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南遗址出土瓷器窑口的初步分析
2018-05-14陈馨
陈馨
为做好南水北调中线建设工程的文物保护工作,在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办公室的指导协调下,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现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平顶山市鲁山县磙子营乡杨南行政村的杨南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时间为2010年3月初至12月,发掘面积达4500平方米,是一处以汉代和宋金元时期为主的大型古代文化遗存。
杨南遗址出土的宋金元时期的瓷器品种极其丰富,大类就有白釉、黑釉、青釉、柿叶釉、影青釉、三彩釉、绿釉、黄釉及孔雀绿釉等。其中每类中都有若干小类,例如白釉瓷类中还包括白釉刻划花、珍珠地划花、白釉黑口边、白釉酱(黑)彩、白地黑花、白釉绿彩及白釉红绿彩等。面貌多样,按风格有磁州窑类型、临汝窑类型、钧窑类型、汝窑类型、景德镇窑类型以及定窑类型等,但通过比对,可以发现绝大部分瓷器应来源于附近的鲁山段店窑或与此风貌相近的诸窑口。
段店窑,又称鲁山窑,位于鲁山县梁洼镇段店村,其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洛阳到南阳这条重要的商业通道上。杨南遗址位于其东南方,直线距离约25公里,按南下东行距离34公里,大致为徒步7个半小时的路程。
段店瓷窑遗址面积20万平方米,废品堆积厚约2米,最厚处达5米以上,很可能是河南规模最大的古代瓷窑群。经多次调查以及1986年、1990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对其进行的两次小规模田野发掘,获得大量的瓷器标本和窑具,发现该窑自唐朝初年起烧至元代,生产瓷器品种齐全、花色繁多,其中就有花釉瓷、黑釉瓷、青釉瓷、白釉瓷(白地黑花瓷、珍珠地刻花瓷)、黄釉瓷、酱釉瓷、钧瓷、汝瓷、绞胎、绞釉、三彩等十余个系列、数百个品种。虽然段店窑址未见大型报告问世,仅参照少数几篇发掘简报与相关文章,我们就可以发现杨南遗址出土瓷器中,除花釉瓷器外几乎每一器类物都能在段店窑中找到相似或近乎一致的产品。
如,杨南遗址出土的二期Bc型白地黑花瓷碗,尤其是T2513①∶2的形制与段店窑的黑边白釉瓷碗形制基本相同。除了外形相似,段店窑出土的这件瓷碗内底,也是在施釉后,将碗心釉刮掉一周,形成涩圈,报告又称“碗脐”,为叠烧,烧制工艺也颇为一致。
二期Ca型Ⅰ式白地黑花盘,尤其是标本G50∶1与段店窑出土的白地黑花盘形制相近,均为近直口斜弧腹,外壁施半釉,内壁施满釉,并在内壁盘口以下一段位置墨绘一周粗线圈,因非刻意不讲究严格规整而有一气呵成之感,并在盘心绘画以折枝花卉。
一期的白釉酱彩双耳罐Ⅰ式标本H265∶11与段店窑Ⅵ式罐相似,器上腹部均是用黄褐釉点成梅花点组成的菱形图案,是段店窑北宋中、晚期或再晚的作品。而白釉绿彩或白釉酱彩这两种装饰手法常见于北宋时期。
黑釉器中,一期Ba型Ⅰ式碗如T3614②∶02(图7)与同期Aa型Ⅰ式盘如T2512②∶020 的装饰与施釉方式与段店窑出土碗盘也近乎一致。
二期D型黑釉小瓶的标本D1∶2与段店窑出土的黑釉小瓶形态近似,二期黑釉执壶标本T2213③∶14虽残但形制也与段店窑出土的黑釉执壶相近。器盖中二期Ac型T2512②∶030、C型F7∶011与一期Ba型Ⅰ式标本T3213④∶17和段店窑出土的黑釉器盖也颇为相似。杨南遗址出土了一部分黑釉酱彩瓷,这种装饰又称铁锈花,而在鲁山段店窑产品中也有这类装饰风格的瓷器。
杨南遗址出土有一定数量的黑釉凸线纹瓷器,凸线的组合有一线、二线、三线、满线,这种类型在北方很多窑口都有发现,而在鲁山段店窑,线的组合一般采用“满线或一线、二线、四线组合”,这与遗址出土凸线纹瓷器相符,不过未见混合分组的凸线纹瓷器。
另,跳刀纹瓷器在段店窑址也有发现,可惜未见图片。例如A型黑釉白口边钵从遗址第一期延续到第二期,其中与T3413③∶06、H140∶1类似的器型和装饰在当阳峪窑址亦有发现。
青釉瓷中一期的A型、Ba型青釉碗、A型青釉盘,这类印花青瓷明显具有模仿耀州窑印花青瓷的印记,除了鲁山段店窑,在河南众多窑场也均有烧造,例如临汝窑、禹州钧台窑等。然而,遗址所出Aa型青釉碗,尤其是标本T3413③∶09与段店窑出土的青瓷碗在造型与纹饰上几乎一致,均为内壁印有缠枝菊花纹,碗心为团菊纹,外壁用刀刻成直线折射纹。
三彩器中,二期A型三彩枕中的标本T2512③∶015与段店窑出土三彩枕及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出土三彩枕均呈腰圆形,且纹饰风格近似。
遗址二期出土三彩虎形座枕残片以及黄釉枕标本F6∶1与段店窑出土三彩枕的虎形基本一模一样,也均是以黄釉为基础釉。
柿红釉瓷器在北方窑口有普遍烧造,最为有名的是河北的定窑、磁州窑、陕西的耀州窑。杨南一期出土的Ⅰ式柿红釉盏,尤其是T2512②∶016,与段店窑出土的“酱釉”碗均为侈口、尖圆唇,制作精致。外壁施釉至圈足根部或至圈足壁上,釉面光亮。段店窑报告者说:“在酱色层下隐隐显露着黑色的釉彩。”所谓黑色釉彩是否与一期A型柿红釉碗标本H309∶01反映的是同一情况则不得而知。
杨南遗址出土有一定数量的青白瓷,虽然在河南本地窑口,如1973年至1974年河南省博物馆对禹州钧台窑的发掘就发现有青白瓷产品,也在新安窑采集到以及在临汝严和店窑址也出土过青白瓷产品,有专家认为河南窑场亦有能力烧造青白瓷。但杨南遗址青白瓷出土数量较少,而且从其胎质细腻、洁白,瓷化程度高,釉色莹润等方面,可以发现与景德镇湖田窑场出土的青白瓷吻合度更高,即使不能断定就是景德镇湖田窑场的产品,至少也应属于南河一带窑场生产的产品,应该并非河南本地所产。
杨南遗址出土的一期白瓷钵标本T2408④∶5,为直六瓣花口,口芒、尖唇,腹部有六道瓜棱,通体施釉,釉下施化妆土,内腹及底刻划莲花纹,一莲叶衬托两朵并蒂莲。其形制与纹饰和日本大阪市立陶瓷美术馆藏住友集团寄赠的北宋时期“白釉划花莲花纹洗”极为近似,只是日本所藏白瓷洗釉色为典型定窑象牙白,芒口处包裹一圈银覆轮,且不知釉下化妆土的有无。
由上可知,杨南遗址出土大部分瓷器可能来自距离遗址最近的魯山段店窑,但河南窑址之间相互影响,生产同一种品类、同一器型的情况也比较普遍,尤其是平顶山地区窑口众多,如汝州市的张公巷窑址、严和店窑址、东沟瓷窑遗址以及宝丰县的清凉寺汝瓷窑址等分布都比较密集,禹县的钧窑也距离不远,所以杨南遗址出土瓷器应该也不能排除是其他河南本地窑口产品的可能性。而来自较远距离的外地,如河北定窑、江西景德镇窑等外来瓷器则数量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