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恒昌小组精神代代传
2018-05-14马兵
马兵
作为一名70后,我是沐浴在改革开放的阳光下成长起来的,从小就听爷爷讲述马恒昌小组的故事,对马恒昌小组有着太深的感情。一代代的马恒昌人执着奉献,勇于创新,时时走在时间的前面,让马恒昌小组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一面高高飘扬不倒的旗帜。如今,我成为新一代马恒昌小组组长,更是要接好棒,将马恒昌小组精神发扬光大!
严厉而令我骄傲的爷爷
出生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许多人,儿时都有着在国有老厂区生活的经历,那里有配套完整的幼儿园、小学、技校、厂属医院、每周放电影的工人文化宫,我们的老二厂也是如此。它们伴随着我成长,带给我许多美好的童年记忆。特别是马恒昌小组,这个以爷爷名字命名的班组,在我的记忆中尤为深刻。
记忆中的马恒昌小组老车间总是很热闹,一排排机床整齐化一地排放着,在我眼中仿佛就是一个个金刚机器人,一根根铁杆儿、一块块钢锭经过工人师傅们的加工变出了不同形状的零部件,神奇极了。那时爷爷总是很忙,全国各地走,带着他的刀具表演队在全国19个省市推广先进的操作法,为国家重点企业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
刀具和量具是爷爷的心头宝,爷爷不时拿出来擦拭,小心翼翼,如对待珍宝一般。小时候不懂事,一次爷爷出差回来,匆匆忙忙将包放在家里就去上班了。我急切地上包里寻找有没有什么好玩的。当爷爷回来看到我正用他的切刀和卡钳在院子里挖泥玩,非常生气。爷爷立即将爸爸妈妈找来,对爸爸妈妈一顿严厉的批评,说是他们没有告诉我这些工具的重要性,没能好好的教育我,我因此被爸爸罚站两个小时。那時我仅五六岁,很不理解,“破刀钳还当成宝贝,我又没弄坏。”等长大了,参加工作了,握着手中的工具才明白对于工匠来说,这些工具是最亲密的伙伴,是最重要的宝贝。
儿时的印象爷爷总是很严厉,要求我们好好学习,不能给别人惹麻烦。每次家里人团聚,爷爷总要嘱咐爸爸叔叔“听党话,跟党走”“要学做人,做好人”。听爸爸说,他和叔叔的名字“马春忠”“马春厚”,就是告诫子女做人一定要忠厚老实,要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爷爷的教导深深影响着一家人的成长,当年爷爷对爸爸的告诫,“要想当好头,就得带好头”,现在成了爸爸叮嘱我的话。
儿时就知道爷爷是个“大英雄”,知道马恒昌小组代表着荣誉。爷爷去北京开会,回来齐齐哈尔市举办庆祝演出,作为参加表演的一份子,看着坐在台下的爷爷,心里特别美,觉得很荣耀。从那时起马恒昌小组就如烙印一般深深刻在我的心里。
心中永远的丰碑
1983年,我7岁,听爷爷说省里要来领导亲自给马恒昌小组开祝捷大会,小组的生产工作量提前16年6个月19天跨入了2000年,走在了时间的前面。看着爷爷满脸洋溢着的自豪笑容,我感到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儿。后来,我到企业工作,听马恒昌小组十六任组长魏连跟我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小组的故事。
80年代中期,企业对产品结构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不断开发研制新产品,可供产品已由三大类65种增加到十大系列200多个品种,其中53%的可供产品达到了国际80年代初水平。产品档次的提升,对职工技术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马恒昌小组利用工余时间搞培训、业余时间抓自学、针对关键搞练兵,担负起了材质型号多、精度要求高、操作难度大的曲异形零件的加工任务,并在老一代组员“干放心活儿”朴实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塑好人品,出好精品”的班组新理念,以实际行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出了多项新成绩。1988年,魏连组长当选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会上他提出了“领导干部带头坐国产车”的议案,得到了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并予以采纳,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
1994年,我技校毕业分配到齐二机床厂上班,那时的工厂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厂区里绿树成荫,盖起了六七层的办公楼,有的厂房变成了几层楼高,车问的地面变成了水磨石的,机床也是整齐有序地排放在交通道两侧,设备开始有了数控机床,生产的产品也是越来越大、越来越精。那时马恒昌小组的组长是孙普选,小组曾在他的带领下,联合毛泽东号机车组等九个著名先进班组通过《工人日报》向全国发出了“献绝招、学技艺、争当岗位状元的倡议”,一时间全国多个省市积极响应倡议、迅速行动,很快在本地掀起了职工学练技艺的热潮。1996年至1999年,国内市场疲软,企业生产经营形势急转直下,陷入了困难境地,马恒昌小组顶住了来自工作、生活和精神上的三重压力,勇敢地应对困难,迎接市场经济的新考验,做到了传统不丢,队伍不散,干劲不减,红旗不倒。他们在这期间,先后攻克了紧锁器、多头蜗杆等关键技术13项,实现技术革新61项,以自身的表率示范作用把全厂职工带动起来,形成一种强大而持久的合力,推动企业经济向前发展。
2000年初,我被分到铣床分厂工作,当时企业新建的厂房,马恒昌小组就在这里,我工作的地方与马恒昌小组一墙之隔,我每天都能看见马恒昌小组的师傅们以娴熟的技术,饱满的精神状态,加工着铣床系列产品的主轴、丝杠、蜗杆、刀杆,进入马恒昌小组,要经过严格的考核,小组里的每个人都是精挑细选上来的,他们个个都是技术高手,能够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是所有工人的渴望,对于我来讲,那更是努力奋斗的力量,我日日苦练本领,期待着能走进爷爷战斗过的地方。
我要接好爷爷的棒
2004年,通过不懈的努力,我终于加入了马恒昌小组,能够在这个光荣的集体工作,我感到激动又充满压力。一方面是领导的高度信任和培养,另一方面小组工人个个都精明强干;而自己,作为马恒昌的孙子,却实实在在是个新兵。不能给爷爷丢脸,我要让爷爷也为我自豪!我白天向师傅们请教,勤勤恳恳地去实践,晚上就刻苦学习,钻研理论知识。一年没白天没黑夜地学习、实践,每当我困了、累了,就抬头看看我机台的正前方上悬挂着的毛泽东同志和爷爷亲切握手的巨幅照片。爷爷时刻都在看着我,督促着我前进。这一年,我由马恒昌小组的一名新兵,成长为技术能手。
2005年,公司开始为马恒昌小组进行技术改造,购进了第一台数控车床,领导非常信任我,让我来操作这台数控车床。小组的同志们围着这台机床,非常的高兴,我们也有数控机床了。为了把数控车床的各项性能发挥好,我们大力度加紧学习,快速地提高了操作水平和生产效率,实现了铣床最高月产400台、年产2599台的历史纪录,马恒昌小组也在2006年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的荣誉称号。
2007年,公司将马恒昌小组所有的普通机床,全部换成了数控机床,使我们小组成了完全数控化的小组,用我们车间老主任的话说,这叫做马恒昌小组的工业现代化“革命”,我们全体组员都是激动不已。我还创造了月完成12738工时的新纪录。同时,我们的加工范围也有了变化,以前只是单一的铣床产品,有了数控设备,我们加工任务就开始服务全厂,厂里的数控铣镗产品、数控铣头产品、专机等20多种型号的各种零件,成了厂里的关键件加工班组。
2010年,马恒昌小组又开始了第二次技术改造,增添了国外进口设备,我们小组的加工范围进一步扩大,厂里各种铣头体的精加工、特殊箱体的精加工、螺旋伞齿轮的精磨,都由我们小组加工完成。在这些先进设备的支撑下,设计精度得到了保障、质量得到了保障,同时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当年小组受到了国务院国资委的表彰,荣获了“中央企业红旗班组标兵”称号。
2012年,我当选为马恒昌小组组长,怀着激动而又忐忑的心情接过这份沉甸甸的担子。马恒昌小组是中国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是一代代产业工人胸怀全局、为国奉献的代表。作为马恒昌的孙子,我责无旁贷要将马恒昌小组的精神传承下去。“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這是马恒昌小组人人传唱的话,新时代,我们要服从祖国的需要,钻研钻研再钻研,不断进行技术改造,为祖国生产出最需要的产品。
近几年,齐二机床通过创新驱动激发转型发展新动能,聚焦核心产品,扩大中高端机床市场供给。重点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安全,研制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关系国家安全行业的技术和装备,填补国内技术空白,打破重点产品长期依赖进口、技术受制于国外的局面。企业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相继打开欧美亚等国际市场。我们马恒昌小组目前正准备进行第三次技术改造,加工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服务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小组成员们都信心满满、干劲十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现代产业工人队伍”的要求,我们将坚持做好本职工作,撸起袖子加油干,以更加优异的成绩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
(作者系齐二机床公司配套分公司马恒昌小组组长、全国劳动模范、党的十九大代表)责任编辑/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