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2018-05-14刘苏晓

考试与评价 2018年7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培养现状

刘苏晓

【摘 要】在當前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又有了新的目标,不只是要传授基础知识,更要关注学生在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培养核心素养。语文的学习同样需要具有良好的思维,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思想情感,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培养自主思维,提高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本文主要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进行了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语文思维能力 培养 现状 策略

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在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很多学生认为语文的教学是没有意义的,谁都会说话,字词也认识,没有学习的意义。其实不然,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传授学生们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各项素养,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语文思维能力,就是与语文知识相对应的思维能力。与其它科目的思维能力不同,如数学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语文思维能力没有明显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这是因为语文教学中主要板块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基础知识需要背诵记忆,需要学生充分的理解所背诵的文章的意义。尤其是背诵诗歌的时候,在理解诗歌含义的基础之上再去背诵便会轻松很多。但是当前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的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1.缺乏整体规划

多数教师自身还没有理解语文思维的概念,缺乏教学规划。首先语文思维能力是综合性的能力,但是并不意味着教师需要针对其包含的每一种思维能力制定教学计划,思维能力本身有难度区别,部分思维能力学习门槛低,学生掌握较为容易,还有的则学习难度大,需要教师得帮助指导;其次,语文思维能力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不同的思维学习阶段,教学方法也应当是不同的,教师应当了解自己学生的思维能力整体发展状况,根据进度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最后,学生之间也存在差别,在了解整体进度的基础上,教师也应当看到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别,进行个性化思维教育。

2.教学模式落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站在学生的角度教授知识,实施灌输式教学。教师会直接教授学生关于问题的思维模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任何体现,形成习惯后,学生的思维就会固化,不会发现新的思考方式,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只有依靠教师才能成长。这样的教学方式收益是最差的,在思维培养教学中,主动思考才是最有效的能令学生成长的方法。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1.改变传统授课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

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说学生记”的授课方式,认识到不同学生的智力水平与心力水平的差异,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享受到充分的人格尊重、得到鼓励与赞许,有进一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机会。比如在学习《雷雨》这篇文章时,在分析文中周朴园这一人物时,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讲述此人物的形象,按照学生的自身想法,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想象,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然后教师再予以补充,告知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讲述这一人物形象,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具体定位,比如“通过周朴园对侍萍的态度,深刻地揭露他虚伪、自私、冷酷、残忍的本性,说明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根据鲁大海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社会生活的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的本性”。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想法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思考,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思维想法,使其主动探索语文知识的深刻含义。

2.丰富教学内容,拓展语文思维的广度

高中语文的教学不再仅仅是语言和句式上的教育和引导,而是需要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能动性的思维模式,这就是指的教学中语文思维的扩展和延伸。语文教材的很多内容都是来源于实践,而当代学生正是缺乏实践的群体,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从多角度,利用多种途径来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生活。积累丰富的知识,是真正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重要前提和保证。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在才能真正的体会到文章的重点和情感,并且会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自我分析,自我探究的能力。例如在讲授《祝福》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课外学习任务,如调查作者鲁迅的生活背景,以其它著名的作品。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开放性的调查途径,如网络多媒体、图书馆等,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寻找答案,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还通过引导,让学生进行了大量的课外阅读,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3.深入剖析教学知识,培养语文思维的深度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适时地提出疑问,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思考,对整篇文章中或者文章部分段落进行深入的探索和认知,从中提炼中心思想,体会作者的深层用意。例如在讲述苏轼的《赤壁赋》时,就可以引入相应的题外知识,提问学生:“苏轼的生活的背景,诗词创造的历史意义,作者想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将这些信息融人到诗歌中表现出来的……”采用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主动地探寻更多的课外知识,不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思维习惯。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但这项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充分考虑语文思维能力的特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新教学方法,达到不断提高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鑫 .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培养探讨[J].新西部(理论版),2015(24):167+143.

[2]陈美 .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11):86.

[3]姜旭日 .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策略[J].才智,2015(28):192.

[4]赵伟 .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7(09):70-71.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培养现状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