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阶段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防控对策

2018-05-14肖诗顺李凤至滕勇

中国西部 2018年1期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信用

肖诗顺 李凤至 滕勇

[摘要]由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的农村商业银行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肩负着服务“三农”的社会责任。当前,受经济下行、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激烈、信用环境及自身管理等多重因素影响,其不良贷款问题有所反弹。本文主要以四川省部分农商行为例,分析了不良贷款的现状及原因,提出了防控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反弹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风险 信用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94(2018)01-0077--08

一、引言

目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特殊时期,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实体经济普遍低迷。[1]全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在2013年到达历史低点后,连续3年持续上升,但目前仍处于风险可控状态。对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的主力军农村商业银行而言,普遍改制不久,加上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与改革要求,决定了其放款的高风险性。[2]与此同时,随着农村金融市场准人政策的逐步放宽,在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传统农村金融机构之外,以村镇银行为主体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各种网络金融机构不断进人农村金融市场,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农村商业银行在农村市场还能否保持优势地位,农村商业银行如何打赢农村市场“阵地战”,在稳定市场份额的同时防止不良贷款反弹,成为当前农村商业银行要重点思考和解决主要任务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直接关系到农村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农村金融服务能否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中有效发挥作用。

二、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

从全国来看,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体处于行业较高水平,从四川情况来看,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不仅处于高位水平,而且内部出现分化,潜在不良贷款率仍较高。

1.从全国来看,农村商业银行市场份额稳定增长,但不良贷款率总体处于行业较高水平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6年年报》,本文将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总资产合并为小型农村金融机构总资产,可以发现小型农村金融机构总资产从2003年底的2.69万亿元增加到2016年末的28.65万亿元,13年间年均增长速度为19.96%,高于银行业总资产平均增长速度17.81%。除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的2009年外,小型农村金融机构资产占银行业资产的比例稳定增长,但这一增长态势到2014年結束,2015年这一比例稳定在12.37%,而2016年则出现了小幅度下降。

根据《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本文计算了2017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的新增贷款占比,按新增贷款占比计算的农村商业银行市场份额为12.28%,与按总资产占比计算的农村商业银行市场份额比较接近。各地农村信用社在2003年启动的“花钱买机制”改革完成后,陆续按照银监会“成熟一家、改制一家”的要求改革成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由此呈现稳定发展态势,其资产占银行业资产比例从2003年的0.14%稳定增加到2016年的8.73%。

根据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6~2016年年报附录整理的不同类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可以发现,除2006年和2007年外,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均高于其他类型的商业银行(详见表2)。经过两轮农村金融改革,农村信用社逐步化解了历史不良贷款,但改制而来的农村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机制依旧较粗放,因此不良贷款率比较高。

上市农村商业银行在农村商业银行中整体管理水平相对较高,但从2014~2016年来看,其不良贷款率仍不低(详见表3)。如:重庆农商银行近3年内不良率甚至与外资行水平接近。但其他上市农村商业银行(如江阴农村商业银行)近3年内不良率处于农村商业银行平均水平附近,远高于银行业平均水平。

2.从四川来看,农村商业银行业内部不良贷款率出现分化,部分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已超过监管要求

四川省于2010年启动了农村信用社改制成为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进程。截至2017年6月末,已开业农村商业银行资产总额1.38万亿元,较启动改制工作之初的2010年增加了1.02万亿元,增幅280.67%;各项存款、各项贷款余额分别为10200亿元和5479.46亿元,依次比2010年增长了2.4倍和1.7倍,已开业农村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2.94%。

本文选择了2015年、2016年在四川省联社官网披露年报的23家农村商业银行和1家农村信用联社。其中,3家银行年报中未披露不良贷款率的具体信息,2家只笼统提到达到监管要求之内(营山农村商业银行、西充农村商业银行),1家(乐山三江农村商业银行)只笼统提到“不良贷款双升”,但未披露具体数据(详见表4)。不难看出,2015年不良贷款超过5%的农村商业银行有5家,分别是琪县农村商业银行(9.89%)、青神农村商业银行(6.44%)、威远农村商业银行(5.96%)、高县农村商业银行(5.80%)和筠连农村商业银行(5.79%)。2016年不良贷款超过5%的农村商业银行共有6家,分别是琪县农村商业银行(9.34%)、威远农村商业银行(7.98%)、隆昌农村商业银行(7.22%)、大英农村商业银行(7.16%)、峨眉山农村商业银行(6.52%)、高县农村商业银行(6.49%)、筠连农村商业银行(6.47%)和邻水农村商业银行(5.44%)。而4家农村商业银行不良率下降幅度较大(如青神农村商业银行、长宁竹海农村商业银行、江安农村商业银行、遂宁农村商业银行),5家农村商业银行不良率上升幅度较大(峨眉山农村商业银行、隆昌农村商业银行、威远农村商业银行、仪陇农村商业银行和成都农村商业银行)。其中,广安思源农村商业银行2016年无不良贷款。

三、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高企的主要原因分析

信贷业务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客户和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理论上讲,银行和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包括事前不对称和事后不对称。事前不对称情况下,借款申请人隐藏信息或隐藏行动。贷款发放后,贷款检查不到位引发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借款人不按用途使用信贷资金,甚至出现道德风险等。考虑到农村商业银行机构覆盖面相对较广、农业面临较大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农产品价格波动大等特点,再结合我们与部分农商银行的访谈,现将四川省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较高的原因分析如下:

1.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因素

传统的观点认为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内部原因是“制度不健全,员工意识不强”。[3]本文认为在现阶段,部门职责模糊,流程不清晰,制度不健全只是一部分原因,还有其他一些重要原因。

(1)偏离支农主业,贷款集中度较高。农村商业银行由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在广大农村具有人熟地熟的优势,利用这一优势深耕乡镇市场应该有所作为。但是近年来部分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流于形式,前十大客户贷款接近自身资本净额的50%,垒大户现象突出。此外,一些农村商业银行贸然进入自身并不熟悉的非农领域,也容易导致不良贷款的产生。

(2)过分依靠抵押担保等,不注重客户的信用分析。银行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是客户的现金流。由于人员数量不足且素质不高、传统观念影响等,农村商业银行对客户的财务和非财务等信用分析不够重视,贷款调查不充分、存在信贷资料不完备、借款人抵押物变现力差等问题。[1]而在贷款审批阶段,信贷部门人员未严格把握贷款审批条件,导致贷款集中程度过高,过分集中于某一借款人,某一行业、某一种类贷款,致使贷款风险相对集中,贷款金额超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由于缺乏对借款人的精细分析,贷款期限、额度等与客户生产经营的周期及其资金需求并不匹配,容易出现信贷风险。

(3)贷后管理粗放,对贷后管理的考核和激励不够。不管是额度相对较大的企业类贷款,还是零售类的农户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等,都需要精细的管理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此保障客户经理等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识别和管理客户的贷后风险,降低借款人和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以农村商业银行分布广泛的乡镇支行为例,很多农村商业银行乡镇网点的信贷人员忙于本网点的客户服务与维护,无法做到下乡下村。部分农村商业银行的管理人员占比过高,现有体制机制无法调动其下乡下村获得信贷第一手资料的积极性。

(4)部门职责模糊.制度不健全。据《财经》杂志报道,2016年陕西某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占比为23.44%。此外,据媒体公开报道,2017年9月山西一家农商行不良贷款迅速上升,多项监管指标恶化,监管评级从2C下滑到4A,接近高风险行社系列。国内这两家典型的高不良贷款率农村商业银行的案例表明,部门职责模糊,流程不清晰,制度不健全是导致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2.农村商业银行外部因素

我国农村土地等产权制度、农业产业特征以及社会信用环境等都导致了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较高,同时这些问题的解决也不能一蹴而就。

(1)我国特有的农村产权制度导致农村商业银行难以使用抵押等风险缓释工具。农业一直是弱势产业,一方面,农业生产经营者可作为贷款抵押的资产有限;另一方面,农业生产经营者实际投人形成的物化的资产,如农资仓库、农机等,其价值没有得到认定,没有有效权证。

(2)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导致农业项目风险较大。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日益壮大,客观上要求加速农业内部的分工。在这种情况下生产性服务业相对于农业发展、结构升级和农民增收的引领支撑作用迅速凸显。农业发展的集群化和连片化现象迅速推进,重大项目带动、农业项目区建设、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等,越来越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方式。但目前农业生产资料的统购分销、病虫害统防统治等降低农产品成本的社会服务体系发展缺少有效的政策引导和制度支撑;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攻关及其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等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改革和建设相对滞后于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一旦银行对现代农业项目的风险点没有分析到位,容易导致信贷风险。

(3)农业产业链条较短导致农业市场风险较大。由于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较低,没有将生产、加工、经营等有机结合,因此产业链条较短,有些还停留在原始的产品生产经营阶段,没有形成高附加值的商品。如畜禽产品大多是以初级农产品面市,加工层次低,产品附加值较低。这也是导致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居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4)社会信用环境不佳。农村商业银行服务对象是理性经济主体,但其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属于有限理性。个别客户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借款还存在过去那种“有钱还钱,无钱不还”的旧思想,信用意识淡薄。一些贷款户甚至恶意拖欠农商行贷款,借不思还,对贷款催收置若罔闻。此外,传统重视抵押担保的银行在司法实践中存在案件胜诉率高、执行率低现象。一旦银行的借款客戶卷人的民间集资的案件,法院处于安定团结的考虑,即使银行有充分法律依据,个别地方法院也不会把银行作为第一顺序债务人。此外,在传统的地方政府考核体系中,GDP考核导致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有充分的动机,而地方政府又往往对扶持的农业项目的周期性和市场变化把握不够,农村商业银行进入容易造成银行不良贷款,个别地方还出现银团不良贷款。

总之,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主体的特殊性使其面临的贷款风险较高,而现有的多重监管下银行自主性不够,无法充分调配资源解决银行与贷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农村商业银行与贷款人之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更大,而服务“三农”社会责任与回报股东的要求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自身健康运营,更是防范农村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关键点之一。

四、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防范措施

解决不良贷款问题的总体思路是“收旧控新”。既要在发展中逐步收回已经发生的不良贷款,更要严格防范出现新的不良贷款,才能真正地解决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

1.树立风险管理观念,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加强风险文化建设,强化各支行网点的风险观念;进一步完善董事会制度,坚持设立独立董事,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提高监事会的地位;建立大额贷款风险分析机制、风险预警机制、风险响应机制、内审机制和大额贷款责任追究制度和赔偿制度。突出业务发展的重点,强化对不良贷款的问责,提高信贷经营管理人员风险责任意识。

2.完善信贷管理机制,严格执行“三法一指引”程序

(1)贷前调查中,信贷员要慎重筛选信贷客户,严把客户准人关。制定合理评价标准,对贷款人的资产状况和信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决定是否放贷或怎样放贷。要加强对贷款担保的调查,对保证人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并确保其有担保能力。准确估计抵押物的实际价值,评估的价值应大于借款金额以保证起到全额担保的作用。要对贷款用途做可行性分析,重点考虑是否能够获得所预期的利润,借款人实施项目的方案是否合理。

(2)贷款审查中,信贷部门负责人要对贷款调查人员提交的贷款调查报告进一步审核。审查贷款依据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本行的贷款政策和贷款原则,是否符合国家有关的经济和金融政策。要审查本行资金头寸是否满足贷款的资金需求。要对是否放贷进行科学决策,有条件的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建立小额贷款集中授信机制,既有利于提高授信效率,也避免了基层网点专业信贷人力资本的不足。

(3)贷后管理中,安排专人对贷款进行动态监控。放贷后要通过各种途径及时了解借款人、抵押物、保证人、质押物以及关联各方面的情况,监督贷款去向,看是否按贷款合同规定的用途使用贷款,并定期对借款企业进行报表检查和现场实地检查。规范管理信贷档案,按照完整、实用、规范、安全的原则制定合理的信贷档案管理标准,由信贷部门安排专人负责档案和相关材料的保存与管理。对可能存在还款风险的贷款,要加以重点跟踪、监测与管理,及时采取要求提前清偿或者增加有限担保等措施,对到期的款项及时催收。要不断吸收不良贷款管理中的教训,总结不良贷款处理的经验。

(4)加强行业分析,强化行业授权。农村商业银行大都是县级农村商业银行,除了接受省联社指导外,本身还需加强国家产业、信贷政策调整对行业风险影响的研究,同时还要加强微观企业层面的风险预警。监控企业应收账款上升等不利变动情况,在公司财务状况还未恶化到形成违约之前就开展防范措施,加强对公司治理、公司日常经营两个层面进行防控。此外,当前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集中风险监控主要在单一客户贷款、单一集团授信等客户层面,并未对行业风险暴露、尤其是一些“限控行业”的授信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和风险控制。农村商业银行不仅要加强单一客户群体的贷款监控,也要加强对贷款集中的行业情况进行分析,要分散贷款资金的行业集中度,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因此,需要针对授信行业集中和信贷产品集中的问题,设置行业、产品集中度等上限指标,划定“警戒线”。对警戒线附近的,要及时调整授信行业分布与信贷资产组合结构。

3.提高信贷人员业务水平,培育高水准的信货人员队伍

建立长效的信贷培训制度,对信贷人员定期有针对性的充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信贷工作需求。促使其从严、从细、全面掌握信贷业务操作技能,提高信贷管理水平。对信贷客户经理定期考核,实行优胜劣汰,充分调动和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打造高素质客户经理队伍。切实做实“金融联络员”工作,在合理布局金融联络员的同时,坚持科学的绩效考评和薪酬管理,加强对联络人员的动态监管,有效规避金融联络员的行为风险。

4.加强社会信用环境建设,建立诚信的激励机制

一方面,要使不良贷款问题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要在司法实践中需要加强对债权人的保护,避免银行债权无法落实。就银行本身而言,可以通過合理的奖励措施提高贷款人的还款积极性。例如: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如果客户的信用评级较好,给予一定的奖励,提高其贷款的额度,或者延长其还款的期限,甚至可以减少部分利息等。

此外,财政部门要切实落实支农政策,央行和银监会等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商业银行业务的监管,形成外部约束力,促使农村商业银行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和规避风险。同时,也要减少对农村商业银行日常经营活动的干预,使农村商业银行在市场自由竞争中更好的发展,更好服务“三农”,服务实体经济,降低农村金融的系统性风险。

参考文献:

[1]张博.浅析新常态下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清收处置[J].环球市场,2016,(13).

[2]程怀凤,周阳.浅谈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原因及防控建议[J].中国内部审计,2016,(09).

[3]黄泽海.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及有效解决建议的研究[J].中国市场,2016,(50).

[4]谢亦文.炎陵农村商业银行信货风险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 2016.

猜你喜欢

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信用
神秘的植物工厂
失信商人的悲剧
信用消费有多爽?
浅析农村商业银行合规建设方法与应用
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用活“三字经”密织不良贷款防控网
“信用山东”微信号正式启动发布
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转型升级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不良率农行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