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互联网的碰撞
2018-05-14蔡雯倩
蔡雯倩
今年的11月份,学校安排我在上海图书馆西门一楼第一展厅做缥缃流彩展览的志愿工作,再次走进图书馆,我已从一名参观者变成了一名志愿者,身份变了,多少透着点自豪。可是我不禁担心: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都戴着耳机看着手机、新鲜的事物不绝于耳,何况古籍还有多少人在意?还会有很多人来看展览吗?我对古籍知之甚少,若参观者问我关于古代书籍上的背景历史和细节问题,我是否能回答得上来?
带着这样那样的疑问,我来到了上图。早上9点展览正式开门,参观者们一批一批地涌进来,有中年人、老年人,也有20多岁的年轻人。展览中没有固定的讲解员,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参观者们的兴致,他们当中有很多是老师、收藏家,他们带着自己的学生和亲朋好友来参观、学习。出乎意料的是也有外国友人来到这个展览,他们对中华文化非常喜爱和欣赏。我在这次展览里认识了两个外国友人,他们是留学生,学习的正是中国古文字,同时他们也会运用笔墨纸砚写古文字,这让我震惊不已。
起初我是一个对古籍、古文字、历史和古画这一系列的东西都不感兴趣的人,但是浸润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我逐渐对它们产生了兴趣。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反主为客,主动蹭在参观者的身边,听听他们讲解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
就是这样和不同的参观者打交道、经过各类的故事熏陶之后,我逐渐转变成一个小小讲解员,虽然知道的不多,但是只要是我了解的,我就会乐此不疲地跟参观者们讲解,积极传播历史文化知识。
“对一个真正欣赏和喜爱这些古文化的人来说,用一辈子的时间去琢磨和参透是完全不够的。”这是一位中国美院继续教育学院的教师对我所说的。这不禁让我反思,当别人专注思考的时候,我们在做什么?!互联网这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让不善于思考的人更不会思考,让慵懒的更加慵懒。
如果没有来过上图,我可能也还犯着迷糊,认定一手电脑一手手机是时尚青年的标配,也一定肤浅地判断纸质书和图书馆是过时的玩意。从参观者到志愿者,在上图的点点经历让我彻底改变了想法,并因自己的无知而汗颜。
有了书的相伴,人手一部手机电脑的热闹场面在上图不再出现,大家都很自觉地抱起书籍,没有人大声喧哗,没有人舍得虚度光阴,大家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去享受书籍带来的乐趣,往往一坐就是半天,甚至站在书架前看着看着入迷了,好几个小时忘了坐下来,这样认真的阅读、这样的专注力着实让我惊叹。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也在不知不觉中“陷”了进去,只有一把椅子、一张桌子、一杯水、一本书,我体会到了“深度阅读”的快感,这是长期习惯于互聯网“碎片式阅读”而不能给到的。我沉醉于这文化的汲取和精神的释放,也理解了这里无数被书籍“沦陷”的人各种执着的行为。事实证明,在这个时代,文化的回归不仅没有受到阻碍,反而成了大众翘首期待的回望。
让文化继续传承,让魅力继续延伸!一把椅子、一张桌子、一杯水、一本书,让我们都成为这样的受益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