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绿色信贷

2018-05-14秦政

今日财富 2018年7期
关键词:信贷政策信贷商业银行

秦政

当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给工业发展带来更广阔的空间,然而同时环境污染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了。这个危机已经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全面开展绿色环保工作势在必行。为了更好的保障银行业的环境,我国银监会提出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支持各商业银行实行适合自己的绿色信贷。本文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进行了具体的研究,首先介绍了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重要意义,结合着不利因素探讨了促进其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的重要意义

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环境与经济发展这两个方面之间逐渐暴露出明显的矛盾。主要表现在盲目的追求经济发展而对资源进行过度的开发,经济发展破坏了生态平衡,资源的利用效率比较低。环境问题不容小觑,因此,摆脱资源浪费及破坏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迫在眉睫,国家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不断吸收国外绿色信贷的发展经验,提出了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方针,采取有效的手段推动其落实到实处。随着在实践中不断的深入,在各行各样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尤其是在金融领域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绿色金融”实践中,结合我国金融行业的国情,对我国的绿色信贷政策不断调整。遵循基本原则,逐渐向以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方向发展,从绿色信贷政策入手,真正实现节能减排,改善经济增长模式。

二、影响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滞后的不利因素

政治因素和社会因素。目前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存在一些不足,在绿色信贷这方面缺乏完善的法律法保障,给企业贷款、银行授信等方面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同时没有限制住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项目形成,出现了“违法成本低”的局面,破坏生态的问题不断出现。对于绿色信贷利益相关方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政策缺少完善的奖惩机制,各利益相关方没有承担改善环境的责任,导致绿色信贷发展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陷入了逆境,同时行政监管的模式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另外,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虽然有所提高,但是还没有做到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参与其中。虽然我国具有比较广阔的绿色信贷市场,但是绿色文化的普还远不够,无法对金融机构形成应有的促进作用。

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因此在目前很难对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生产规模、管理模式进行及时的改变,结构性调整无法得到深入的开展。虽然对于绿色信贷政策应该加强信贷投放力度,尤其是新能源、新技术等生态经济的方面,可是这些领域市场具有不确定的政策,无形中增加了信贷风险。与之相对应的技术给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的积极性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有一些信贷人员不能透彻的掌握环保政策,当前的人才知识结构与绿色信贷的有效监管出现了矛盾。

三、促进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体系制度建设,完善市场环境。在所有地区、所有行业严格执行统一标准,促使绿色信贷实现真正的公平。加强绿色信贷的制度建设,我国的商业银行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专门负责管理绿色信贷的部门,严格审核每一笔企业项目贷款,将绿色信贷的日常指导工作认真落实。改变传统的政府单纯测评经济指数的方式,建立绿色信贷政策的激励机制,加强与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

(二)强化绿色信贷授信管理,建立持续跟踪监测机制,充分发挥绿色信贷的有效监管。以国家出台的相关产业政策,严格执行绿色信贷的授信管理,树立产业政策标准,规范授信操作。在日常绿色信贷业务开展中,对环保信息进行细致的采集、核实以及具体的分析,进行全程的监测。严格落实贷款责任问责,做到互相制约的贷款管理。改变社会的价值观,发挥监督倡导作用,促使绿色信贷的授信更加科学化。

(三)强化人才培养,提高风险管理,创新产品。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机构对银行内部工作人员提供专业培训,完善评估人才的储备库,加强交流与合作,使绿色信贷文化理念融入商业银行。建立专门机构来评估环境中的风险,提高银行自身内部建设,降低不良资产率,使银行工作人员具备绿色信贷政策分析能力。同时针对“两高”企业的现状,大力开发新的节能技术,研发新型的金融产品。

四、结语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绿色信貸政策有待完善,因此我们应该在绿色信贷的道路上不断的探索。吸收国外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案。我国银监会响应政府的号召,各商业银行也逐渐的加大了绿色信贷政策的发展力度,实践证明绿色信贷在我国具有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因此我们应加强商业银行对于绿色信贷的处理力度。(作者单位为哈尔滨商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

猜你喜欢

信贷政策信贷商业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浅谈我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信贷政策、产权性质与资本结构关系
信贷政策、企业规模和商业信用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