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州市乡镇基层农技员培训探析

2018-05-14许于生

天工 2018年2期
关键词:赣州市乡镇农业

[摘 要] 当前赣州市乡镇农技员队伍由于知识老化、年龄偏大等多种原因,导致其在实际工作上所表现出的工作能力难以满足当今乡镇现代农业产业调整与发展的需求,因此,在乡镇农技员队伍培训教育上,如何改变传统培训的方式和方法,使培训教育的内容与当前产业发展和生产实际相适应,让通过培训所产生的具体效果与农技员的需求相符合,结合近几年赣州市乡镇农技员的培训改革探索和总结,就探索农技员培训如何与农村及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等几个方面,提出一些相应的看法和建议。

[关 键 词] 培训;乡镇农技员;探析

在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中,对乡镇地区的农业技术进行推广是工作的重点方向。因为对乡镇而言,推动科技发展从而带动农业的进步是现在的主流趋势。在推广中,推广人员的素质和文化层次对提高农民的素质往往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当前赣州市的农业发展正处于逐渐步入到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全市农业的发展规划中,六大产业发展与原传统农业有很大的差别,新型技术、新品种和新产品等全新产业在发展规模上正渐渐超过传统产业,并有取代之势。因此,农业生产也正处于其产业结构的调整时期。现今大部分乡镇农技员的技术知识往往落后于产业现状水平,在工作中都是采用经验方法,难以与日新月异的工作环境相适应。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尤其对农技员而言,通过培训来提升职业能力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而探索出一条与当地农业发展相适应、与产业相适应、与农民需求相符合,且有助于当地农业发展的农技员培训方式,有利于更好地为赣州市的农业快速发展服务。

一、当前乡镇农技员队伍的现状和问题及解决出路

(一)摸清队伍基础状况,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通过对全市乡镇农技员的人员结构分析,发现其人员的综合素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技员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本科学历极少,大多数人为了能尽早进入社会挣钱,往往在中学阶段就辍学了,很多人只有初高中学历。2.人员所获得的技术职称普遍较低。在乡镇农技员中基本没有人获得高级职称,获得中级职称的人也只是极少数,大多数人只有初级职称,部分甚至没有职称。3.农技员的年龄结构老化严重。很少有年轻人愿意从事这项工作,大多数的农技员已经是40岁以上。自1998年至今,十七年中,很少有从大中专院校招聘回来的农业类专业技术人员。针对当前的人员文化素质状况,乡镇农技员队伍的培训目标应当与培训者的内在基础相适应,加强专业技能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使培训更有针对性。

(二)改变传统工作方法,吸纳现代农业技术,适应产业发展。

在对农技员众多的职能要求中,其最大的要求表现在农技员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表现能力,能示范先进技术,能指导当前生产。但是現在乡镇的农技员由于知识老化,在面对新的产业调整形势时,往往采用传统思维、传统工作方式方法、传统技术经验较多,导致难以与现实生产需求相适应。现在的绝大多数乡镇农技干部,仍是只擅长于传统的农业耕种,对一些新型的特色农业难以掌控,更不用提对特色农业的发展进行一些相应地指导。针对乡镇农技员队伍的现状,在对农技员培训目标的设置上,要多设置一些以当前产业发展为对应目标的培训,且相应的培训内容应当贯穿一些与当前农业生产中新技术的发展形势相适应的思想理念。

(三)突出时代性和实操性,以能力培养为中心

传统的农技员培训表现出以下一些特点:时间短、理论多、实操少,培训内容只注重知识介绍,与实际的生产实践脱节严重。但在现实中,农技员的实践能力培养是当前继续教育培训中的重要环节,是农技员了解农业生产实际状况、知识,熟悉职业环境工作能力的重要渠道,有利于农技员更好的掌握培训所教授的知识。因此,如何突破传统纯理论化的培训模式,重新关注培训中实践的重要地位,已成为培训改革的重点与关键。所以把培训课堂放在生产基地上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理论传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可以突破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的难题,使农技员在操作中学习,提高农技员的学习效果。

二、乡镇农技员培训方式改革探索

(一)转变培训指导思想,注重真学实用

在农技员的培训中,由于常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得培训只是针对传统产业的生产领域知识进行扩大与加深,对于新型的现代化农业中的新技术、新产品与产业知识只做一些简单的介绍,不去深入地讲解,使培训来的农技员往往也只能对传统产业进行指导,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潮流。而在创新改革后的农技员培训中,其培训目标及重点都转移到了在农技员接受培训之后,使农技员所学知识与技能可以在实际工作中真实应用,提高农业推广效率。在培训管理、师资准备、教材编写、实训设备与基地选择,培训方法,教学考评上都要进行一些相应的改革,改变过去传统的培训方式,使培训的重心转移到提升农技员的职业素质方面来,培训出一批能真正推动乡镇农业产业发展的农技员。

(二)根据各地农业产业发展状况,将培训项目内容分类,以订单方式确定培训内容,以“岗位胜任素质模型”, 建立人才培养模式

赣州市因为其地域面积较大,各地的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不一,所以针对其特殊的地理因素,创造性地提出以粮食、油茶、脐橙、蔬菜、养殖、茶叶等六大产业为重点的发展方式,并辅以“一村一品”为特色的烟草、白莲、中草药、食用菌等地方性发展产业,与时代的科技发展趋势相结合,实现“互联网+”主导的农产品营销等农村电商方式。此外现在不少基层地区的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特色农业等地域特色发展形态正在蓬勃兴起,在产业不断现代化调整的过程中,对乡镇农技员的技术水平能力又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在培训开展前,需要针对不同地域的产业发展,划分相应的不同培训内容,组合成培训菜单,依据地域发展的需求确定不同的培训目标。通过参训农技员对培训项目目标及要求的征求意见分类,围绕乡村农户及基层农业企业所需,将培训划分为四种类型:农技推广型、生产开发型、经营管理型和能工巧匠型等。农技员的培训内容也需要结合赣州市农村基层的新产业发展方向,建立“岗位胜任素质模型” 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以公共知识、推广方法、专业技能三种类型的专项培训,把农技员按不同专项进行分类后再分别集中学习,使农技员培训需求相对集中,学习目标一致,在学习中能“教”“学”相动, “学”“做”相辅,互帮互助,促进农技员自身职业素质得到提高。

(三)根据职业岗位目标要求,改进培训方式方法,促进培训效果提升

在农技员的培训方式上,要改变原先的教师教什么农技员就学什么的“教师中心”方式,转变为以“现实产业需求”为中心,且农技员处于培训主体地位的培训方式。农技员想学哪些,基础乡镇的农业发展需要什么技术,教师就教哪些内容。而且在培训方法上,要贯彻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学以致用的项目教学方法,根据生产实际作业标准,制定相关教学课程的教材、实训操作及评价标准。

(四)根据培训目标差异,推进不同教学效果评价

在以往传统的培训教学评价活动中,对农技员学习成果的考核比较单一,形式单调,常常只通过教师对学员进行单向性的考核,以教师最后所给出的具体分数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并把对农技员进行的量化评价作为培训评价的重点。因此,在对农技员的教学考核上急需进行一些调整,在考核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农技员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以及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综合能力的评价,减少以具体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应试化评价体系,从而体现出“以农技员为本”的培训教育理念。所以,培训管理中必须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多增加一些新的评价方式,比如,添加一些农技员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现场操作和生产企业参评等方式,使农技员通过多种方式评定学习成果,能真正反映出农技员的学习水平。

在现有的评价体系中,往往评价方式表现为以学员为中心,围绕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分析,从培训的师资力量和师资水平、实训场地建设、实训评价体系、实训教学形式等方面,检验和评价培训效果,提高农技员的能力水平的新式培训方案及考评方式。其目的是在于促进培训效果的提高,使农技员能够通过培养真正的学到能促进乡镇农业发展的知识技术,为乡镇基层的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三、结论

乡镇基层农技员队伍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从许多方面入手。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各地在該项工作的落实中存在一系列问题,本研究随着连续三年实地探索及事实的验证,新式培训建立以“岗位胜任素质模型”为依据的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基层所需的四种类型:农技推广型、生产开发型、经营管理型和能工巧匠型等人才要求,培训出基层所需要的、更具有专业素养的农技人员。

加快新型基层农技人员队伍的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农业综合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和组织保证,是新形势下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因此,探索出一条与当前农业发展相适应、产业相协调、农民需求相符合,有助于当地农业发展的农技员培训方式,建设一支新型的基层农技人员队伍是当前的重点工作。

参考文献:

[1]吴强.农业技术推广与改革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7,37(14):52-53.

[2]廖玉伦.基层农业技术推广[J].农业与技术,2017,37(12):163.

[作者简介]

许于生,男,生于1963年4月,汉族,江西赣州市赣县人,大学本科,现任赣州农业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农业培训管理。

[作者单位]赣州农业学校

(编辑:王洁雅)

猜你喜欢

赣州市乡镇农业
赣南老区展新貌剪影
赣州市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工作压力的调查与研究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乡镇卫生院应加强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
今年起3年内新增财力全部留给乡镇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特种兵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