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工业设计专业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探析
2018-05-14谭倩
谭倩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转型,国内对工业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上升。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人才培养,文章阐述了四种创新教学模式,以期对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模式
近年来,伴随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模式的转型,中国制造逐渐向中国创造转变[1],社会对工业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长[2]。但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与市场需求之间仍存在较大的矛盾,刚走入社会的毕业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普遍较差。究其原因在于高职课程学制较短,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其人才培养计划、目标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求严重不符。高职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工作任重道远。
一、多学科交叉教学模式
多学科交叉教学模式并不是新生事物,在国内外高校早有范例,比如意大利的米兰理工大学、芬兰的阿尔托大学、我国的广州美术学院和浙江大学等都曾使用过多学科交叉教学模式,且这种教学模式已颇为成熟[3]。工业设计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工程学、人文学和设计学,其中,工程学与人文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學设计严重脱离实际,导致培养出的工业设计人才不符合工业设计岗位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与制订教学计划过程中必须紧密联系实际,以企业的发展需求为指挥棒,及时整合课程体系,加强对工程学、人文学的重视,合理增加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工业设计人才。比如,适当压缩模型制作课时,在进行形态设计教学时,着重训练学生的形态设计技法,使用石膏、油泥等材料反复推演工业产品造型,以锻炼高职学生产品造型能力及动手能力;将专业课程与设计工程软件有机结合,开发新的产品制作课程,让学生在掌握工程软件知识的同时学到相关的装配要领,帮助学生理解制作材料、结构设计等与产品造型之间的关系,并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成本意识。
二、工作室模式
(一)设计工作室模式
设计工作室模式是教师组队成立工作室,带领学生完成设计项目,在此过程中传授工业设计知识的新型教学方式。传统教学采用的是集中封闭的模式,这种模式以班级为基础单位,这也是导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出现偏差的重要原因,设计工作室模式的优势在于它能避免人才培养定位不清的问题[4]。要有效发挥设计工作室模式的优势,首先必须成立多个设计工作室,并且保证这些设计工作室拥有清晰的主攻方向和明确的设计目标。其次需要授课教师和学生积极配合,教师要遵循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实践,而学生则需要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相关设计实践。除此以外,工作室的每位教师与学生都需要对自身在团队中的位置和所具备的技能有明确的认知,务必完成指定的设计任务。
(二)微工作室模式
微工作室与设计工作室的不同之处在于组织特点。微工作室的成员都是学生,规模一般为3~5人,每个团队在设计方向的选择上具有自主权。一般情况下,由高职学生自由组建的微工作室的持续期可达3年,在此期间,无论是学习专业知识,还是完成设计作业,都可以在微工作室内进行。微工作室教学非常重视真实的环境与真实的背景,能够帮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积累设计经验。在微工作室模式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仅充当顾问的角色,在必要时给学生适当的指导。这种模式重在培养学生对工业设计知识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重在增强学生职业能力、促进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形式。在人才培养上,校企合作模式的灵活性、针对性更强,并且具有显著的开放性。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在于它以学生的喜好、性格为导向,帮助学生确定最合适的工作岗位。同时,这一模式还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通过校企双方的沟通,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以企业的实际运营项目和岗位背景为基础构建的项目化教学方式,其核心在于教、学、做一体化。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积极组建工作室,主动承接企业设计项目进行实战。工作室的运营管理工作都是由学生完成,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运营能力。另外,校企合作模式能使市场需求与院校教育实现良好兼容,较好地解决了高职教育偏重理论而忽视实践这一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可以实施校企合作教学。
四、微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微信、微博等终端“微”服务越来越流行。在这个讲究快节奏、高效率的时代,人们喜欢利用零碎时间进行休闲娱乐或收集有用信息,大多数高职学生倾向于将课余时间用于休闲娱乐,这为微课堂的实施提供了可能。学校可建立微课堂App,通过这个App将工业设计专业教师制作的小视频、动态图等传递给学生,学生在课后通过观看这些小片段继续学习,巩固所学知识。微课堂教学模式结合了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现代互联网特点,突破了地域、文化的限制,有利于实现师生线上线下交流,对推动高职院校工业设计课程教育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语
总之,工业设计专业的跨学科特点决定了该专业会涉及许多专业知识,但是受高职教育学制限制,学生无法在有限的课时里掌握这些知识。因此,在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模式探索过程中,高职院校应紧扣社会人才需求,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阎汉生,王平,肖正涛,等.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改革探索[J].高教学刊,2017(15):177-179.
[2]王杰立.高职工业设计创新教育模式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4(21):274.
[3]彭娟,汪杉.工业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方式的反思与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9):8.
[4]王伟,苏丹.对工业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6):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