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之城景洪
2018-05-14林涵
林涵
说到西双版纳,几乎是无人不晓的。那清凉悠扬的“月光下的凤尾竹”,盛况空前的泼水节,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曼春满佛寺,闻名遐迩让人神往的热带雨林,以及雨林中亚洲象的神秘栖息地……这些都是人们提到西双版纳时,马上浮现的对于这片土地的认识标签。
其实,作为西双版纳州的州府——景洪市,承载了许多人们对版纳的美好认知。这座与缅甸接壤,与老挝、泰国相邻的中国边境口岸城市,是北回归线上的迷人绿洲,有着所有热带地区特有的美丽风景,更有着其他许多城市所缺乏的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以及那别具一格的边境风情。
“景洪”之名由傣语音译而来,原称允景洪,“允”在傣语里为“城”之意,“景洪”则为“黎明”,故称“黎明之城”。亚洲最大的国际河流澜沧江—湄公河纵贯全城,赋予了这座城市一股灵动的气息。
边境绿洲 雨林之城
景洪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许多北方人都喜欢到这里来避寒过冬。辖区内有野象谷、原始森林公园、傣族园、曼听公园、花卉园、勐泐大佛寺6个4A级景区,其他大大小小的景致更是多不胜数。
在25000亩热带沟谷雨林基础上创建的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融汇了独特的原始森林自然风光和迷人的民族风情。你可以在这里聆听金湖美丽的爱情故事,欣赏数百只孔雀飞舞的奇观,与哈尼人欢歌共舞,品哈尼族特色美食,还有惊险刺激的“丛林飞跃”高空树冠擂台等你来挑战,在沟谷雨林悠然漫步,体验雨林环抱中的绿色生活。
距景洪市22公里的西双版纳野象谷,是中国首家以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国家公园,是探索亚洲象的神秘圣地。
据考古发现证明,亚洲象曾广泛分布在长江流域、两广及贵州地区,甚至北至黄河流域。随着气候和地理环境的恶化,亚洲象被迫一路南迁,目前仅在中国的普洱、临沧和西双版纳等地出现,西双版纳野象谷是亚洲象在中国的栖息地,位于勐养子自然保护区东、西两片区域,是生活在两片区的野生亚洲象交流汇聚的中心通道。
野象谷通过高空观象栈道、雨林观光索道、亚洲象博物馆、大象学校等多个游览项目,让游客得以在不干扰亚洲象生活的条件下安全地观察亚洲野象及其生存环境,成为中国可以与亚洲野象近距离交流的旅游目的地,被誉为“人类与亚洲象沟通的桥梁”。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作为一个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边境城市,景洪有着傣、汉、哈尼、基诺、布朗等13个世居民族。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用劳动和智慧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而且在生活中,不断传承并丰富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西双版纳拥有“傣族慢轮制陶制作技艺”、“贝叶经制作技艺”、“傣族手工织锦技艺”、“傣族造纸”、“傣族章哈”、“基诺大鼓舞”等1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景洪的两大少数民族,一个是傣族,一个是哈尼族。 有个说法是,傣族温柔如水,哈尼族热情如火。这一点或许从他们的传统节日中有所体现。
傣族通常喜欢聚居在大河流域、坝区和热带地区,被人们称为“水民族”。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傣语称“桑勘比迈”,是傣族人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傣历六月,公历4月13至15日举行。节日来临,傣族村村寨寨要杀猪宰牛,做年糕,准备丰盛的年饭,宴请亲朋好友。整个节日期间,要举办包括赛龙舟、放高升、章哈演唱、歌舞、丢包、堆沙、泼水、放火花和水灯等在内的盛大庆祝活动。
“嘎汤帕节”是哈尼族重大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公历1月2日至4日举行。"嘎汤帕",哈尼语中为一元复始,万物更新之意。节日期间,哈尼族群众或宰猪,或杀鸡,家家都要舂粑粑、祭家神,置办丰盛的酒席宴请亲朋,以庆祝新年来临。“嘎汤帕节”和汉族春节一样,是一次家人大团圆的节日,也是农忙前夕开展娱乐活动的节日,过完节便准备农具,开始一年一度的春耕。
每年2月6日的“特懋克”,是基诺族一年中最为盛大的节日。特懋克直译为“盛大的打铁节”。“特懋克”是基诺族集娱乐、宗教、历史文化于一体的节庆活动。按照传统活动安排,第一天是祭鼓仪式;第二天举行祭铁房仪式;第三天是备耕仪式。此外,布朗族的“桑衎节”、拉祜族的“拉祜扩节”、瑶族的“盘王节”等少数民族节日同样丰富多彩,民族特色浓郁。
少数民族诚挚的发自内心的热情,总是会让游人有宾至如归的熟悉感。千百年来,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那众多的节日庆典和淳朴的乡情一定会让你盛情难却。
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
如果说西双版纳是佛的国度,那么景洪则是佛的城市。西双版纳的傣族有三个支系,即傣泐、傣卧(也称傣景谷,为景谷迁来的傣族,故名)、傣雅。其中傣泐以及部分傣卧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傣雅信仰原始宗教。
这里的佛教文化源远流长,村村寨寨都有佛寺,小孩子从六七岁开始入寺学习佛经,成人还俗,薪火相传。古老的的贝叶文化,著名的傣王宫和古佛寺等历史古迹,诠释并传承了有着千百年历史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澜沧江边,西双版纳勐罕镇上的傣族园,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傣族村寨的集群体。充满传奇色彩的曼春满佛寺,是傣族园的灵魂符号,也是西双版纳最有名的佛寺之一。
来自贝叶经的记载说,曼春满佛寺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勐罕这个坝子最早的佛寺。
这是一个具有东南亚风情的佛寺、佛塔建筑群,每一个细节,都有佛文化的影子。屹立于中央的大殿,是建筑群的主体,屋脊有吉祥鸟卧立,极具南传上座部佛教气息。
曼春满佛寺在东南亚享负盛名,但凡有重大佛事活动,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以及西双版纳本地的僧侣和信众,都会云集于此,朝拜、祈福、诵经。
金碧辉煌的曼春满佛寺,香火旺盛,信众和游客络绎不绝。佛寺、佛塔、飘缈的香火以及小和尚的诵经声,本身就是一道无边的风景。
千年古寺,晨钟暮鼓,佛光普照,向世人展示着南传上座部佛教的神秘奇异。
因为美食而记住一座城
想起一座城,大抵第一印象会是她的美食吧。人的记忆与味蕾仿佛有着某种神秘的关联。景洪这座城市的美食,尝过之后,定会在你味蕾上留下独特的记忆密码,让你想起这座城时,不禁食指大动,回味无穷。
西双版纳傣味菜在云南菜系中独享盛誉。傣味菜以糯米、酸味及烘烤肉类、水产食品为主,以烤、炸、煎、煮、凉、蒸为主要烹任手法,多用野生栽培的植物做香料,具有獨特的民族风味。最具代表性的有:香茅草烤鱼、蜜汁烤鸡、柠檬干巴、油炸青苔、香竹饭、包烧、撒撇、喃咪、菠萝饭等特色菜品。
说到景洪少数民族美食,除了傣味之外,那个性鲜明、野性十足的哈尼族阿卡人美食是不可不提的。哈尼族阿卡人美食的奇橱异菜和它背后所穿透着的大山深谷般的狂野、青山绿水般的原始和本真,魅力无穷。其最具代表性的菜品有:鸡肉稀饭、酸笋丝煮干巴、包烧芭蕉花、冬瓜米粉粥、螃蟹丸子等。
阿卡人住在山里吃在山里,一年四季都少不了围着芭蕉树打转转。芭蕉叶是哈尼族阿卡人用来制作食物的主要食材。一棵芭蕉树,哈尼族阿卡人至少可以做出3~5道菜。如包烧芭蕉花、腌制芭蕉芯、螃蟹煮芭蕉芯以及芭蕉花、芭蕉心蘸水等 。包烧出来的芭蕉花有着花生的清香,用来下饭最可口。哈尼族阿卡人食用芭蕉心成性,对芭蕉树菜情有独钟。真是到了“无蕉不欢”的地步,喜爱程度可见一斑。
为了那看起来、听起来、想起来就垂涎的美食,或许是时候来一场景洪之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