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生应用随机过程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与探索

2018-05-14刘仁彬

科技风 2018年7期
关键词:教学问题

摘 要:本文基于作者所在学校的本科生应用随机过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该课程的教学实践,就本科生应用随机过程的教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 应用随机过程; 教学问题; 建设目标; 建设内容

近几十年来,由于实际问题的需要和随机数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随机过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应用上都有了蓬勃的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国内不少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了随机过程课,不少相关教材相继出版。尽管随机过程课程在全国高校中逐渐引起大家重视,但是由于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各个院校学生基础、培养目标有较大的差异,随机过程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各自不同等, 所以在随机过程的课程教学中仍存在许多的问题[1-4],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清晰的认识和定位问题。目前,不少人认为:随机过程课程的教学,即学生在已有的概率论理论知识基础上,通过老师的讲授,学习课程的理论、解题技巧和常规题型,就能顺利考核过关。

(2)滞后的教材建设问题。课程教学,教材是根本。但由于在我国高校(特别是在一般教学型高校)随机过程课程起步较晚,这就直接导致了随机过程教材建设的滞后。

(3)单一陈旧的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问题。目前我国高校随机过程课程的教学基本上仍处于理论知识的灌输,教学互动少;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实践操作。在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方面比较薄弱,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4)急需改进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随机过程课程教学需要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需要任课教师数学基础知识过硬,不仅要熟悉概率论和随机过程的经典理论,而且对工程、电子、计算机、保险和金融等领域要有所了解,能理论联系实际,有教研和科研的积累。

本文结合作者的课程教学体会,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要解决的教学问题等方面,谈谈自己对于应用随机过程教学的几点思考与探索。

一、课程建设目标

(1)完善课程建设,在课程正确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条件下,优化课程的理论、实际案例和实验环节等部分。

(2)编著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课程教材,教材应具有弱理论、重应用、多案例和结合软件操作等特点,更符合自己学校学生实际,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可以结合PBL教学法、案例驱动和穿插教研科研问题,采用问题启发、分组讨论、学生串讲和师生互动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规范教学管理,应制定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建立科学完善的作业计划与辅导答疑系统。研究科学合理的考试方式、方法,是实现应用型培养目标的有力保障。

(5)形成一支更加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既熟悉理论又能联系实际,且具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年龄职称结构合理。

二、课程建设内容

(1)在课程建设方面,注重研究课程的开设方式、开设对象、要达到的目标等;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研究如何优化课程理论部分,增加联系实际的案例部分和实验环节(如编程、数值分析)部分等。

(2)在教材建设方面,应根据教学大纲在现有教材基础之上,针对本校以及同类型高校的实际情况,编写出适合本校学生实际,即弱理论、重应用、贴近实际的案例多以及和数学软件结合的随机过程教材。

(3)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进方面,研究如何在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基础上,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融入PBL教学法、案例驱动法,穿插科研引导,采用问题启发、学生PPT串讲、分组讨论和师生互动等。

(4)在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研究方面,可以通过随机过程的学习,不仅要达到通晓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5)在教学管理研究方面,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制定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建立科学完善的作业计划与辅导答疑系统; 研究科学合理的考试方式、方法,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从以学生考试成绩考核为主转向以应用能力考核为主。

(6)在师资队伍的培养方面,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无疑是建设优质随机过程课程的重要保障。

三、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优化课程的理论、实际案例和实验环节部分,完善随机过程的课程建设,使之更加合理。

(2)选用或自编具有弱理论、重应用、多案例和结合软件操作等特点的教材,使之更适合本校学生的实际。

(3)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4)立足于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探索随机过程教学管理的新思路。

(5)培养、提高教学研究型的师资素质,代替单一传授型的师资素质。

显然,整合、更新、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增加最新的案例分析和实验环节部分,体现了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多元化,体现了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和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试点、调研、由“点”到“面”整体实施,条件成熟再行推广的研究方法,这是符合教育改革的客观规律的。本文作者曾以我校统计学专业14、15两届4个班为试点,调研统计学专业主讲教师和学生的反馈,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完善课程建设、优化课程内容、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规范课程的教学管理,尝试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并在此过程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整体实施由“点”到“面”,先在统计学专业进行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抽象但实用性强是随机数学的特点。只要随机过程的授课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学形式多样化,并与实践相结合,定能将应用随机过程这门课程讲好学好,更好的满足应用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薛冬梅.随机过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初探[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0,27(6):54-56.

[2]闫春娟,靳艳红.谈概率论与随机过程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3):228.

[3]谭英平.应用随机过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1(4):47-49.

[4]宋月,冯海林.随机过程课程教学探索[J].时代教育,2016(19):166-167.

作者简介:刘仁彬(1972-),男,四川自贡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概率统计和随机模型。

猜你喜欢

教学问题
职业学校教学及学生管理的问题和思考
高职院校工程制图课程现存问题及改革措施探讨
硬笔书法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