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幸运者

2018-05-14贾宏图

奋斗 2018年18期
关键词:厂子报告文学知识分子

经过八年的上山下乡,我又回到了家乡哈尔滨,并在哈尔滨日报社拥挤的办公室摆下一张自己的桌子,自然是一个幸运者。

全国1700万知青的大返城,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云南的知青大罢工并派出上访团进北京,邓小平听取了他们的意见,然后一挥手说:“让这些孩子回城吧!”

于是饱经苦难的我们回来了,政府为我们安置了工作;又有部分更幸运者在恢复高考中金榜题名,再次走进课堂。

我们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批受惠者,也成了这场根本改变这个古老又多难的国家命运的伟大运动的骨干力量。

四十年过去了。在回望这场为世界惊叹的历史事件的时候,在盘点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辉煌成就时,我们已经从当年的风华正茂变得白发苍苍了。但是,我们幸运地成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和见证人。

我们可以大声对整个世界说,中国变了,中国变得强大了!中国人变了,中国人富起来了!这是我们的敌人也承认的事实。

这时,我也在想,在这场中国的历史巨变中,我做了些什么?如果你翻阅中国的改革历史,你会发现在1984年的“中国十大新闻人物”中,有两个哈尔滨人,他们叫安振东和陈秀云。

我和这两个人物的关系,要从1982年那个乍暖还寒的春天开始。那一天,我急匆匆地从松花江畔的哈尔滨日报社的大楼上走下,穿过井街,直向对面那个破烂的平房走去。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前一天我到市委统战部采访,有“线人”告诉我:“你们报社对面那个整流设备厂,有两个人物,很有故事,一个是支部书记陈秀云,一个是工程师安振东。”

我半信半疑地走进这个破大院,在哈尔滨大厂云集,这个“弯着腰,拄着棍,碰到雨天掉眼泪”的破厂房里能有什么可报道的事儿?小厂的书记、一位梳着齐耳短发的三十多岁的女同志接待了我。她就是陈秀云,告诉了我这个厂子的过去:这是大跃进年代由街道妇女办起的小厂,是靠打马掌钉维持生计的。最穷时买账本都靠向个人借钱。厂子设备老得不能用,曾从别处借了一台车床,后来人家自己要用拉走了,开这台床子的工人还大哭一场!

工厂的转机发生在1967年,一个从大厂下放的工程师来到这个厂子,他叫安振东。为了工人们的生计,他自己动手设计制造了一台硅整流器,手把手地教工人们做,送到电工商店,几天就卖出去了,大家开出了工资。后来这种产品纳入国家计划,小厂也正式挂上了“哈尔滨市整流设备厂”的牌子。没想到这个工程师是个“历史反革命”,是被大厂赶出,流落到这个厂子的。这样,老安再次被揪出,没人管技术了,工厂再次停产。

就是在这样困难的形势下,街道干部出身的陈秀云来到这个厂,任厂革委会主任,那是1970年,正在文革的极左横行时,她从实际出发,力主起用安振东管全厂技术工作。

“你吃了豹子胆了,当前阶级斗争这么严重,你竟敢起用一个历史反革命!”

班子内多数人不同意。

“对老安的历史问题,我了解了,他出身贫苦,两个叔叔都是革命烈士,他本人参加过儿童团。1951年他大学毕业,1954年就被提拔为工程师,还多次立功受奖。他的历史反革命问题,是因为在读中学时集体参加‘三青团。1957年‘大鸣大放时,他对‘历史反革命的结论不服,写了大字报,结果被判七年刑。在劳改期间,他搞了四项科技发明,立过三次大功,提前一年多释放。这样的人,我们为什么不能用?”

陈秀云说服了大家,安振东又走上了技术岗位,厂子又活了。可陈秀云被上级派来的宣传队打倒,工厂再次陷于困境。上级再次为陈秀云复职任厂党支部书记,她让老安担任副厂长。

奇迹出现了,就在十年“内乱”中,全国的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可是这个小厂的产值、利润、基建成倍增长。他们生产的整流设备有九个系列、百种产品,其中有两项填补国内空白,产品质量连续多年全省第一。1980年,这个厂子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

那一次,安振东也接受了我的采访。没想到这个经常蹲在工厂门口吸烟的落魄者,竟是这个工厂的副厂长,还有着这么坎坷的人生经历。他向我讲述了这个胆识非凡的小厂书记为他这样一个戴着“历史反革命”帽子的知识分子所做的一系列非凡的举动:

一为他解决住房。当时老安全家挤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板夹泥的小屋里,从这里到厂子,要坐3个小时的公交车。这时,厂子正好在工厂附近有38平方米的一问公房。陈秀云决定分给了老安。有人写信告她,她在大会上说:“请同志们想一想,谁对厂子发展贡献最大?难道有这样为国家为人民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地工作的反革命吗?难道我们只允许他拼命干活,就不应该给他工作学习的一席之地吗!”搬家的那一天,老安一家都哭了,他们有了安身立命之地,也有了尊严。

二为他担责。工厂要研制预防煤矿瓦斯爆炸的防暴整流器,风险巨大。陈秀云对忧心忡忡的老安说:“我知道你的处境,我相信你能研制成功。万一出了问题,我负责。”这个研制小组,陈自己当组长,老安当组员。她当时写了个纸条:“研制防爆整流器,危险l生很大,如果出了问题,不由安振东承担,由党支部负责。”上面盖有工厂大印和陈秀云的名章。这件如历史文物一样珍贵的纸条,是党和知识分子肝胆相照的明证。

三是为他平反。防爆整流器研制成功了,可不让把安振东的名字写在研制人员的名单上,因为他“没摘帽”。陈秀云亲自出马要为他平反摘帽。“芝麻大的官,胆子倒不小!这类问题中央还没有说法,她竟敢轻举狂动!”陈秀云不顾风言风语,亲自跑到老安的家乡和工作的单位搞外调。大概用了七年的时间,陈书记和上级部门先后派出37人次,行程57000公里,差旅費花了20628元,终于获得了推翻安振东反革命案的确凿材料。一直到1979年5月,安振东彻底平反!一位最基层的干部竟敢在极左路线猖獗的时候,敢于为蒙受冤屈的“反革命”平反,因为她清楚党的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政策没有变!

这次让我震撼的采访,让我写出了让这个城市震动的报道,那是一篇通讯,题目是《一个敢开顶风船的角色》。这之后,安振东被上级任命为哈尔滨市二轻局总工程师;陈秀云也进步了,被调任上级公司当副经理。可她坚持还在这个小厂工作。

1983年春天,因为我和蒋巍合作的报告文学《大洋的此岸和彼岸》(源于我发表在《哈尔滨日报》上的通讯《他从美国回来了》)在全国第二届报告文学评奖中获奖,我去北京领奖。我把陈秀云和安振东的故事讲给《报告文学》编辑部主任朱宝蓁听,她说,这是报告文学的最好素材。于是,他们在这一年的7月《报告文学》的头条推出了我写的《她在丛中笑》。这篇文章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一九八三年四月二十二日,从黑龙江省展览馆剧场这座哈尔滨最雄伟的现代化剧场里,传出一阵阵的潮水般的掌声。正在这里召开的黑龙江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选举议程正在进行。

大会秘书长走到台前,高声宣布:“经全体代表投票选举,陈雷同志当选为黑龙江省省长,……安振东……等五同志当选为副省长!”

安振东站起来,和大家一起鼓掌。也许过于激动,他清瘦的脸颊有些微红,两眼由于不习惯强光的照射而时时眯缝着。

这篇报告文学的结尾这样写道:

陈秀云坐在办公桌前,浮想联翩:

——有人说我是伯乐,培养了一个副省长。怎么能这样说,我们哪个人不是党培养的。

——邓小平同志说,要给科技人员当“后勤部长”。这些年,我是努力做一个尽职尽责的“后勤兵”。可是,还没有做好啊!

陈秀云走到窗前,给那盆枝叶繁茂散发着幽香的米兰洒了点水。这盆花已经陪伴她十多年了。

闻着米兰的幽香,放眼窗外,松花江畔的柳树摇曳着嫩绿的枝条。那一丛丛的紫丁香也含苞欲放了。

待到山花浪漫时,她在丛中笑。

陳秀云掩不住内心的喜悦。这时,她心中郁积了多年的阴云,仿佛已被江上的春风吹散,她的心——笑了。

没想到这篇报告文学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有几十种报刊转载。甚至有人将报告文学中关于陈秀云和安振东的故事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当相声作家原建邦找我要登载这篇报告文学的刊物时,我很惊奇,难道这样的故事,还能改编成相声吗?后来他真改编成了相声《肝胆相照》,而且在全国得了奖。在全国第三届报告文学评奖中,《她在丛中笑》榜上有名。当时,我还写了一篇阿城继电器厂党委书记王树本如何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让工厂生产走出困境的通讯《一个能打开局面的党委书记》,此文被《人民日报》转载,并获全国好新闻奖,这在黑龙江省还是第一次。王树本后来调任鸡西市委书记。

大概1984年的春天,在全国召开的九三学社的一次会议上,安振东当选为全国九三学社副主席。《人民日报》在一版头条发表了通讯《主人翁的信念》,宣扬了安振东一个优秀的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和为祖国四化奋力拼搏的精神。《光明日报》第二天,采取更快捷方式,在整个二版摘载了我写的报告文学《她在丛中笑》,并且一版头条发表评论员文章,号召广大党的干部要学习陈秀云的胸怀,认真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发现和重用更多像安振东这样的知识分子,加快祖国的现代化建设。

当时全国正处在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高潮中,陈秀云和安振东成了难得的典型。安振东和陈秀云成了“千里马”和“伯乐”的代名词。韩愈《马说》有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所以,当时许多文章中说,没有陈秀云,就没有安振东。有重视知识分子的干部,有才能有抱国之志的知识分子才能得到重用,才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中国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关键是,党的领导干部要转变观念,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今天看来,这都是些常识性的问题,可在“武大郎开店”的时候,让每一个知识分子都能发挥作用,并不容易。这样看来,安振东与陈秀云相遇是相当幸运的。

一批中国知识分子是改革开放的受惠者,比起那些蒙受苦难而夭折的前辈们当然是幸运者。

和安振东一样,我也是幸运者。记得1983年春节,陈秀云和安振东一起到我家看望,看着我光亮的脑门,老安还以为我当年也被戴过右派帽子呢。我说,承蒙厚爱,但我只是返城的老知青。

1983年底,我被任命为哈尔滨市委办公厅副主任,当时我只是哈尔滨日报社的一名科级记者。也许因为我已有多篇文学作品获奖,当然是因为干部队伍“四化”的需要。

当时黑龙江文坛有个现象,为全国同行羡慕:作家写谁,谁当官,接着作家自己也进步了。如程树榛写的报告文学《励精图治》中的厂长宫本言后来当了副省长、哈尔滨市长;这之后,程树榛调任省作家协会主任。如蒋巍写的报告文学《在大时代的弯弓》中的厂长邵奇惠后也当上了哈尔滨市委副书记、黑龙江省长;后来蒋巍也调任哈尔滨市文联主任。我写的报告文学《大森林的回声》中的市委书记杨光洪,后来也当上了黑龙江省委副书记,当然我也进步了。这一现象起码可以说明,那一代作家是与时代同步,和人民共命运的。他们代表人民做出正确的选择,把一批时代精英推上历史舞台。这是他们对历史的贡献,人民也没有亏待他们。

与中国改革同步的我们已经走了四十年风雨兼程的路,翻看摆在面前的这二十多部我写的书,无不刻下了先行者的足迹,无不留下大时代的风雨雷电之声。评论家刘金祥说,在我的作品中,“一股浓烈的改革开放的气氛弥漫盈溢在作品的纤纸铅字中,读者可以从中吮吸着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社会前进的足音。作品走笔于吞云吐雾、浪涌风起的时代大潮,绘就了搏击在改革开放浪尖上的风云人物的群体风采,体现着贾宏图渐趋成熟的政治思考和日臻完美的艺术智慧。”

我不能忘记,刘白羽先生在《求是》杂志发表的评论我的报告文学《跨世纪人》而写的文章《中国寄厚望于跨世纪人》中对我的期望:

是的,我们不但需要成千上万如同黎晶、张毅和赵明非这样的跨世纪人以实践方式推动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而且需要有许多如同贾宏图这样的跨世纪文学艺术家,以自己的诗情画意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像恩格斯早就期望的那样,反映意识到历史内容,把现代最革命的思想表达出来,能推动历史前进。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受惠者和见证人,一息尚存,我也会全力为改革鼓与呼,以嘶哑的歌喉为时代的英雄歌唱。

(作者系省政府文史馆馆员,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责任编辑/徐朝

猜你喜欢

厂子报告文学知识分子
充实中国报告文学的理论一翼
中国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创作会举行
首届青年报告文学评论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一个人俩单位
辉煌与重生
对知识分子的希望
对知识分子的希望
知识分子
你是知识分子吗?
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