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1+4”宣讲网络不断强化理论武装
2018-05-14赵琳
赵琳
近年来,绥化市结合本地实际,构建起了以专家学者等理论骨干的集中宣讲为主,以领导干部、先进典型、基层群众、青年学生四个层面宣讲为补充的“1+4”理论宣讲网络,有力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宣传。
理论骨干讲理论高昂主旋。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结构多元的理论宣讲队伍是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普及的主要方式和渠道。绥化市不断完善理论人才库建设,培养储备了1300余名对党的政策理论、大政方针或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研究十分透彻的理论骨干,以各类意识形态阵地为载体,不断地把党的创新理论及时广泛地传播给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中,绥化市充分发挥理论人才库“百宝箱”作用,共组织1000余名理论骨干,组建25个宣讲团和120个宣讲小分队,统一制定宣讲提纲,统一集中培训,各宣讲团队深入各县(市、区)、基层单位、工厂企业、街道社区开展理论宣讲,现已宣讲4000余场,受众达20余万人次,充分发挥了理论宣传普及的主渠道作用。
领导干部讲党课突出关键。领导干部带头示范作用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在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普及中,紧紧抓住各级党组织书记这一“关键少数”,让各级党组织书记站在理论学习宣传的第一线,以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带头讲的实际行动,形成“头雁效应”,掀起学习热潮。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宣讲中,绥化市制定下发《绥化市市县乡三级书记及党组(党委)主要负责人讲党课实施方案》,组织市县乡三级党组织书记以及各部门党组(党委)书记面向本地本单位党员干部,深入到党建联系点,带头讲党课1500余场,特别是市委主要领导先后6次到基层单位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并以视频形式面向市县乡村干部作宣讲报告,近万人收听收看,社会影响极其深远。
先进典型讲事迹生动鲜活。先进典型是鲜活的价值观、有形的正能量。通过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带作用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使党的理论宣传更加生动鲜活。随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不断深入,绥化市涌现一批学习贯彻落实的先进典型,组织典型代表走上宣讲台,用生动的事例阐释解读党的政策主张,用真情实感更强烈地触动受众的内心。党的十九大以来,已组织各类典型人物开展宣讲活动10余次,通过一场场引人入胜的报告会、座谈会、交流会等,宣传新思想,讴歌新时代,凝聚社会发展正能量。
群众代表讲变化润物无声。理论宣讲必须要紧密结合基层实际和群众实际需求,准确把握受众差异性、多样性的理论需求特点,用通俗的语言把党的惠民政策带来的发展变化讲清楚、讲明白,才能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从不同渠道走进百姓心田,转化为自觉行动和鲜活实践。为了更好地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绥化市把群众中有威望、有热情、有能力的党员、教师、乡贤、“五老”组织起来,组建160余个“乡土能人宣讲团”,这些宣讲团成员装着政策理论,带着“千方百计”,走村入户、访民问需。
青年学生讲感受激情四射。“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總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青年寄予厚望。绥化市充分发挥青年学生思维活跃、热情洋溢、朋辈互助等特点,经常性组织域内大学生,以学讲结合、文艺演出、志愿活动、网络互动等形式,开展大学生送理论下基层、“百名大学生送理论进千家”等系列活动,开展“互动”式宣讲,用青年学生鲜活的语言和青春热情提升党的十九大理论宣讲吸引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