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课堂的基础教育精准扶贫路径探索
2018-05-14徐红彩刘晓东
徐红彩 刘晓东
摘要:基础教育阶段教育精准扶贫的难点在于对扶贫对象的精准帮扶和扶贫效果的保障上。研究者认为,基于云课堂的教育精准扶贫可以实现精准帮扶对象、精准扶贫项目、精准帮扶人员、精准扶贫效果、精准监督管理五个核心步骤。现阶段阜阳市农村云课堂通过专递课堂的实践模式解决了教学点某些科目无法开课的困境,未来几年农村云课堂的发展趋势将是以名师课堂、特色课堂等应用模式为主的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实践模式。
关键词:教育精准扶贫;云课堂;教育云平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在联合国对贫困的界定中,贫困意味着缺乏有效地参与社会的基本能力、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衣物维持温饱、无法享受基本的教育和医疗服务、没有权利、被排斥在群体生活之外”。低于最低标准限度的教育被称为贫困的教育。牛利华认为,根据具体参照系的不同,教育贫困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前者表现为失学辍学;后者表现为虽在上学,但资源不足、质量不高。受教育者虽然可以维持受教育现状,但在教育资源的占有上低于国家或地区的平均受教育水平,故而在受教育上处于相对不利的状态。《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中国贫困人口数和整体贫困发生率下降的同时,城乡教育贫困现象并未减少、甚至还有反弹之势。林乘东认为,“教育具有反贫困的功能,可以切断贫困的恶性循环链;应该把教育扶贫纳入扶贫的资源配置中,实现教育投资的多元化,使公共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确立的战略指导思想。
关于教育扶贫的具体内涵,已有研究赋予两种不同的含义:一种是教育作为扶贫的手段,通过教育活动实现一般意义上的扶贫任务。如钟秉林认为,“教育扶贫是通过对贫困地区人口的教育投入与资助,帮助其掌握脱贫致富的知识和技能,以此促进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并最终摆脱贫困的一种扶贫方式”;另一种含义则是教育作为扶贫的领域,主要指对贫困地区正在接受教育的学龄儿童进行教育方面的帮扶,使其获得更好的教育条件。比如,王嘉毅等人认为,“教育扶贫就是要采取特殊措施、精准发力,着力扩大农村教育资源,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畅通贫困学子纵向流动渠道”。本研究采取了教育扶贫的第二种界定,特指对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儿童进行教育帮扶。
教育精准扶贫是为了提高教育扶贫的效果而提出的。研究者认为,教育精准扶贫的核心在于扶贫对象的靶向性、扶贫人员及物资的准确到位、扶贫项目的明确性、扶贫过程可监督性、扶贫效果的可评估性。由于教育过程本身的复杂性和贫困学子的个性化、多样化特征,致使教育精准扶贫的具体实施存在很大困难。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可以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更多困难群众用上互联网,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我国近年来基础教育信息化实践探索充分表明,教育信息技术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城乡教育的数字化鸿沟。教育信息技术经过科学合理的运用,可以助推教育扶贫。本研究在教育扶贫的相关研究基础上,结合农村云课堂的教学应用实践,探索云课堂平台在教育精准扶贫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路径,以提高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
二、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贫困地区,学龄儿童拥有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相对不足是目前最大的社会问题。
(一)优质教育资源匮乏,专业学科教师不足
教育资源既包括校舍、教学装备等基础设施,也包括师资、各种课程教学资源。尽管近年来随着扶贫政策的推进,我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多媒体教室普及率均有明显提高,但在很多贫困山村的小型学校和教学点,办学条件依然较差。有的农村学校即使具备了教育信息化装备,但由于缺乏专业人员的使用、管理和维护,这些设备被闲置或逐渐废弃。
专业学科师资匮乏也是很多农村学校面临的现实问题。曾天山认为,“城乡教育质量差距主要反映在教师质量差距上,缺乏进得来、干得好、稳得住的一专多能教师,难以承担教育扶贫先行者的作用”。陈恩伦、陈亮认为,师资水平是制约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核心瓶颈,也是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主要发力点。在很多贫困地区的教学点往往只有语文、数学老师,其他课程无法开设。学生在一到三年级只能学习语文数学两个科目,英语、美术等国家规定开设的科目只能等转学到镇中心学校后才开始学习。
(二)贫困人口子女学业成绩不高,接受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的机会偏少
以往的教育扶贫往往将教育教学资源的投入和建设作为重点,却忽略了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关注。研究者认为应将提高贫困人口子女的学业成就和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作为教育精准扶贫的核心目标。当前的研究学者普遍认为,与城市学生相比,贫困地区学生接受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的比例明显要少。例如,李兴洲调查后发现,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辍学率比较高,高中后教育水平比较低;柯政认为,近几年农村学生获得高分的机会明显下降,城乡学生的学业成功机会在不同课程上具有明显的差异。在一些偏远地区的教学点或小型学校中,学生的学业成绩普遍不高。教育精准扶贫应致力于提高贫困人口子女的课程学习机会以及对应的学业成就,教育扶贫资金的投入、教育扶贫资源的使用都应围绕这一核心目标。
三、基于云课堂使用的教育精准扶贫关键环节
贫困地区乡村教学点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两少一多,即教师少、学生少、课程门类多。在缺乏教师、教学资源的情况下,要想在教學点开齐国家规定的全部课程,必须借助教育信息化手段。云课堂是在教育云和教育大数据背景下,利用云理念和云技术打造的在线开放课堂。将云课堂作为教育精准扶贫的网络中端,一端是扶贫资源,一端是扶贫对象。监管部门作为第三方。优质的扶贫资源经过云课堂推送给扶贫对象,扶贫的效果也经过云课堂反馈给扶贫人员和监管人员,如图1所示。
具体而言,在精准扶贫的实践过程中,云课堂的使用可以解决以下几个环节的问题:
(一)精准帮扶对象——精准到贫困地区的每个学校、精准到学校的每个学生和老师
按照扶贫标准筛选出贫困人口及对应地区后,继而以贫困乡村的学校为单位进行精准扶贫。借助云平台的数据库功能,将符合条件的扶贫学校、学生及教师的信息录入云平台。使用扶贫资金建立、健全农村学校或教学点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之后,可以通过教育云平台将优质教育资源精准推送到帮扶学校的课堂中去,实现扶贫资源的精准靶向推送。
(二)精准扶贫项目——精准到具体的课程学习和资源建设
学生的发展是持续不断的过程,因而需要教育扶贫的常态化运作。教育精准扶贫的项目通常与贫困人口子女的课程学习密切相关。通过云课堂平台,帮扶人员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进度要求,为贫困地区的学校开设英语、音乐等常态化的课程;也可以请优秀的教师定期为教学点的学生开设在线精品课程。
(三)精准帮扶人员——精准到提供教育帮扶的每个人
随着教育精准扶贫任务的推进,云课堂会逐渐延伸成更加开放的云教育环境。这种开放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有更多的人员加入到扶贫队伍中;二是会有更多的贫困群体享受到更丰富、更优质的教育扶贫资源。
(四)精准扶贫效果——精准到学生的学业成绩及技能发展
在基础教育阶段,教育精准扶贫成败的关键是看贫困人口子女的学业成绩有没有提高,他们接受优质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的比例有没有提高。随着教育扶贫任务的推进以及智慧课堂相关技术的发展,基础教育阶段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核心将延伸为贫困人口子女学业与技能的全面发展。云课堂将被建设成关注每个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在线智慧课堂,以更好地帮助农村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业成绩。
(五)精准扶贫监管——对扶贫的过程和效果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监管
教育精准扶贫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贯穿贫困人口子女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过程,需要长期的、精准的监督和管理。在传统技术下,对所有的扶贫学校进行有效监管是一项耗时耗力的艰巨任务。借助云平台,监管人员可以实时查看全部帮扶学校师生的课堂学习状况,也可以查看每个学生的学习跟踪数据和学习成绩变化曲线,由此判断精准扶贫效果。根据平台反映出的问题,监管人员可以进行线下督查,以实现对扶贫项目的有效监管。
四、阜阳市农村云课堂的实践模式分析
(一)阜阳地区云课堂开展概况
安徽阜阳市贫困人口居全省首位。同全国其他地区的农村学校一样,阜阳辖区内许多农村小学在经历了合校、并校风波之后,农村儿童上学遇到了诸如路途遥远、午饭时间紧张等实际困难。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很多农村的教学点又重新启用。由于区域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镇中心小学,使得农村教学点地位低、经费少、师资缺,很多课程无法按照教学大纲如期开设。为解决这一现实问题,阜阳市自2014年开始将云课堂应用到教学点的课程教学中去。截至2017年7月,已开课科目名称及开课数量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音乐、美术、英语三门学科是目前开设的主要课程,这与教学点缺乏三门学科的教师是密切相关的。同时,以往由语文或数学老师兼任的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科学、书法等科目也在开展,说明云平台的使用范围正在慢慢扩大,越来越多的教学点的学生正在学习专任教师的课程。
(二)云课堂的应用实践
1.云课堂的课程学习方式
目前,阜阳市乡村云课堂的开展主要采用了“镇中心校输出—教学点输入”的授课方式。在这种授课模式中,有四个参与群体——教学点的学生、教学点的辅助教师、镇中心校的教师以及第三方教育监管人员。借助云课堂,中心校的一位老师可以为两个或三个教学点的同学同时进行授课,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可以通过云平台对辖区内所有的在线教学组进行网络巡查,如图3所示。
在這种远程授课中,中心校的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进度和要求每周多次给教学点的学生上课,学生通过电子屏幕实时听课,师生之间可以随时进行课堂交流互动。一个主讲教室可以带动两个或三个听课教室。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教学人员发现,如果教师所在的本地课堂有学生进行同步学习,这些学生会占用主讲教师的大部分精力,导致教师无法更好地与异地学生进行实时互动。因此,目前的授课实践中,主要采用主讲课堂是无生课堂的方式,促使主讲教师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异地学生身上,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率和互动质量。
2.对教师的要求
由于接收教室的学生多为一到三年级的小学生,本身存在年龄较小、注意力保持时间不长等特点,为了辅助主讲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维护课堂秩序,需要在教学点至少配备一名辅助教师。两种角色不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授课任务。
(1)主讲教师
为了在云课堂教学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主讲教师需要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措施。研究者在实践中发现,主讲教师的积极性、教学经验以及对网络课堂的掌控能力对于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决定意义。一般而言,一堂课程有效互动环节越多,教学效果越好。如果教师只是对着书本念或者大部分时间用来板书,课堂教学效果会非常不好。为了让主讲教师充分了解教学点的学情,镇中心学校要求主讲老师每个学期至少去两次教学点,以与听课的学生和辅助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2)辅助教师
教学点一般配有专门的教师来辅助主讲教师进行上课。辅助教师根据课程需要组织学生进入课堂,并配合主讲教师及时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课程结束后,辅助教师还要配合主讲教师督促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实践证明,虽然由于学科之间的差异,辅助教师对于主讲教师的授课内容不太熟悉,但辅助教师的存在对于保证良好的课堂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对监管人员的要求
研究者在实践中发现,云课堂进入农村学校后,如果教育管理人员对教学过程放任不管,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开课率低、教学效果难以保证的现实问题。教育管理人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监管方式,对农村教学点云课堂的运作进行监管。监管人员通过平台可以浏览教师授课全过程,也可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除了巡查线上课程外,主管部门还对云课堂信息化环境建设、相关制度建设与落实进行线下巡查,确保云课堂的顺利开展。
(三)云课堂在教育精准扶贫过程中已经取得的初步成效
需要指出的是,与云课堂强大的教学功能相比,阜阳市的农村云课堂目前仅用了云课堂平台的小部分功能:基于云平台的在线视频授课和基于云平台大数据支持的在线巡查监督。这是由教学点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农村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较差所决定的。教育部2016年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通过“专递课堂”提高教学点的开课率和教学质量;通过“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使名校优质教育资源在更广范围内得到共享,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在“十三五规划”的政策指导下,研究者结合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农村云课堂应用实践,认为基于云课堂应用的教育精准扶贫已经在两个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1.通过“专递课堂”的形式解决了教学点英语、音乐、美术等课程“开不齐、开不好”的现实问题,缓解了贫困地区缺乏专任教师的困境
面向教学点的云课堂通过“一校带多点(一个镇中心校带多个村教学点)”的实践模式,由中心校的老师为异地教学点的学生常态化授课,是“专递课堂”的具体实践形式。通过这种方式,有效解决了农村教学点某些课程“开不了、开不齐、开不好”的现实困境。以阜阳市为例,到2018年4月,辖区内所有农村教学点已经实现了云课堂的全覆盖。通过云课堂的使用,保障了631个农村教学点的学生对英语、美术、音乐等课程的常态化学习。
2.通過“名师课堂”“特色课堂”的形式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农村教学点,减轻了区域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程度,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享受优质课程资源创造了条件
研究者认为,随着教育精准扶贫的推进,农村教学点在通过云课堂走出某些科目教学“从无到有”的困境后,势必开始追求优质课程资源。从全国范围来看,云课堂的使用使学生享受到了两种优质教育资源。一是名师精品课程,全国范围内的优秀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专长,将自己最擅长的课程内容通过教学平台实时传授给教学点的学生。例如,2017年高级语文教师胡老师在苏州工业园区的翰林小学,同时对松桃县长评完小、松桃县长坪七星小学的学生开展了小学五年级语文课程《天火之谜》。在教学中,胡老师借助互动云课堂向农村的学生推送了优质的精品课程。二是校本特色课程。我国很多中小学校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生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优质课程资源。这些资源通过课程平台的传输,可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步分享。例如,新疆吐鲁番市托克逊县一小的老师通过网络为湖南郴州湘南小学的孩子上了一堂生动的新疆民俗课。通过云课堂,新疆的孩子们展示了维吾尔族的肉孜节、古尔邦节盛况,及烤全羊、手抓羊肉、手抓饭等美食,让湘南小学的学生形象生动地了解新疆的风土人情。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促进措施
根据对阜阳市现有云课堂的现场调研与网络巡视,发现当前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部分教师参与云课堂授课的积极性不高;二是部分教学人员缺乏异地授课技巧和教育技术技能,无法确保良好的授课质量;三是有的农村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在线教学信号传输出现了卡顿、延迟的现象,影响了在线课堂的传输效果。针对上述问题,阜阳市教育主管部门采取了三个方面的促进措施:
1.对授课教师、参与学校采取各种奖励和激励措施
为了提高云课堂的常态化使用,阜阳市教育主管部门每年定期举办全市“在线云课堂优秀单位和个人”评选活动。参与在线课堂教学工作的主讲教师、辅助教师、组织管理者及所在单位均可以参与评选。此外,对于因参加云课堂教学而增加了工作量的老师和管理人员,则给予适当的资金奖励。在教学实践工作中成绩优异的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其业绩会纳入绩效考核总成绩中。
2.强化云课堂应用实践的示范效应
筛选优质示范课程。教育主管部门定期组织优质示范课程评选活动,经过同行教师、教学点学生及辅助教师、巡课人员三方推荐,推选出教学效果优异的在线课程。同时,通过云课程平台将优质课程视频向同科目老师自动推荐,在全市范围内共享优质标杆课程。
评选典型示范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除了评选优质课程外,教育主管部门还会积极评选典型教师。目前的做法是,以镇为单位分为若干教学组,每个教学组筛选1-2名应用技能和教学效果较好的教师树立成教学典型,通过典型教师的示范效应提高其他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积极性。
3.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监督与服务机制
教育管理人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监管方式,对全市农村教学点云课堂的运作进行监管。监管人员通过平台可以浏览教师授课全过程,也可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除了巡查线上课程外,主管部门还对云课堂信息化环境建设、相关制度建设与落实进行线下巡查。由于农村教学点缺乏专业技术人员,阜阳市在全市范围内设置多处技术维护点,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对云课堂系统进行定期巡查、实时管理与维护,确保系统的常态化运转。
五、结束语
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最好的互动课堂是师生面对面的课堂,技术取代不了教师。教育扶贫是一个过程而非目的,随着教育精准扶贫任务的推进和区域数字化鸿沟的缩小,未来几年贫困地区的教学条件得到提升后,贫困地区的学校将有自己的学科教师,课堂将回归师生面对面的教学方式。教育扶贫见成效时,受助群体将对教育扶贫活动进行反哺,云课堂将从当前的授课——听课的中介转变为校际之间的资源共享、主题交流的网络桥梁。农村学校逐渐实现从单向接受到差异共享的转变,以与城市学校形成长期的、有效的协作互动关系。届时,云课堂将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教学资源,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将是贫困地区学生学习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