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贤内助”,怎能全家“腐”
2018-05-14李志华
李志华
俗话讲,“妻贤夫祸少,夫廉家安宁”。夫妻关系是家庭中最基本的关系,也是“齐家”最关键的一环。但“妻贤”似乎更为关键,正所谓“家有贤妻,则士能安贫守正”。
《隋唐嘉话》记载,有一天唐太宗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长孙皇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皇后退出并穿上朝服立于大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古往今来,尽心竭力支持丈夫干一番大事业的妻子不胜枚举,而长孙皇后可谓其中的典型代表,不仅很贤慧,而且有智慧。家有贤妻,勤俭持家,相夫教子,自然家庭和睦,生活美满。然而,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为售其奸,往往采取迂回战术,改走“夫人路线”。这时候,那些深明大义的夫人,往往能守住“后院”、把住“后门”,尽了自己该尽的责任,也给丈夫帮了大忙。
遺憾的是,有少数妻子却未能做到这一点。从近年查处的腐败案件来看,个别“贪内助”不仅没有守住“后院”,而且是“后门”洞开,或出演“经纪人”,为丈夫的权力代言,明目张胆与人谈判开价;或充当“批发商”,倒腾公共资源,进行权力寻租;或热衷“二人转”,丈夫前台倡廉,妻子后台收钱。结果,“一人贪,全家瘫,夫妻双双把牢钻”。难怪一位贪官悔恨莫及:“冰冷的手铐有我的一半,也有我妻子的一半。”
俗话讲,夫唱妇随。一个和谐的家庭,“妻贤”是一个重要方面,关键还在于“夫廉”。很多革命前辈一生国而忘家、公而忘私,也带动配偶严于律己、贤良恭俭。邓颖超收下延安人民带给周总理的小米,却坚决留下粮票和钱:“共产党人不能搞这一套。”陈毅夫人张茜怀孕期间,也拒绝司机接送上下班:“要注重群众影响。”每位党员干部都要从自身做起,知法守法、防贪戒贿,教育引导配偶做明智正派的“贤内助”,不吹谋取私利的“枕边风”,切实让家庭成为幸福的港湾、心灵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