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家三代林业梦 一家四口守绿色

2018-05-14余琼珊

浙江林业 2018年1期
关键词:淳安县林业局林区

余琼珊

淳安千岛湖以优美的自然风光闻名于世。走进这里,你会发现,这是一个绿的世界,这里的山是绿的,水也是绿的。为了淳安的这抹绿色,我家三代林业人60余年以山为家、与苦为伴,坚守着,奉献着,见证了林业的发展,为这一份绿色事业留下了辛勤的足迹。

1956年“林一代”   国家利益至上

我的外公,浪洞大队副大队长,兼任大坞口生产队长,守山护林一辈子,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起早贪黑忙生产,毫无私心。打枝、造材、抬木头、开荒、抚育、采伐,如此繁重的工作量在那代人看来“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在5年的油桐生产试点工作中,一柄斧子,一把锄头,一顶草帽,一个水壶,一套洗得发白的布衣就是“林一代”上山下山的缩影。

闯出新路只为绿,说来容易,做则难。浪洞地处山区,那个年代,没有路,举目是山,抬腿是坡,为了节约往返时间,外公干脆在荒山上搭起了临时茅屋,一住就是十几天,直到没有粮食,才下山回家补给。从林业局高级工程师何爷爷的回忆录中了解到,当时林业局派驻干部下乡指导工作,何爷爷刚好被安排住在外公家,一个月下来,何爷爷甚至不认识这位东家的样子,因为天蒙蒙亮外公就上山了,那时何爷爷还没起床,经过一天劳作,外公早早就睡下了,何爷爷才开完会回家,就这样,两人始终没有见到面。直到后来的一次会议中,何爷爷透过那忽明忽暗的煤油灯终于看清了外公的样子,高高瘦瘦的身形,笑起来好憨厚。

外公虽说是个副大队长,但大队里的事情比谁都上心。大队里平坦的地方并不多,好的地基少之又少。一次,两个村民就因抢夺同一块造房地基的事情,闹得不可开交,队里出面调解过多次,两家都不相让,各说各理。最后,外公瞒着外婆把已经批下的新地基让出去给其中一户,这才解决了矛盾。因为这件事,外婆念叨了整整一年,外公每次都是憨憨一笑。

外公所在的生产队,茶叶生产是全县先进集体,林业生产也是全省先进集体,油桐生产还荣获国家林业部颁发的全国先进集体称号,外公本人更是荣获华东地区林业劳动模范。农林收入大大增加,村民富了,道路通了,外公也安心地走了。病重的那段时间,由于心脏不好导致全身浮肿,外公瘦弱的身体根本无法承受,全身皮肤肿到撕裂开,组织积液从皮肤缝隙中流出,秋衣秋裤根本无法穿着,裤脚、衣袖都是剪开的,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关心着大坞口的绿化造林工作,担心着村头邓阿弟家的温饱问题,关心着村里所有他未完成的事情。1994年,外公临终前让子女一定要将自己安葬在林区最高的山尖,他要看着大坞口的枝繁叶茂,永远守护着这一片他熟悉的林区。

1983年“林二代”   林业转型需要

我的父亲,淳安县林业局林业工程师,从事林业工作35年,荣获省、市、县各级科技兴林、农业丰收、农业技术推广等多个奖项。为查清淳安森林资源的“家底”,父亲钻老林、顶烈日、冒风雨、啃馒头、喝凉水,4427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洒满了他辛勤的汗水。

在淳安县1983年、1993年、2003年的森林资源调查工作中,父亲都是主要的技术骨干,为“淳安县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提供了翔实的森林资源基础数据。那个年代,林业站的条件很艰苦,下村的交通工具主要就是双脚,每次下乡基地验收,徒步20里山路那是常有的事。由于信息闭塞,往往都是在一个村吃完饭,连夜赶路去另一个村,稍作休息,第二天又早早上山。十天半个月后父亲回到家,我和母亲都嘲笑他“野人回家了”,由于长时间不理发,不剃胡子,满身泥泞,父亲就像深山老林里的原始人。

我的母亲,淳安县林业局许源林场技师,现已退休在家,从事林业工作30年,负责林业和果蔬管理工作。林业苦,林业累,干了林业活受罪,看似玩笑话却充分反映了林业人的艰苦生活,对于一个刚刚毕业就到林区孤岛上班的女性来说更加是个挑战。

1985年,母亲被分配到许源林场上班,住在一个孤岛林区里,不通电,不通水,露天烧饭,与民工班子同吃同住。起初,由于交通不便,工作任务重,待遇工资低等因素,母亲也曾想打退堂鼓,但是心底的那个绿色梦一直支持着她。白天,带领民工班子上山采伐更新造林,建水果基地,晚上在煤油灯下办公,经过多年努力,林区植被覆盖率提高,树种长势好,水果基地品种多,质量好,味道美。

2010年,60余亩果树高接换种试验工作交由我母亲负责,将劣质品种更新为特早大分品种,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试验、等待,最终嫁接成活率达99%,此项目在全县进行推广,可以让种植大户在原有的基础上增产增收。干了一辈子的林业工作,母亲多次被评为林业标兵及先进工作者,现在回想起来,母亲常说:“以前吃的苦很值,如今那荒山孤岛变成金山银山,自己也算为淳安的绿色事业贡献微薄之力。”林场的枯燥,艰苦的生活环境并没有毁掉母亲的梦,反而促使她在荒山秃岭上营建起绿色世界,让林场和承包户们都富起来。

2016年“林三代”   科技保护林业

我,淳安县林业局汾口林业中心站站员,从小在林业家庭中长大,比寻常家孩子更懂得绿色的意义。我时常在大小林区穿来跑去,耳边传来的树种学名,早就烂熟于心。即使大学没有选择林业相关专业,但似乎与林业有着注定的缘分,让我回到父亲工作的起点。

在新岗位,我追寻外公、父母的步伐,延续他们的梦想,树立起自己的绿色职业理想。出外勤时,跟着前辈们上山下山,实地学习野外作业知识。走村入户时,深入基层,与群众打成一片,发现林农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尽心尽力为民解忧。森林防火期,每天走在田间山头,宣传森林消防,发放禁火令。即便是站里唯一的姑娘,但是我也有不服输的劲头,多走、多看、多问,努力学习新的技术,积极参与新一轮二类森林资源调查工作,将先进的技术带进林区,提高工作效率,收集准确的山林信息上报。

林地是林业的发展命脉和基础,是最为重要的森林资源,在采伐、运输、植物检疫的审批发放中,坚决依法办理林业审批手续,保证群众办证时间缩短,但是办事质量不缩水。特别是在“最多跑一次”常态化推进工作中,我耐心地跟办事群众沟通交流,用“铁一般的纪律、诗一样的语言”来服务群众,让办事群众和企业真正感受到林业人服务周到,办事快捷。在平时的工作中,深刻认识各项工作职责,熟知熟用与工作相关的各种方针政策,不断强化自我素质锻造,切实做到提笔能写、出口能說、遇事能干、问策能知,成为实干的林业人。

外公生前,一直都叫我“百铃花”,近期翻阅资料,我才知道,外公所说的应该是山谷百合铃兰,花语是“幸福归来”,一串串白色小铃铛在4月开花,这正是我出生的月份。“铃兰”还被称作“君影草”,这让我联想起孔子所称扬的“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的高尚人格。的确,林业人就应该有坚定的信仰,踏踏实实倾心于绿色事业。怀揣“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的这份追求,为了绿色,为了生态,为了民生,我家三代人以平凡的足迹记录了林业的发展,见证了林业的辉煌。

猜你喜欢

淳安县林业局林区
淳安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分析与思考
淳安县森林康养发展研究及展望
浅谈大兴安岭林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试论新常态下林业局党建工作的创新思路
新形势下林业党建工作的策略
淳安县流动少年宫走进培智学校
淳安县汾口镇森林城镇建设规划探讨
浅析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的方法
张学勤:我为林区建设“鼓与呼”
试述大杨树林业局森林资源经营管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