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网络金融”课程建设探索
2018-05-14郭文娟
摘要: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人才短缺问题日益明显。文章分析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人才需求,提出高职院校开设“网络金融”课程的建议 ,并从课程内容建设、课程教学方法、综合考评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索,指出高职院校要重视互联网金融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合作共建互联网金融教学资源、积极拓展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课程建设
大数据和云计算使互联网金融行业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已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互联网金融是借助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整合融通、在线支付等业务的新型金融模式[1]。
一、互联网金融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导致专业人才严重短缺,传统的金融人才已不能满足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需求。新的金融模式要求从业者既具备金融理论知识又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
针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人才需求,教育部在2015年高职高专目录中增加了互联网金融专业,截至2017年,全国共有111所院校开设了该专业。据2016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金融人才体系建设研究报告》,2019 年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将达104 万人,2024 年将达435 万人,未来5~10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人才缺口将达百万[2]。
基于以上现状,各院校金融专业开设“网络金融”课程既能加深学生对新业态的了解,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又能满足互联网金融行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二、“网络金融”课程建设研究
(一) “网络金融”课程内容设置
“网络金融”课程是一门以互联网金融发展为基础,与时俱进的、集综合性及创新性为一体的金融实践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要业态、第三方支付、P2P 网络借贷、众筹、消费金融、传统业务的互联网化、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和监管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明确互联网金融各业态的基本运作流程等,培养学生的互联网创新思维。“网络金融”课程内容设置详见表1。
(二)“网络金融”课程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研究
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高职金融专业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互联网创新思维。将手机银行、P2P网络借贷等新媒介纳入高职金融专业教学内容,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为实践教学提供更多选择。
第一,体验式教学,以学生亲身体验为特征。在学习互联网证券、互联网基金、互联网保险等章节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在线注册证券账号并完成开户操作。以中国银行的互联网基金项目 “养老宝”为例,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直接用手机下载安装“养老宝”App,完成注册、买入等操作。在讲解互联网保险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线购买互联网保险产品,从而在实践中培养互联网创新思维和互联网理财意识。
第二,模拟投资教学法。组织学生参加P2P投资大赛,完成模拟股权众筹投资等任务,熟悉操作流程。以人人投股权众筹平台为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项目进行投资。通过小组分析讨论、项目对比、风险判断等,完成对选定项目的投资。
第三,案例分析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关的热点案例。例如在讲解P2P网络借贷时,以“E租宝事件”为例,向学生讲解整个事件的起因和发展,并且与P2P知识进行对比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P2P概念及其运作流程的理解。针对学生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教育,要设置一个专题,让学生了解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之余,加强其风险规避意识。该内容教学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来开展[3]。
第四,网络信息化教学,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教学资源。例如登录智慧职教平台进行在线学习、在線考核,利用双创大赛的机会,发动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运用互联网创新思维进行项目创作。
第五,登台演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准备不同的专题,查找资料,认真备课,并由各组推选代表登台演课,教师最后总结纠谬。
(三) 建立综合考评机制
互联网金融在发展普惠金融的同时,也开启了全民理财的新时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项目设置不同的考核单元。例如,让学生进行模拟投资、撰写众筹融资方案、进行在线保险产品的购买以及设计互联网金融的产品创新项目,等等。针对进行实际投资的学生,采用过程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关于“网络金融”课程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互联网金融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理论体系仍处于形成阶段,一些教师对互联网金融的了解还不够全面、具体。因此,准备开设互联网金融专业的院校要做好专业教师的储备和培养工作,鼓励相关教师积极参加互联网金融培训和在线学习,支持教师深入企业实践,积累相关经验,也可邀请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一线专家为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保证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 合作共建互联网金融课程资源共享平台
互联网金融行业仍处于发展阶段,其教学资源相对不足,因此,教师之间应加强交流合作,共建互联网金融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教师还可以通过视频公开课、讲座等方式传播互联网金融前沿知识。
(三)积极拓展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模式
在互联网金融繁荣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要加强校企合作,加强高校与互联网金融机构、电商企业、金融专业培训机构的合作,不仅让学生去企业实习,教师也要去企业进行学习实践,同时,把一线岗位员工请进课堂,让其把真实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带进课堂,提高教学的适用性[4]。
参考文献
[1]陶娅娜.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J].金融发展评论,2013(11):61-76.
[2]郭文娟.网络背景下《互联网金融》课程实践教学探索[J].散文百家,2016(6):151-152.
[3]陈涔.金融专业开设《互联网金融》课程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7(9):215.
[4]莫易娴,刘仁和.论我国“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J].金融教育研究,2014(3):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