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黑龙江省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发展

2018-05-14邓雪霏

奋斗 2018年6期
关键词:观察点现代农业农户

邓雪霏

近年来,黑龙江省以农业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截至2017年底,全省有农民合作社9.6万个,家庭农场(专业大户)10.9万个,其中一半以上的小农户从事农业生产,在微观层面为我省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支持。聚焦新时代,如何加快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提升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生产经营空间和内生动力,从而更好参与乡村振兴、共享农业发展成果?本文利用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对我省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并围绕存在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一、黑龙江省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现状

按照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提出的着力建设农业强省要求,全省14个农村固定观察点以供给侧改革为牵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农业结构,充分激励和调动农户主体,从微观层面参与现代农业,在增加绿色农产品供给、助力全省农业现代化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农业结构紧跟市场需求布局。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调查村主动适应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牢牢把握全省种植结构调整总基调,指导农户按照市场需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2017年固定观察点14个调查村农作物种植实现“一减五增”,调减玉米1.3万亩,扩大水稻、大豆、薯类、油料、蔬菜种植,分别比上一年增加0.38万亩、0.1万亩、0.007万亩、0.014万亩、0.013万亩。在农业产业布局上,一些村主动适应新的消费需求,挖掘本村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庆安水稻、东宁烤烟、克山马铃薯、宾县蔬菜、双城瓜果等特色产业,农业发展质量及后劲提升,农民增收步伐加快。2017年农村固定观察点950个,调查户家庭经营总收入7445.52万元,人均收入达2.44万元,为全省农民收入“十四连增”、粮食产量保持全国第一奠定了基础。

以现代技术标准调整生产方式。近年来,一些观察点村在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下,通过“龙头企业+农户”或“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模式,率先实现“三个优先”,即技术指导优先、标准入户优先、利益分配优先,加速了农业新技术、新标准的推广和应用。如观察点庆安县胜和村,以龙头企业庆禾集团为依托,带动全村70户农户加入水稻合作社,推行统一投入,统一生产种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田间管理,统一产品销售的“五统一模式”。目前,该村农户掌握绿色技术标准能力大幅提升,实现了水稻生产规范化、标准化,不仅保证了庆安大米质量,而且做大做强了庆安区域大米品牌。目前,我省庆安大米品牌价值高达63亿元。

物资装备水平趋向机械化。随着国家对农业补贴力度的加大,农户自身发展能力的提升,观察点部分农户开始向依靠机械种地、发展农产品加工转变,物资装备水平进一步提升。2017年观察点村获得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补贴款45.05万元;农户拥有生产线固定资产原值2886.95万元,比上一年增加77.37万元,增长2.75%;拥有工业机械37台、运输用拖拉机254台,分别比上一年增加16台、32台。2017年调查户玉米、稻谷、大豆、烟草作物机械作业费投入分别为123.19万元、118.46万元、40.69万元、13.04万元,发展农产品加工拓宽增收意识增强,2017年调查户通过发展农业品加工实现经营收入19.64万元。

营销思路转向借助互联网模式。加快“互联网+农业”建设,将农业物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等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环节紧密结合。以黑龙江大米网为核心的省级农产品电商集群加快建设,目前大米网平台建设15个市(地、局)地方馆、65个县(市)在线商城,1400个行政村益农信息社网店,形成“一键点全省,一网卖全国”的营销新模式,覆盖了观察点村所在县市,拓宽了农户出售农产品渠道。调查户中部分受过职业教育或有技术特长、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的“新农人”开始转变营销思路,借助互联网销售自己的农产品。2017年,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农产品金额23.62万元,农户市场和营销观念正在悄然转变。

家庭生产经营业态构成多元化。在国家鼓励自主创业的背景下,部分农户开始寻求农业以外的非农创业门路,家庭生产经营中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增多。从农村固定观察点的调查数据看,2017年950户调查户家庭生产经营业态构成更加广泛,涵盖建筑业、运输业、饮食业、服务业、卫生业等诸多行业。从所获得收入排行看,饮食业最高为168.74万元,其次是运输业为139.88万元,第三位是建筑业为23.99万元。从雇工量看,运输业最高,同时支付的雇工费也比较高,年支出达13.3万元。通过分析可以发现,部分调查户能够适应时代发展,具备自主创业和向其他产业发展的视野和能力,有一定收入积累,能够雇用和安排本村劳动力共同发展家庭产业。

二、提升发展能力引导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快车道”

目前,黑龙江省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面临着农村劳动力素质结构变化、经营地块细碎所导致的投入大效益低、种强销弱单体对接市场不够紧密、农业新技术新标准推广难度增大等问题。在未来,按照着力建设农业强省要求,要高度重视小农户的生产需要,切实为小农户保驾护航,提升其发展能力,将我省小农户带入现代农业发展“快车道”。

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着力培育一批对加快产业发展具有带动能力的经营主体,将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返乡创业人员及大学生村官吸收到新型经营主体中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独立或联合建立农业科技园区,带动小农户学习应用科技;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塑造品牌,通过资产、股份和服务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小农户共建共享区域品牌;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开设专卖店,发展电子商务,带动小农户与市场有效对接,破解小农户种强销弱问题。积极引导各类经营主体通过技术溢出、品牌溢出、产业溢价等带动模式,驱动我省更多农户搭上现代农业“快车”。

打通小农户与市场衔接渠道。一是生产联合,鼓励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开展生产联合,推进生产的标准化、产品的特色化,发展“一村一品”。二是品牌带动,鼓励新型经营主体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方式,带动农户与市场深度融合。三是营销带动,鼓励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闯市场,靠“卖得好”倒逼“种得更好”,提升产业价值链。

发展农业新业态延长价值链。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充分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带动小农户发展二三产业,拓展增收链。一是推进农业和旅游融合,开展原乡体验、休闲娱乐、康养度假等为内容的休闲项目。二是推进农业与养生融合,做强做大养老养生康健游项目。三是推进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著力创建一批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示范乡镇,依托“一村一品”“一村一艺”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提升小农户务农营农能力。针对不同类型小农户技术需求,主动为小农户创造学习机会,加强小农户技术和经营培训。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农业相关知识讲座,拓宽小农户的知识面;通过农民田间夜校、订单培养、“农业高效+农业科技园+回乡创业”等培训模式,培养一批掌握和应用农业新标准、新技术,熟悉市场发展动态的“新农人”,切实带动小农户提升务农营农能力。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按照现代农业标准,开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破解小农户单体经营规模小、投入大、效益低问题。一是建立自我服务体系,引导农民组建各类专业协会、新型合作组织等,学习掌握电子商务知识、“互联网+”运用技能,以新理念新观念带领小农户积极投入农产品营销、众筹。二是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体系,加快健全农业专家团和科技特派员制度,指导小农户“五统一”模式种养,降低投入成本。三是搞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构建农超对接、电子商务为主的营销体系,加大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力度,通过互联网实现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的精准对接。

创新扶持小农户发展政策机制。一是量化考核新型经营主体,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等对小农户的带动和利益共享程度作为政府扶持各类新型主体的考核指标。二是创新金融扶持办法,逐步扩大我省农业保险覆盖面,为小农户务农营农提供风险保障。三是折股量化政府扶持资金,让资金变股金,让小农户变股东,参与到产业化链条中,分享更多股息红利收入。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杜金莹dujinying@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观察点现代农业农户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研究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农户的社会资本对农户民间借贷的影响
拟入选“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公示名单
全国42%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
清明节期间全国祭扫民众达1338.7万人次
博士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