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美术教育的作用及发展方式
2018-05-14杨雨
杨雨
摘要: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学龄前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尤其是能开发幼儿智力、创造力的美术教育。文章分析了学前美术教育的作用和价值,并提出了学前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式,旨在为学前美术教育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素质教育;学前美术教育;创造力
一、学前美术教育的作用
(一)培养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
学前美术教育能培养儿童的审美感知能力,让儿童通过观察获得更多审美体验,形成对形式美、物体美的认知。学前美术教育的重点不是传授绘画技能,而是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让儿童在绘画中感受世界的丰富多彩、生活的喜乐温暖,学会用温柔的眼光看待世界,发现美好的事物。这种美与爱的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儿童积极乐观的心态。
(二)促进儿童逻辑思维的发展
著名教育家迪斯特·韦赫指出,画1小时画获得的东西比看9小时获得的东西还多。绘画时,儿童需要亲近自然,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准确的描绘,对画面的结构、布局、色彩搭配进行思考,有条理地安排作画顺序,不断地计划、实施、创新、调整、总结,这样既能提高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耐心、恒心、细心。
(三)具有情感宣泄与治疗作用
美术作品是了解儿童的重要途径,从中可以发现儿童的情绪和性格。儿童将自己的切身感受通过绘画直观地或创造性地表达出来,有利于儿童情感的表达与升华。不同的绘画方式和材料可以碰撞出不同的火花,既让儿童的想象力得到了发挥,又拓宽了儿童的视野。另外,美术教育又是一种情感教育,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美术活动具有自主性、愉悦性、创造性,能给儿童带来轻松愉快的感觉,帮助有心理疾病的儿童走出黑暗。
二、促进学前美术教育发展的方式
(一)将美术活动与游戏、生活结合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将美术活动与游戏结合能提高儿童对美术的兴趣。例如,在画人物时,可以让儿童给人物“穿”件衣服,“买”个包包,“找”份工作,让儿童边玩边学,兴致大增。另外,美术活动的主题应与儿童的生活相关。例如,让学生做“鸡蛋面条”主题的手工时,教师可提供剪刀、双面胶以及不同颜色的纸张等,引导儿童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有创意的“鸡蛋面条”。这活动主题儿童十分熟悉,符合儿童的接受水平,更容易激发儿童的兴趣[1]。
(二)发挥家庭环境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儿童能否学好美术与家长的配合有很大的关系。首先家长应给孩子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以便孩子集中注意力。其次家长应适度地表扬和鼓励孩子,增强孩子自信心,切勿用成人的标准评定孩子,否则,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开展多元化、创造性的教学活动
当前,模仿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物体和图片是学前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导致儿童美术作品成人化、模式化倾向非常严重,缺乏新意。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美术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制造机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
首先,教師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变偏爱求同型为偏爱求异型;变教师权威型为师生民主型;变教师“教”学为学生“悟”学;变封闭式课堂为开放式课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从以技能练习为主转化为以创造、启发儿童的感受为主,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材料、元素,设计新颖的主题、有趣的教学情境,促使儿童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表达所思所想。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前美术教育有利于帮助儿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是提高儿童审美情趣,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与家长要密切配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将对美的追求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1]王霞.对学前美术教育现状的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增刊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