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科学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

2018-05-14郭兰英

知识文库 2018年6期
关键词:核心科学目标

郭兰英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科学核心素养的养成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互助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有一个引人注目的词——核心素养体系。其实这不是我国教育界单独的声音,而是世界的趋势。多年来,不同国家或地区都在做类似的探索。比如,美国对核心素养的关注起源于注重知识创新的高新企业团队,这些企业从用人所遇到的问题反馈到教育中,指出基础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和素质,他们称之为“技能”。再比如,从2009年起,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启动了为期5年的“教育课程编制基础研究”,它关注“社会变化的主要动向以及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适应今后社会生活的素质与能力,从而为将来的课程开发与编制提供参考和基础性依据”。而其实以我的初步理解,用通俗化的语言表述也就是核心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新课程改革给初中科学课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科学教师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学理念,既让学生感受到科学课带来无穷的乐趣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以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为基础,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开展深入细致的活动。但是在实际科学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科学教师教学思路封闭单一,教师教学过程中理论脱离实际,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课程设计缺乏创新等。如何创新课堂实践设计,如何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在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诱导学生自主学习呢?本文将从以下这四个方面展开探讨。

1 制定合理目标,确立核心素养的基点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适切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初中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进行,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探索。教学目标应该基于学生已有的水平,设置学生通过努力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教学目标过高,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会使互助实践流于形式,强人所难。教学目标过低,学生个体轻易就可以解决,那么就是低水平重复,没有必要。所以作为教师要把握一个基本原则“学生已经会的,不需教;教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能教”。一切教学目标的定位,最终都要归结到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发展需求上来。学生通过互助探究交流能够激活思维方式,延伸认知空间,提升综合实力。因此,在教学中科学课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根据不同的目标分配有互助价值的任务,还要考虑目标的分解,提出整体目标的层次要求,分步实施到位。比如讲大气压强时,我给每个小组准备了各种器材、试管(有大有小)、玻璃杯、纸片、吸盘、集气瓶、气球应有尽有。我让每个小组都自己选择器材,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感受大气压强的奥秘。每一个实验在优秀学生带领下展开分析、讨论。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以问题形式分层分步向目标推进:(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其原因。(2)在刚才的实验中,你碰到了什么困难?你是怎样克服困难并完成实验的?(3)大气压有什么特点呢?通过实验达到认知大气压强这一教学目标,实验过程中促成了他们之间的亲密融洽关系的建立。而且由实验设疑,引起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后续问题讨论活动,让学生先动手后动脑,通过互助讨论来认识大气压的存在和特点。整个课堂学习气氛轻松、活泼,同伴之间互助实践,教学目标层次分明,有利于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科学素养,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理念。

2 鼓励求新求异,挖掘核心素养的内涵

新课程特别注重求新求异,鼓励学生质疑。疑是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朱熹也曾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是核心素养的养成者。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把学生放在首位,不能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不能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考”,而是要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与发言权交给学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当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后,不要急于让学生立即实践,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为任务实践奠定基础,避免合作参与的盲目性。比如学习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可以让学生大胆猜测物体的浮力都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教师将实践探究权交给学生,通过小组成员的互助实践,针对不同因素确定实验方案,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科学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例子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寻求更多的实例进一步来佐证自己的结论。这样做可以合理激发学生求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值得注意的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千万不能过度包办以及滔滔不绝的灌输,而是要引领學生自己去发现科学知识的奥秘,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科学知识,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各种契机,挖掘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内涵。

3 激发求知欲望,增强核心素养的动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有利于科学学科素养培养的情境。我曾经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在学习《水的净化》时,我准备了一瓶矿泉水,走上讲台我打开喝了一口,然后倒出一杯告诉学生尽其所能把它弄脏,于是粉笔灰,沙子,墨水,烂树叶等都进去了。在欣赏自己努力破坏的成果的学生的得意笑声中,我问学生,这杯水现在能喝吗?你又能不能把它重新变成一杯能喝的水?身临其境的体验,激发起学生的无穷的求知欲望,学生瞬间进入交流、讨论、设计方案、验证的学习过程。当清纯甘冽的蒸馏水流出的刹那,学生的自豪感爆棚。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起来后,教师适时组织教学,通过分析、实验、讨论等,引领学生解决他们渴望知道的问题,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这样的学习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从而有效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

4 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核心素养的外延

实践活动是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方法。科学学科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非常有利于核心素养培养,使教学向课外延伸。例如,在学习《杠杆》的知识后,让学生从自己的身体结构到生活工具——各种剪刀,以及自行车的各个部件,让学生逐个寻找分析哪些是杠杆、什么杠杆,在寻找分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理解巩固了知识。在教学《食物的营养和吸收》一课时,早上第一节课,一位来不及吃早饭的同学刚好趁课前在快速吞吃包子,伴随上课铃声我告诉学生今天的课题是:一个包子的现在与未来。由这位吃包子的同学开始,从包子的营养成分到包子进入口腔后的“旅行记”,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教学。“联系实际,印象深刻”是学生的评语。由此可见,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能体现价值,知识运用于实际是核心素养培养的最终目标。

科学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活动必然是多边的。学生应当有更多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通过满足学生的各种内在需要激励他们的合作参与意识。作为教师应当把握适当时机开展创新实践,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实践,使其合作参与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增强自信,减轻压力,让学生能更多地体会到科学学习的乐趣,感受到团结协作的力量。只要我们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制定合理目标,鼓励求新求异,激发求知欲望,联系生活实际等方面精心设计,多下功夫,一定能让学生形成好学、乐学、会学的习惯,充分发挥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优势,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义乌市绣湖中学)

猜你喜欢

核心科学目标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参考答案
科学拔牙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