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西迁精神做青年学子引路人
2018-05-14胡同洲
胡同洲
2018年6月26日,人民大会堂,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
当雄壮的国歌奏唱时,西安交通大学团委书记周远喜悦和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
“这不是我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第一次来时是2007年作为全国首期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的一名学员。作为团干部和学生工作者,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青年学生的关心和关爱,对共青团事业的关注和支持令我备受鼓舞。”周远说。
全国首期“大骨班”学员
2007年全国首期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来自158所高校的170名学员在北京参加理论培训后,到江西开展实践锻炼。当时,周远被安排到吉安市新干县大洋洲镇,就住在老俵家里,和老区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从高校到农村,学员们共同经历了“五关”。
第一关是蚊虫关。周远这批学员是盛夏时节入赣中,那会儿的蚊子个头大,不怕人,咬个包肿起来直径有一指,半天下不去,屋里也能看到大大小小不知道名字的虫子。为了晚上休息,傍晚就得点蚊香熏房间。一盘不顶事,得多点两盘,屋里烟雾缭绕,呛得没法进人,被戏称是点“烟雾弹”,熏了好几天,蚊虫不能进屋,睡觉才踏实了。
第二关是饮食关。革命歌曲《红米饭南瓜汤》唱的是“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也就是“忆苦思甜”饭。当地的红米很好,住在老俵家,吃到了许多原生态的农家饭。只是,除了馒头和南瓜汤,家家户户的红辣椒挂满屋檐,江西菜的辣着实让各地的学员们适应了一阵子。
第三关是生活关。从学校到乡村,大事小情都要自力更生。衣服破了学着补,东西坏了自己修,还要学着做饭,点点滴滴,大家都在向每一个老俵、每一个队友学习。从完全不懂、不会,到慢慢懂了、会了,短短的两周时间,生活能力的提升和锻炼确实很大。
第四关是劳动关。每天,周远和队员们都要走进田间地头干农活。从泥里拔花生、用扁担运西瓜、亲手摘葡萄、用桶打井水,还有开拖拉机,都是看似轻松、实则不易的体验。比如下地割稻子,一边挥起的镰刀在阳光下闪着银光,一边稻叶像一把把小刀划在身上,一条条细小的伤口令人奇痒难耐。炙热的太阳下站一会儿都感到晕乎乎,大家戴上一顶草帽,抓上一条毛巾,活没干多少,衣服已经湿透了,说是汗流浃背一点不夸张。“此时,我们才真切地体会到农民的辛劳。”
第五关是思想关。在当地基层干部的帮助下,他们走访农户、开展调研。从完全不了解到基本熟悉情况,向当地政府提交调研报告。周远和队员们一起来到敬老院、乡村小学,为老人服务,为孩子支教,为村民修理电器,虽然能做的有限,却受到了老俵们热烈的回应。
“2007年遇到的人物、故事、思想、变化,吸引我,打动我,感染我,温暖我,使我坚定理想信念,也明确了职业选择。2008年,我留校从事共青团工作。”周远说。
青年学子引路人
在周远办公室书柜上,贴着一张2008年底西安交通大学学生航模队在第五届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中获得1公斤电动级比赛团体冠军后的全队合影。这是航模队自2002年成立以来再次获得国家级冠军,也是他自2008年开始负责学生科创工作,始终坚守在航模队、机器人队等学生科技类社团指导工作的真实写照。
在周远看来,要把学生带好,不仅要给予条件保障,更要率先垂范带着他们一起做。对他的工作风格,2010-2011年航模队队长张旭超深有体会:“酷暑寒天,周老师经常抽时间也要和我们一起去外场训练;外出比赛,他和我们一起坐长途校车往返,每天早上提前为我们准备好早餐,晚上一起熬夜做各种准备。带我参加技术委员会会议时,经常开会到凌晨一两点,他回去以后还要继续完成其他工作。”
“周老师不仅工作能力强,还特别能吃苦。他温文尔雅,考虑全面,工作上一丝不苟,生活上像师兄一样关心爱护我们。”已经在陕西瀚科瑞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的前航模队队长侯洪宁回忆道。
从2011年5月起周远开始任校团委副书记,2012年10月起主持校团委各项工作,2014年1月任西安交通大学团委书记。
担任学校团委书记以来,他率先启动“高校共青团创新試点工作”、深入实施“大学生综合能力提升计划”、积极搭建大学生原创校园文化平台、着力完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推进共青团工作网络化转型等一系列创新性工作,在“双院制”育人模式下,团结带领全校团学组织干部,有效提高了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扩大了团的工作覆盖面。
2014年以来,他推动构建了交大特色的“五定”(定方向、定岗位、定任务、定要求、定导师)见习实践模式。为解决社会实践与理想信念教育结合度不够,与国计民生、社会热点结合不到位的问题,在校领导的支持下,他克服困难依次与陕西省12市、区的政府办公厅、人社部等部门的上百名工作人员对接拜访,一项项沟通每个地市的政策和标准,成功将学校同陕西省12市、区共建社会实践基地的工作落到实处,成为全国首个与所在省份全面实施社会实践深度合作的高校。
参加共青团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小组讨论时,周远说,从2017年12月11日至今,习近平总书记几次点赞西安交通大学的西迁精神。62年前,一群胸怀国家建设大局的西迁人,扎根祖国西部,为科教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熔铸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他们中有忠于教育事业的青年教师,有朝气蓬勃的莘莘学子,用辛勤的实践、青春的热血,在祖国西部书写着创新、创造与创业的辉煌篇章。新时代,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新的方式传承、践行和发扬这种融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的精神文化,引导青年学子永葆家国情怀、忠于祖国人民,到艰苦的环境中磨炼,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服务,用新时代共青团人的执着努力让“党叫我们去哪里,我们就背起行囊去哪里”“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家”这样的青春誓言再现熠熠光辉,引导青年学子做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追梦者圆梦人。
伟大事业,信念领航。理想信念坚定,方能把稳航行之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