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打造“青年之家”三级服务终端体系
2018-05-14
“青年之家”综合服务平台作为共青团联系青年、服务青年的重要阵地,和建设服务型团组织的有力抓手,在基层团组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共青团改革,进一步破解制约基层共青团发展的“四缺”瓶颈过程中发挥着坚实的堡垒作用。目前,成都市“青年之家”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与此同时,“青年之家”服务阵地在夯实基层团组织基础、激发基层团组织活力等方面的不足也日益凸显。如何依托“青年之家”综合服务平台,进一步整合基层团的工作资源,不断提升基层团组織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能力水平,增强青年群众的获得感,成为我们着重关注的焦点问题。
成都市“青年之家”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现状
按照团中央、团省委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建设和全面推进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的相关要求,近年来,团成都市委科学规划,分类实施,目前,全市共建成“青年之家”综合服务平台373个,覆盖所有城市街道和89.7%的乡镇。
阵地覆盖规模化效应成果初显。成都市乡镇(街道)团组织依托党政力量支撑,协调现有组织资源,以整合开放乡镇(街道)党群服务阵地和党政部门功能性阵地为主要方式,建成乡镇(街道)“青年之家”综合服务平台360余个,初步形成基本功能完备、交通通达便利、常态化开展活动的基层共青团服务阵地网络。
优质典型阵地示范引领作用突出。团成都市委通过整合成都市青年联合会和成都天府软件园等社会资源,率先打造了团市委直接运营的成都“青年之家”001号店,成功打造“锦官Talk”“锦官Joy”“锦官Career”等系列品牌项目,为各区县树立了“青年之家”建设模板,有力促进了各区县“青年之家”建设行动。
区域性特色服务平台亮点纷呈。部分区县灵活思考、大胆尝试,打造了一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特色功能性阵地:团青白江区委积极整合成都国际铁路港和自贸区组织资源打造园区“青年之家”,持续开展人才交流、电商服务、商务洽谈等活动;团大邑县委紧紧抓住“乡村振兴”发展机遇,成立大邑县安仁镇现代农业园区“青年之家”,实现创业孵化、创新展示、培训交流、后续服务四大服务功能。
工作队伍配置力量不断增强。成都市按照“团干部+社工+志愿者”队伍的工作思路,努力提高“青年之家”服务平台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目前,全市“青年之家”管理员队伍共计1800余人,其中青年志愿者占比达到70%以上,基层团干部队伍占比达到18%左右,社会工作者队伍占比约为9%。各级团干部充分结合区域化团建机制,积极参与基层服务平台建设管理,如简阳市禾丰镇团委联合禾丰镇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园区“青年之家”,镇团委书记直接兼任园区团支部书记,深度参与园区组织建设和平台管理。
“青年之家”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基层阵地活力不足。1.基层基础依然薄弱。由乡镇(街道)团委主导管理的“青年之家”平台在功能布局、氛围营造、设施设备投入等方面存在普遍不足,难以满足服务群体实际需求。2.运营保障不足。由于乡镇(街道)党政经费投入不足,部分“青年之家”常态化组织服务存在一定困难,“挂牌子”多,“真运营”少。3.工作方法较单一。部分基层团组织缺乏需求导向思维,服务活动载体单薄,内容单调,服务产品缺乏影响力和活力,没有形成对服务对象的有效吸引。
平台服务力量有待提升。1.乡镇团组织力有不逮。乡镇和村(社区)团干部基本都是兼职,难以兼顾“青年之家”平台的日常运营。2.志愿者参与机制不完善。每年寒暑假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扎堆下基层”的现象比较突出。3.青年工作专业人才缺乏。“青年之家”平台服务工作队伍中现有的持证社工比例较低,平台服务活动策划实施专业化程度有待提升。
平台服务功能有待完善。1.未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青年之家”品牌在青年群体中的知晓度还不高,服务活动供给与青年需求不完全匹配,青年参与度有待提升。2.未形成枢纽型服务阵地功能。现有的服务项目形式和内容侧重于青年群体,服务要素和内涵比较单一。3.薄弱地区服务功能设计灵活性不足。农村地区地广人稀,青年聚集度不高,如何科学合理地定位服务功能,切实服务当地群众需求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深化推进“青年之家”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的路径思考
一是打造“青年之家”三级服务终端体系,推动功能发挥。
高标准建设“旗舰店”。“青年之家”旗舰店定位强调充分整合共青团工作资源和服务功能的集成服务平台,由成都市及各区(市)县团(工)委直接运营管理。“青年之家”旗舰店选址应在青年聚集度高、交通便利的城市综合体、商区、产业园区等,在推动区域内“青年之家”协同发展中起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多元化的服务项目体系及青年活动品牌,并向各级各类“青年之家”配送延伸,实现“核心输出供血”功能,形成基层团组织直接服务青年的实体阵地示范样本集群。同时充分发挥微信平台、微博话题等多媒体宣传渠道,扩大“样板间”引领示范效应。
突出特色建设“功能店”。“青年之家”功能店着力于突出区(市)县团(工)委在深入摸排、准确掌握不同区域青年服务需求基础上,充分发挥“横向协调、纵向指导”作用,通过创新团的资源整合和配置方式,有效吸引凝聚市场化资源和社会化力量,实施具有区域特色亮点和需求针对性服务的阵地依托。“青年之家”功能店应充分立足不同区域产业发展和青年聚集的特点。成都市共青团重点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等,打造“产业助力”“治理融合”“乡风文明”等功能性“青年之家”,强化对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青年、农业职业经理人等的联系服务。
提档升级建设“共营店”。“青年之家”共营店原则上由乡镇(街道)团(工)委主导,依托区域化团建工作格局,充分整合党政、群团和社会资源,根据青年聚集流动、现实需求情况,灵活确定“青年之家”建设规模、功能定位和服务供给,打造一批广泛覆盖社区青年居民、青年人才、青年工人、青年女性、留守儿童及其他对象,常态化开展公益性、综合性服务活动的末梢终端。团成都市委按照成都市委构建全龄友好社区的工作部署,充分借助市场化手段和共青团的品牌效应,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通过合作、联办等方式,以15分钟为半径广泛布局,在咖啡厅、书店等青年人较为聚集场所建立“共营店”,提升青年参与的便利性。
二是创新四项运营原则,规范“青年之家”运行管理。
团组织直营。政治性是共青团第一位的要求,团组织直营就是要坚持团属定位,让团组织在平台建设、运行、管理、活动组织中发挥主导作用,确保正确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共青团作为党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紧紧围绕党的青年工作阵地这一政治功能建设“青年之家”平台,旗帜鲜明地亮明政治身份,正确有效地在青年群众中传播党的声音,把最广泛的力量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不断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团干部领办。“青年之家”综合服务平台是各级团干部联系服务青年群众的门户窗口,是“青年之家”高效管理运营的重要支撑。坚持团干部领办就是要落实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制度,让团干部直接面对青年、直接联系青年、直接服务青年。团成都市委出台相关规定,要求市县两级团的领导机关每名专(挂)职团干部要定点联系一个“青年之家”,并且通过轮班管理制或项目负责制参与到服务中去。
延时服务。针对“青年之家”开放和服务时间与青年作息时间不相适应的问题,借鉴参考成都市市级部门施行的延时工作机制,将“青年之家”开放时间调整为青年8小时之外的业余生活时间,各级“青年之家”服务活动主要放在工作日晚上和周末,便于青年参与。通过轮休、补休方式调剂休息时间,推动团干部更多时间在基层,更多机会在青年身边,让团干部工作生物钟和青年生活生物钟共振同频。
青年评议。建立与青年工作特点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机制,综合运用党政评价、团内考核、青年评议等方式开展工作考核评价。在项目设计方面,着重考核与党政中心工作和与青年现实需求的的契合度。在项目实施方面,着重考核运用社会化动员方式开展工作的显示度和青年参与度。在青年评议方面,重点通过第三方测评机构,采取电话随访、抽样问卷等方式,重点考核青年对“青年之家”的知晓度和满意度。
三是提升改进工作方法,充实“青年之家”工作力量。
强化专业队伍。充分认识基层团干部工作投入和基层团組织工作保障不足的现状,按照“专业事务交给专业队伍”的思路,充分利用持证社工队伍的专业优势,补充“青年之家”平台服务队伍工作力量缺口,通过积极争取党政支持,打造一支专职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8年起,成都市将为每个乡镇(街道)配备1名专职青少年事务社工,并1对1入驻当地“青年之家”综合服务平台,在配合做好乡镇(街道)基础团务工作的同时,具体负责“青年之家”的日常运营。
注重校地结合。探索建立高校和基层村(社区)1对1结对共建协作机制,结合“逐梦计划”,形成“青年之家”平台暑期实践工作岗位发布机制,推动高校志愿服务团队成为“青年之家”服务阵地的常态化工作力量,提高供给匹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