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事业单位成本控制问题的思考
2018-05-14梅昕赟
梅昕赟
摘 要:事业单位改革一直稳步推进,改革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有不足。成本控制对于事业单位改革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在成本控制方面,事业单位改革还需要很多人砥砺前行。资源虚耗、资金运用效率低、成本意识薄弱、核算手段落后等问题亟须解决,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事业单位;必要性;成本控制;相应对策
事业单位在我国社会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为社会大众提供科教文卫体服务中不可或缺。同时,事业单位又与企业不尽相同,它既不像民营企业一样完全参与市场竞争,又不百分百地依赖国家财政支持,所以事业单位成本控制的复杂性与特殊性不言而喻。成本控制在企业经常被提及,其目的就是使得企业成本最小化,从而为企业带来最大利益,通常会涉及企业的全部活动,包括经营方案的选择、决策的制定等。在深化改革大大背景下,如果能将企业的成本控制理论因地制宜地运用到事业单位中,将会使事业单位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一、事业单位开展成本控制工作的必要性
(1)进一步深化改革、缓解财政压力的需要。事业单位作为一个为公众提供服务的非营利机构,其主要资金是以财政拨款为主,在事业单位不断进行纵深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更要加强自我建设,在保证社会利益的大前提下,增强成本管理与控制能力,减轻财政压力与负担。
(2)进一步提高效率发挥资源最大效用的需要。事业单位以对成本的控制来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提效与提质同时并进。同时,将事业单位节约下来的资源投入其他相关领域,让资源获得有效安排,便于资源价值充分发挥。
(3)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建设节约型政府的需要。进行成本控制可以提高事业单位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形成一种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氛围。为打造节约型政府创造了一种文化环境,即“控成本、提效率”文化环境。如果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种文化环境更有利于事业单位相关部门以及职员的长足发展。
(4)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需要。由于事业单位分为不同的种类,部分事业单位加强成本控制可以增强其抵御市场经济风险的能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已经逐渐为人们所接受、理解,在经济发展转型期,改革不断深入的时代背景下,加强事业单位成本控制必会使其抗风险能力增强,也可以为事业单位进一步改革做铺垫。
二、事业单位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不足
1.成本控制意识薄弱
事业单位无法像普通企业一样将业绩量化并且充分地参与市场竞争,它非营利的性质让其成本控制长期以来存在一定的短板。各级财政、审计以及监督部门通常会重视事业单位的支出,而对于事业单位的支出投入和产生的经济效益却极少重视。部分事业单位缺乏创新管理的理念,对于成本控制意识的引导不够,而部门职员也缺乏一种成本控制意识,甚至有时候会出现故意浪费资源的情况,促使事业单位成本控制问题始终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比如事业单位办公室两面纸纸张浪费情况,在资源浪费的同时,也大幅度提升了办公的相关费用,增加运行负担。
2.成本控制方法简单
事业单位在成本管理与控制方面的方法没有适应现在的新形势,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现代企业采用成本企划、本量利分析等相对比较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时,事业单位的成本控制方法就显得比较简单,无法对成本进行最大化的控制。
3.成本控制主体不明确
事业单位在成本控制方面一直存在一种误区,认为单位的成本控制是部分人的责任,比如事业单位会计或者单位领导。然而在具体工作中,大家都应该积极进行相应管理、成本控制,积极思考如何进行成本控制以及如何进行成本控制。在部分事业单位中,各个科室、部门甚至车间班组都应该对成本控制负起责任,携起手来解决成本控制相关问题。
4.成本核算不合理
成本核算是对成本控制的检验,成本核算的结果对于决策者采用何种方法进行进一步成本控制也非常重要。因此,成本核算的合理性与成本控制的有效性也是有密切联系的。由于事业单位大多使用收付实现制,仅仅少部分运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不能如实地反映事业单位的相关业务,无法为成本控制提供有效思路。
5.预算管理与执行存在漏洞
事业单位一般会有预算,决算则是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检验。如果能在预算过程中,就能对相应的成本进行最低限度的核算,在预算执行时,成本控制才能更好地实行。由于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简单,有时候并不严格按照预算执行,从而导致事业单位成本控制的效果也大幅度降低。
三、事业单位加强成本控制的对策
对于事业单位,通常会有不同的分类,对于类型不同的事业单位,在成本控制方面应当因地制宜地采用对策,不可“一刀切”。
1.对于全额事业单位成本控制
(1)精简机构,减员减支。人员支出在事业单位支出中占据重要位置。部分事业单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因此,事业单位需要严格控制人员支出比例,在确定岗位和职员时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对于事业单位一些非合同工需要制定严格的制度。以公立学校为例,部分公立学校将财政拨款用于非特定项目,甚至出现在学校挂名却在其他地方工作的情况,这在无形中便使得财政负担加重,阻碍了事业单位成本控制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内外部控制相结合。全额事业单位不仅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内部控制体系,将财政投入与公益产出比提高,还要建立外部控制体系,让公众及相关专家监督,从而形成一个内部控制为核心、外部控制为辅助的成本控制体系。以科研单位为例,部分科研单位往往只看中科研结果,对于研究过程到最终转化为科研成果的流程中不计成本,对于成本控制这个重要环节稍有忽视,便会增加科研成果的成本。如果可以形成规范的内部控制,建立成本听证会,让在技术和成本方面有经验的專家提出意见,提高科研的产出投入比,从而更加有益于事业单位的发展。
(3)建立健全成本核算与预算体系。全额事业单位在建立健全成本核算与预算体系方面亟须加强。由于在会计核算中往往采用收付实现制,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这给相关事业单位成本控制带来困扰。对于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可以借鉴企业的宝贵经验并结合全额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来进行。部分全额事业单位存在年初、年中支出谨慎,年末疯狂进行采购的现象,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怕下一年财政补贴会降低,深究其因,还是不科学不合理的预算制度带来的。
(4)强化成本控制意识。由于全额事业单位依靠国家财政运转,导致部分单位人员缺少忧患意识,对单位成本控制重要性认识也不强,因此,全额事业单位应该多引导单位人员树立成本控制意识,在单位内部开展全员学习教育活动,让全体人员充分认识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2.对于差额事业单位成本控制
(1)构造合理的预算制度。预算对于成本控制的作用不言而喻,当单位预算合理并且严格执行后,成本控制才能显现效果,以前一期成本控制的效果为基础,才能制定下一期的预算。也可以说,它们是一个周期,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差额事业单位通常采用“部分由国家财政进行补贴,部分由自身想办法筹集”的模式。财政补贴方面采取的对应措施可以参照上述全额事业单位,对于自己自筹的那一部分,则需要采取多种方式了,而构造合理的预算制度不失为一个控制成本的好办法。
(2)将绩效考核纳入成本控制范围。与全额事业单位不同的是,差额单位是与绩效挂钩的,一般模式为“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所以,差额事业单位能否在成本控制方面能否取得更好的效果,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也是不容忽视的。但是,差额事业单位所面临的绩效考核难题也摆在了面前,比如无法将其量化、标准制定模糊、考核体系不透明等。因此,在差额事业单位中引进企业的部分绩效考核模式,借助信息系统进行多方面考核并记录,统一考核标准,让考核更加公开透明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不仅可以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体系,还可以进行成本控制,减少不合理的绩效工资。
3.对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成本控制
伴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与企业愈来愈相近,但仍具有公益性质。在解决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成本控制问题这个点上,可以将前面两种事业单位所采取的对策与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方法结合起来。
首先,在事业单位改革之前,单位普遍缺乏成本意识和管理意识,成本管理松弛。因此,要提高机关单位负责人与内部人员成本控制意识,多进行成本控制学习教育,加强廉政建设;其次,可以像企业成本控制那样,借助相应的成本管理系统,进行比较周密的成本核算,从而展开严格的成本控制。不仅可以科学合理地进行成本控制,还能够有效解决人浮于事的问题;最后,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体系,从预算中抓成本控制,从预算中解决成本控制。
四、结语
事业单位在我国一直占据重要位置,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事业单位发展将越来越适应当前经济发展趋势,其成本控制也将会愈来愈规范化、体系化、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李丽.事业单位成本控制的探讨.中国集体经济,2017(21).
2.赵冰.关于加强事业单位成本控制的思考.时代金融,2017(15).
3.李颖.事业单位成本控制分析.现代经济信息,2017(13).
4.陈林颖.浅谈如何加强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管理与控制.内蒙古统计,2013(02).
5.朱小梅.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7(12).
(責任编辑:王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