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Offer就万事大吉? 学有所成还要迈过这三道“坎”
2018-05-14王琮惠
王琮惠
每年的4—5月,都备受家长和学子的关心,在这段时间,美国各大名校都陆陆续续发出录取通知书了。那些收到Offer的家庭自是喜笑颜开,甚至不少孩子的心,已经飞向了自由的美国和狂野的派对。然而,收到Offer只是成功的一小步,就好像爬山路上的一个中间站,之后还有重重挑战。如果因为这一纸Offer而过于放松,那对于自己之后的大学发展,会是相当的不易。
在美留学需突破舒适圈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坐标
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求学,说自己一点都不紧张,是不存在的。即便是很多托福学霸首次出国,口语上的沟通都会显得非常生硬。对于学生而言,在之后的大学时光里,你要和以外语为母语的人共同听课,学习,交流,演讲……这会是一个艰巨的挑战。
曾经有不少学生和我说过,刚去美国的时候,听老师讲课都有些反应不过来,只能课后去图书馆独自充电;小组讨论的时候,有时候遇到不是很Nice的本地学生,还会被嘲笑口音,自己一度不是很想参加Team Work……一位学生在说到自己初来美国小镇就读大学的文化隔阂时,提道:“最可怕的不是有可能遭到抢劫、遇到车祸,而是当地人看你的眼神和跟你说话的语气,文化隔阂时时刻刻都没有消失过。”
我们从新闻里感受到的文化隔阂是枪击案、校园冲突等,每每讨论文化隔阂,我们最先想起的也是这些最为显化的案件。但是绝大多数的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学生不得不面对的是跨文化身份定位的迷茫,远离母语的失落,是对于美国娱乐生活方式的不适应,是走在马路上别人和你说的一句“Konichiwa”。
大家总在说,既然来到美国留学就要突破舒适圈,但是有时候强行融入的内耗让人根本吃不消,因此压抑几年的大有人在。在压力重重的留学环境中,劝你突破舒适圈的“政治正确”在种种现实压力下显得那么冰冷,所以,在死守舒适区和完全拥抱美国文化两个端点之间,每个留学生都必须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和生活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坐标,在顺利完成学业、提升自己的同时,也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心理状态。
每逢佳节倍思亲
留学生应放宽心态
也许很多人会说,上面谈到的,并不算什么大问题。托福,SAT,文书,竞赛等大风大浪我们都走过来了,这点困难肯定能克服。但是,在留学过程中,学业从来不是最大的挑战,很多习以为常的习惯才是。
当你还在国内的时候,会对耳边父母喋喋不休的唠叨感到厌烦;而出国以后,你最怀念的,就是这反反复复无数次的叨念声。今天学校的三明治莫名的好吃,今天打球认识了一个很开朗的朋友;今天上课资料没带,马上回去拿,差点迟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想找个分享的人都没有。从前,父母会笑着当我们的倾听者,现在,“这个点,中国应该是凌晨,下次再说吧。”
有一天,你生病了,四肢乏力,精神萎靡。想让室友帮你倒杯水,发现他/她出去聚会了。只能强撑起身子自食其力。下午要拖着虚弱的病躯上课,晚上还要解决自己的伙食……算了,不吃了,睡觉吧。生活中的欢喜或者委屈,只能放在心里;遇到的选择和困难,只能独自面对。每逢佳节,和父母联系时,千言万语汇成一句:我很好,你们也要注意身体啊。接着,继续赶自己的功课。
退学、抑郁症等问题严重
留学生心理问题不可忽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也值得留学生们重视。就像我们之前在一篇文章《在ED放榜时,一名中国学生却在康奈尔学校宿舍中去世了》中写道的那样,现在在各种内在的、外在的压力下,有相当一部分留学生存在着极重心理压力,甚至是抑郁症。在搜索引擎里输入“中国留学生+自杀”,只需点击几个链接就能形成一段小小的编年史。
2012年,28岁的MIT才女郭衡逝世于剑桥的公寓中;2014年,哈佛金融系的 Andrew Sun自杀身亡;2015年2月,耶鲁大学数学系王璐畅自杀身亡;2017 年2月,UCSB女孩刘薇薇自杀身亡……且这些只是我们俯拾即是的数据的一小部分。
除了生命的代价外,在留学之路上还有一大问题—退学。《纽约时报》曾发表了一篇名為《中国难题》的文章,指出有5%的中国学生在大一课程开始前,就已从语言课程中退学。2009年杜克大学共招收了14位中国大陆本科学生,在2010开学第一天只有8位如期出现,其余6位学生因为成绩无法达到学校要求,被学校劝退。
退学的原因有很多。有些学生在进入学校以后被发现学生水平与申请不符,大学成绩太差,学校以Violation of the honor code将其开除,也可能是学生在大学作弊被发现;另外,还有不少学生选择主动退学,因为在国内中介的帮助下,学生进入了一个远远超出自己实际水平的大学,却在进入学校后发现自己的水平相差很远,很难跟上,从而选择退学。
退学背后深层的原因更为复杂,很多退学悲剧的酿成,甚至是在国内就已产生的心理问题混杂着背井离乡的失落以及其他各种原因综合下的产物。总之,看似光鲜的留学之路背后,却是危机四伏。留学之路漫长而艰辛,唯有全力以赴才能真正学会独立思考,独自面对,拥有解决困难的勇气与担当。那时,再回首留学这段岁月,你会发现,这数年给予了你多少的成长。
所以,那个进可提笔战托福,退能活动展风采的你,那个在整个申请季痛苦并快乐着的你,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忘乎所以,请务必恪守本心,理想学校的Offer代表了你前行路上的一座里程碑,但那已是过往,前方,一段新的征程即将开始。和从前相比,陌生的环境、繁重的学业、出众的同龄人以及一个人独在异乡的寂寞,这一切的困难,都在前方等着你。
作为一个准留学生应该从文化、心理、社交、时间、自我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在踏出国门之前,就开始有针对性地做从高中到大学的适应与转变,打破文化隔阂,顺利融入环境,快速适应学习等。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更艰巨的挑战,即将来临,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