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强化路径思考
2018-05-14王子民
王子民
摘 要:随着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着激烈的社会竞争,确应不断加强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设,才可促进单位的长期健康发展。本文就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不同点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当前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便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强化策略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现状
市场中的企业为获得一席之地不得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而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进行发展,相对缺乏发展的危机意识。因此,从整体发展而言,企业的内部控制及制定的内部具体制度标准远远高于行政事业单位。
1.从运营效果的角度进行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便是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需要利用现有的资源实现公共服务的目标,并在保证政府行政职能有效运行的前提下降低运营成本,主要是向社会提供非营利性产品及相关人性化的服务,而企业发展的目标便是占据市场的份额,尽可能降低成本支出,在有效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效益,其次是向社会提供可回报的产品或是服务。因此,区分这两者的依据便是事件的结果是否可以获得利润,两者会依据各自的服务对象进行运营管理。对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认清当前业务活动的范围,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
2.预算管理
两者预算管理的区别则是从社会功能及内部功能进行区分。首先,企业管理的范围是包含企业各项经济活动,需要确保经济资源优化的效果,而行政事业单位则是加快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促进社会民生的和谐发展,确保社会资源的高效分配。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已形成相关体系并具备法律的保障制度,预算管理是加强财务收支的计划性的重要手段,是内部控制的核心。预算管理的不同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实施过程需要通过科学、充分和及时的前期论证形成预算的草案,在实施的过程中则是作为经济活动及收支项目的参照与标杆,实施后可以分析预算的绩效,是进行后期审计活动的重要材料。
3.绩效评价
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便是获得最大的收益,因此需要着重强调经济效益,形成效率型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根据战略目标建立起效率型的内部控制体系,并作为企业运营的根本目标。但是,行政事业单位涉及的是公共领域的事务,其控制目标是社会公共服务及产品的提供,并主要强调基本设施服务于成本支出的关系,着重产品的质量及提高服务的能力。
4.法律约束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法律约束主要是保证单位内部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保证依法进行,不得损害群众的利益。企业治理的结构及管理体系的建成都是需要考虑得到企业所有者的认可,其合法合规具有明顯内部规制性,法律约束其经营的整个过程,以便可以保障企业依法开展业务,遵循市场的调控。
5.风险防范
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对待风险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企业是营利机构,必然非常重视风险的防范。在业务的开展的过程中,企业需要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及采用防范措施及时进行风险的规避,以便及时退出高风险的领域。行政事业单位是需要对国家、人民高度负责,同时保证将风险控制在可管的范围之内。一般而言,行政事业单位面对的一般是较为复杂多样的低风险,应对措施一般是可承受风险范围内的应对方案,避免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的危害。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
1.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推进公共管理的需要
新修订的《预算法》进一步规范了财政预算管理的行为,增强了预算的法治性及约束力,严格要求各级各部门必须是依法理财。行政事业单位在传统的内部控制管理出现的违规违纪问题已经得到国家的重视,此问题已经上升为法律层面的认知问题,需要求相关部门按照制度进行严格的整改,并且对问题较为严重的个人依法给予惩罚。财务的核算与管理效果是内部控制建设质量的重要体现,因此行政单位内部的人员必须熟悉当前的财经法律及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必须增强法制观念,将法制法规作为行为准则,才能在推进法制建设的同时增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内控的执行力,保障单位的各项事务顺利进行,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及相互制约。
2.加强内控建设是解决现存问题的必然抉择
目前,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财政管理部门的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部门的财务管理理念比较淡薄,不重视审计及财务管理监督的力度,导致出现财务管理混乱,存在截留、挤占、挪用及拖欠上缴预算收入,并且私吞部门财政资金的情况,并通过不合理的方式谋求个人利益等等,这已经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财经秩序。这些问题的产生基本是源于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建立起完善且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力度。
同时,单位管理者及工作人员法律意识比较淡薄,财务管理素养不足,很容易出现管理者自身违反财务制度等行为,或是管理者对下属管理不善,存在会计岗位责任不清,“一人多岗”的问题比较严重。一些管理者为减少自身工作的麻烦,向下级过于放权,并且缺乏必要的监督约束机制,单位在进行重大决定方面很少征求内部人员的意见或未经过比较权威的科学论证,导致决策与实际不相符,出现业务活动不合法、不合规及存在资产安全完整受到威胁等问题,影响单位财务信息的核算。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管理者层具有风险的控制意识,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于推进法律建设的重要性,对于保障社会民生和谐的重要性,并带动工作人员提高内部控制的全面认识;其次,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可以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遏制腐败现象的,才可以将预算、收支及采购、管理、监督等等纳入统一的控制体系,实现单位业务范围的全面监管,保障资金的安全并且有利于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才可以从源头上对腐败现象加以控制,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
三、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有效措施
1.准确把握关键点
内部控制指的是行政事业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防范与管控。行政单位从属于国家行政机构,其需要对国家负责,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是否合乎法律的需求,并且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有效遏制预防腐败现象。这便是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建设的前提。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按照建立预算为主,监控管理为辅的内部控制体系的要求,全面进行绩效预算的改革,才能保证预算编制的真实,同时也是需要将执行与监督进行严格分离,最终可以形成完善的预算编制体系,完善监督及评价的过程,并及时总结预算相关经验,严格控制资金分配这一关键点,切实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将每一份支出用在刀刃上。
2.加强调查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层需要对内部各项业务进行充分的掌握及了解,对各个部门的负责人、机构部门的人员设置进行了解,了解部门的相关责任及权利,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及绩效反馈情况,并在掌握基础情况之后结合内部存在的各种管理问题进行统一的解决,针对实际情况制定更为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重要环节建立起监督防范的机制,并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对单位各项业务的工作环境进行风险点的查找,找出关键控制点,以便可以有效采取合理的解决方案。
3.加强机构建设
这主要是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组织机构,建立起核心的组织。单位内控建设的关键便是需要强有力的管理者,才可為整个单位的业务活动进行全面掌控,是单位发展的关键。
4.建立起完善的监督机制
首先,单位需要强化职能岗位的分工管理,明确各个部门管理层的主要职责及权利,并需要将具体的业务内容落实到每一位员工身上,明确各个员工的业务指标,并且需要保证不相容职务的相互分离;其次便是确立授权批准控制,每个员工不得进行超越自身权限及管辖范围的工作;最后,单位需要不断加强会计系统的控制,制定符合单位发展的会计制度及岗位责任制等,明确财产清查控制,定期进行电子信息的查询及保障运行的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完成相关的评价,积极进行问题的解决。
5.完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
如今社会竞争便是人才的竞争。基于此,单位需要招聘专业素养的内部控制人员,并且建立起一支稳定、勤于学习业务且爱岗敬业的专业干部队伍。单位对敬业、积极上进的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以便可以增强其业务能力,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内部控制人员是进行控制的关键人物,应当具备专业的职业素养及良好的品质,并尽心为内部控制建设做出自身最大的努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是从内部的规范管理做起,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内部控制工作体系,努力克服困难,不断促进单位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晓菲.地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集体经济,2018(01).
2.车丽姝.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研究.全国流通经济,2017(22).
3.潘迎喜,董素.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考.经济研究参考,2016(64).
(责任编辑:王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