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鹤岗与东北电影制片厂

2018-05-14朱志国

奋斗 2018年4期
关键词:制片厂长春东北

朱志国

东北电影制片厂(现长春电影制片厂)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电影制片厂,被称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接收了日伪在长春设立的满洲映画株式会社(简称“满映”)的设备器材。8月下旬,中共长春市委地下党员刘健民、赵东黎组织原“满映”进步职员张辛实、马守清等人,组建了“东北电影技术者联盟”和“东北电影演员联盟”,并于9月上旬,由张辛实领衔将两个联盟合在一起,成立了“东北电影工作者联盟”,并以“联盟”的名义同日本看守理事田日出吉谈判,经过斗争,成功接收了“满映”。9月下旬,以“联盟”的名义召开原“满映”中国职员大会,制止了有人私分“满映”的企图。10月1日,正式成立东北电影公司,张辛实、王启民当选公司正、副总经理。

解放战争打响后,我党领导下的东北民主联军于1946年4月14日解放长春,中央东北局派出田方、许珂、钱筱璋随军进入长春。随后舒群、袁牧之也来到了长春,接管了东北电影公司,由舒群任公司总经理,张辛实任副总经理,袁牧之任顾问。同年5月,根据战局变化,中国共产党决定东北电影公司北迁。5月23日,在舒群等人领导下,东北电影公司开始分批迁移,于6月1日到达合江省兴山市(今黑龙江省鹤岗市)。

建厂之初,兴山满目疮痍,舒群带领大家用自己的双手盖厂房、修宿舍,学校的教室改成了洗印、录音等各类车间,电影院改成了摄影棚,一个简陋的但却可以正常生产的电影厂就这样建起来了。新中国成立前的第一个人民电影基地就此诞生,中国电影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1946年10月1日,在庆祝建厂一周年大会上,“东北电影公司”更名为“东北电影制片厂”(简称“东影”)。为紧密配合东北解放战争,“东影”开始了纪录片的拍摄和创作,先后派出数十支摄影队到前线、工厂和农村,拍摄了大量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编辑纪录片《民主东北》,真实完整地记录了东北解放战争的艰难历程,展现了农村土地改革和群众加紧生产、努力支前的感人情景。与此同时,“东影”根据形势的需要和当时电影市场被欧美所占领的状况,积极进行各片种的试制,在生产设施不完善,创作人员缺少经验的情况下,先后拍摄了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1947年完成拍摄),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1948年完成拍摄),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1948年完成拍摄),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1948年完成拍摄),第一部故事片《桥》(1949年完成拍摄),并译制了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1949年完成譯制)。影片上映后受到了广泛好评,为发展新中国电影事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东影”作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不仅拍摄了大批优秀的影片,而且聚集、培养和输送了大批电影人才。1946年8月,著名电影人陈波儿和由吴印咸带领的延安电影团一行40余人先后到达兴山,同先期到达的东北电影公司人员会师,参加新中国第一个电影生产基地的建设。之后又有西北电影工学队、东北文工一团、东北军政大学文工团、东北青年文工团等一些党领导下的文艺单位和团体调入“东影”,加上原“满映”的部分人员(包括本厂技术人员),形成了一支以解放区文艺干部为领导和创作骨干的新型创作队伍。著名电影工作者袁牧之、吴印咸、陈波儿、田方、钟敬之、钱筱璋、许珂、成荫、吴祖光、于蓝、沙蒙、苏云、袁小平等都曾是“东影”的奠基者。浦克、凌元、梁音、方化、石联星、陈强、张平、于洋、欧阳儒秋等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都曾从“东影”走上银幕,创作出许多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

1949年4月,东北电影制片厂迁回长春。1955年2月,文化部决定,东北电影制片厂正式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

责任编辑/张博zhangbo@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制片厂长春东北
富翁借伞
长春“方舱医院”投入使用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蛇年生人 初之气运气养生
大东北的春节
《我为歌狂》将拍真人版电视剧
落寞或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