教学元素,赋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课堂上展示自我风采,逐渐在数学问题的各个击破中获得创新感悟,激发潜能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

一、合作探究问题

数学的问题较为繁复,在教学的过程中,尽管教师不断的复述,学生始终不明所以。这时可从同龄人的视角出发,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集思广益拓展数学的思维。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记忆中,总有各自的缺陷与优势,合作上的互相填补,正可以为学生的创新思考提供空间在积极的互动与交流中获取新知,发展能力。如:森林公园要召开动物运动会,共去了38个运动员,要派车去接他们,一辆面包车6个座位80元,一辆轿车4个座位60元,你认为应该怎么派车最合理?这是一道三年级的能力训练题,给出的条件较多,内涵很丰富,学生一开始有些无从下手。我让他们认真读题,并启发学生:这里的“合理”是什么意思?学生1:这里的合理就是省钱。学生2:还包含用车少。老师:那么,怎样派车最省钱?而且车少呢?经学生讨论得出两个方案:(1)80×6+60=540(元),共派7辆车,需要540元。(2)80×5+60×2=520(元),也是派7辆车,需要520元。显然方案二安排最合理,其中包含了优选化的数学思想,而且反映出学生有一定的经济头脑。

二、拓展想象空间

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想象的搭建,教师应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诱发学生的想象动机,学生基于数学的知识点迁移相应的内容,获得数学的融会贯通,在数学的课堂上自由徜徉,感受数学的真知灼见。例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后,提问:“为什么求长方体体积既可以用底面积乘以高,又可以用横截面积乘以长?”学生通过對学具的摆弄、观察和讨论,回答说:“把长方体竖起来放,可以用底面积乘以高;如果横着放,就是横截面乘以长。”这样的结论是通过了一定的想象才能得出的,学生也在想象中体会到了创新的内涵。再比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后,让学生求出1个土豆的体积。有的说把土豆煮熟后,捏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就可以求出它的体积;有的说,从土豆中切出一个l立方厘米的小土豆,测出重量,根据大土豆和小土豆重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可以求出大土豆的体积;有的说,把土豆放在长方体或正方体水槽中,水上升的体积,就是土豆的体积……这样引导学生想象,既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学中,教师就要这样有意识地创设环境,质疑、设疑,使学生产生好奇,好奇又萌发学生想实践、想创新的意识。

三、营造轻松氛围

创新思维的启发应构建自由的环境,课堂互动氛围是创新意识的培育的沃土,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见,鼓励学生表述不一样的观点,打破常规。在学生思考时,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学生自由畅想,不要急于评价判断。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就会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例如:有一道这样的题目:有一批水果,每筐装56千克,可以装60筐,现在只有56个筐要把苹果都装上。平均每筐多装多少千克?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由思考,尝试用多种方法解答。大部分同学都写出了两种解法:一种是56×60÷56―56;还有一种是列方程解答: (56+x)×56=56×60。在交流的过程中,有个同学提出了用60-56=4,原因是:原来每筐装56千克,可以装60筐,现在装56筐,不用计算就可以知道在每筐里装60千克,只要用“60―56”就知道每筐多装4千克。我随即表扬了他爱动脑筋,只有在宽松的环境中,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所以,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学生的新发现应加以肯定,这样学生就会情绪高昂、个性飞扬。

四、利用教学学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学具,并且在教学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性格特点,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感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指导他们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数学知识。创新意识,确切地说就是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目的在于认识新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巧妙地运用教学学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很大帮助。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利用教学学具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元、角、分”时,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各种票值的人民币。在课堂上,大家讨论、交流、汇报了收集的信息,了解了人民币的种类:有纸币,有硬币;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等不同面值,以及人民币的相关常识知识等。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就要通过学具,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更广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

五、结束语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通过小学数学教学能够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杨艳红.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21):1605-1605.

[2]格桑平措.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 新课程上旬,2014(12):134-134.

[3]曾才英.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 华章,2011(16).

[4]欧春群,彭曦.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

猜你喜欢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小学数学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