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民俗博物馆现状对梵净山手作技艺基地的展望

2018-05-14滕明勇

天工 2018年2期
关键词:梵净山手作民俗文化

滕明勇

[摘 要] 民俗博物馆作用在于对民俗文化的保存和记录。目前我国民俗博物馆在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大环境下发展势态良好。在此将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其发展对梵净山手作技艺基地做简单的展望,以便更好地在梵净山建设民俗博物馆传承优秀民俗手作技艺。

[关 键 词] 民俗博物馆;梵净山;手作技艺

人类精神意识形态随人们生产、生活水平的发展而提高,民俗文化也与时俱进不断变化发展。许多传统农耕文化的精神意识与物质文明在逐渐远离今天的所谓现代文明,他们渐渐以文物的形式走进民俗博物馆成为历史的珍贵遗留。传统农耕文化器具作为文物其主要作用是展示历史时期的文化距离,反映人类文明的进步,因此,我们为梵净山这方神圣的土地打开了这扇民俗之窗,力求通过对这些历史遗存回眸及思考,探寻梵净山区域传统文化的本源,认识梵净山区域当下民俗文化的发展,关注其传统文化的保护与未来发展。

我国目前对民俗博物馆的学术定义,主要是依托民俗文物、收藏品等丰富多样的基础上,在弘扬本民族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前提下将民间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进行有形和无形的陈列展示的场所。民俗博物馆是具有民间藏品收藏、展示民俗实物、陈列民俗文献资料的专门场所,是开展民俗文化研究、民间习俗教育以及普及民俗传统、发展民俗旅游、展示民俗技艺的重要场所。先人生活中创造、使用、流传的具有民族特征性的典型器物,如服饰、日用生活器具、传统农耕工具、民间手作技艺等都属于民俗文物范畴。 在当今应该将民俗博物馆的概念及范畴作适当的拓扩。各地本家族的祠堂、本土地域的庙宇或其他具有代表性、纪念性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空间实际上汇聚了本民族本地域的傳统习俗,陈放了不少具有本民族地域特色的民俗民间器物,特别是有关民间祭祀及婚丧嫁娶的习俗,这些都反映了本地域的民族民间各具特色的民俗风貌。

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在民俗博物馆建设方面,先后创建了上海民俗博物馆、天津民俗博物馆、西安民俗博物馆等。我国民俗博物馆事业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逐渐壮大,特别是一些地处在旅游胜地的地区更是把当地特有的古建筑物辟作民俗博物馆,如当地的家族祠堂、古庙等。我国各地民俗博物馆形式的多样化:有综合性的,介绍该地区或当地一个民族的各种民风民俗,如五彩黔艺博物馆;有专门性的,每个馆只介绍一种民俗,如服饰博物馆、银饰博物馆、贵州傩文化博物馆等。丹寨石桥村大簸箕寨居民博物馆。 更是将整个村寨保护起来,作为一座原汁原味的苗寨风俗博物馆。我国有的民俗博物馆采用复原搬迁的方式把旧宅子移植,再匹配与之民俗风格一致的展厅、农家小院、田园食府等构成一座独具当地民俗特色的专业性博物馆。最后还有民俗文化村,比如江口梵净山寨沙侗寨、江口云舍村、松桃的寨英古寨、松桃的桃花源村等。它们都通过展示民俗文物、表演祭祀节庆活动以及展示民间传统技艺等不同的方式把传统文化展示给了观众,通过这些方式来达到保护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目的。

以上各种类型民俗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都有自己的不足之处,传统博物馆的实物性特征表明了博物馆必须要有实物的收藏功能。传统博物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主要是藏品,博物馆藏品集中体现了博物馆的功能及其价值。在此现状下我们探索一种建立在梵净山民俗博物馆基础上的民间手作技艺传承基地的构想与展望。首先,梵净山区域有关民俗学、人类学学术研究的人才及其研究成果都较为丰富,而且近年来我校立足梵净山区域大力发展民族学研究吸纳不少民俗学、人类学方面的高级研究人才,联合地方民俗研究会、各类民俗艺术协会的民俗专家,深入田野考察,获取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这样可以提高梵净山民俗博物馆的学术研究品位,为梵净山区域各类文物的征集、收藏以及陈列展览提供真实准确的依据。其次,构建梵净山民间手作技艺传承基地,邀请民俗传承人构建新型民俗博物馆,我国传统的民俗博物馆将民俗传承人与博物馆分开,没有将二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或者说是注重“物”的搜集,不注重传承人的培养。我们构建的梵净山民俗博物馆手作技艺基地重点保护民俗文化遗产中最重要的保护对象就是保护民间优秀的传承人,民俗博物馆作为物化的传承机构不可能成为传承人,但是,可以成为梵净山民俗文化传承人保护的执行者。未来梵净山民俗博物馆可以做到二者的结合,通过文物征集,陈列展览以及举办各类民俗文化活动,注重梵净山传统文化的创新、开发,与传承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络、沟通,以博物馆及手作技艺文创基地 “养”人,又以传承人的文创活动来推动民俗博物馆的发展。 再者, 梵净山民俗博物馆手作技艺基地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传承、创新无形文化技艺的保护。梵净山民俗博物馆的藏品会多起来,并且也不再拘泥于有形无形这样的形式问题。打造梵净山手作技艺基地实体馆,该实体馆定位为活态民俗博物馆性质,它不仅具有展示环梵净山区域非遗文化产品功能,更是为传承环梵净山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传承人搭建的交流、展示平台。我们将不定期组织、邀请非遗传承人来基地展示活态非遗技艺,更是为传承环梵净山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为有志于非遗事业的年轻人提供培训、体验,为打造我们的精神家园寻求一个途径与方式。

[作者单位]铜仁学院

(编辑:张玉)

猜你喜欢

梵净山手作民俗文化
大自然的魅力:贵州梵净山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世界只有一座梵净山
贵州梵净山申遗成功
手作上集 当代感物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
铜仁:“世界公园梵净山”登陆美国纽约时代广场
干花手作达人亲自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