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瞻性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

2018-05-14李清君

奋斗 2018年4期
关键词:结构性供给企业家

李清君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九大报告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工作的第一任务。报告指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遵循这一新发展要求,增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瞻性、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各地各部门各有关方面经济战线党员干部群众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有效路径。

增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瞻性

要把党员干部群众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着力点放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放在发展实体经济上;放在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上。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看,中国实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比较突出,因为制造业大而不强、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度不高、区域竞争力不平衡、城乡经济发展贡献率差距较大,实体经济对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不高,亟待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短期权宜之计,是一种带有全局、战略与联动其它新发展要求的前瞻性战略任务。化解中国前进道路上的主要矛盾,主要依靠经济发展,能够持续长远地释放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集成新能力、凸显新潜力、彰显新活力,这就需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运用制度创新、体制改革、结构优化、治理规范等方法与途径,使市场机制配置要素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整个经济领域的发展质量变革,增强市场主体的改革创新发展紧迫性,不能等也不能观望犹豫,要提前、提早、提速地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地实施的功能显示器上的表针调拨到优化运行状态,即深化政府行政改革,营造市场主体透明化的公平公正竞争的法治化环境,打破行业垄断格局,推动国企国资改革既能进入实现保值增值佳境又能实现国资带民资混合发展新目标,健全要素供求市场体制,运用政策激励与市场规则及时纠错市场失灵问题,激励与鼓励企业综合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和社会组织、个人进行财富新创造,增强微观主体内生动力,提高企业和个体创业盈利能力,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和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潜在的增长率。

增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自觉性

要把党员干部群众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出发点,放在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上;放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上;放在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上;放在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上。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角度,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必须增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自觉性。因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时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适应、把握、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行动指南,必须增强其行动的自觉性。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跨越,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以提高全社会供给质量促进其效率变革,围绕制造业做强做优做精这一实体经济发展目标,促进科技、金融、人力、智慧等高级的具有创新驱动力特征的发展要素,通过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制造业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一二三次产业的深度融合,既形成新动力、新业态、新增长点,也将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人本化以及多样化的设计、生产、供销等流程再造,促进中国制造业、实体经济、服务经济形成全球制造高端集群、世界贸易的中高端化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与创新链,最终持续不断地为国家、企业、公民提供高水平发展、高质量制造、高品质成长的财富创造新机遇与壮大发展新空间。

增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动性

要把党员干部群众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着眼点,放在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上;放在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上。站在党的十九大提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角度,基础设施的重点、短板、弱项,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的战略支撑,“三去一降一补”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的战略接续,这些都需要党员干部群众的主动作为。把“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即使是推进“加法”式的改革,那么它也是一場政府公共资源优化配置与生产效率改进的重点改革,更是一场投融资领域的深刻革命,需要引入社会资本与政府深度合作方式,加以推动落实,同时又要运用改革创新的办法,严格控制地方债务规模与偿债水平相匹配,化解与规避金融系统的风险。“三去一降一补”式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断臂图强”的阵痛式改革。要坚定不移地化解和淘汰落后产能,坚定不移去库存、去杠杆,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千方百计提高政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及时性、质量水平、运行效率,强化公务员工作的专注度,控制其不良态度与懈怠情绪,妥善解决“三去一降一补”中的利益冲突,这既是改革攻坚,更是全社会再生产系统在提档升级、动态平衡过程中的组织再重组、角色再转化、技能再提升、心灵再塑造。这就需要我们在未来五年中持续不断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有自我牺牲精神,要主动担当历史责任,更要有取得成功的信心、决心与战略定力。

增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积极性

要把党员干部群众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落脚点放在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上;放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上。站在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角度,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这也是党的十九大为确保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达到预期目标,与新时代同步、与新时代共鸣,把其改革的动力源聚焦到两个主体依靠上来的根本原因。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见物、更要见人,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生动实践、真实写照、智慧再现。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既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也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要求、高水平融入全球化的战略之举。市场要素市场化带来了中国经济的繁荣,企业制度规范化带来了中国经济发展,企业家精神彰显将把中国经济带入强大的新时代。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营造促进企业家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弘扬企业家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的精神、弘扬企业家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的精神,加强党对企业家队伍建设的领导,调动广大企业家积极性,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执政党。走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同样依靠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工匠精神,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中国创造转型,在全社会营造和培育劳动光荣、创造伟大、奉献时尚、精益发展、精细出彩的工作氛围,使中国劳动大军依靠知识、智慧、技能、精心、奉献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

(作者系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工业经济处处长、黑龙江省科技经济顾问委员会内贸经济组专家)

责任编辑/杜金莹dujinying@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结构性供给企业家
我国宏观杠杆率的结构性特征
资产结构性盈利能力分析
对话“疫线”企业家
对话“疫线”企业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结构性理财和结构性存款有哪些联系及区别?
结构性存款变局与出路
“供给侧”何以流行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