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生命的静观
2018-05-14陈勇
陈勇
【摘要】莫兰迪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有一部分作品的重点在于描绘生命世界中的微观生命,而笔者就主要根据莫兰迪创作的与微观生命相关的画作进行本文的撰写。本文阐述的重点在于莫兰迪对于细小的、容易被人忽略的微观生命世界中物象的静观态度。笔者通过文献研究法研究了艺术领域中生命微观艺术创作的相关资料,具体分析了莫兰迪的作品和艺术创作手法,通过分析莫兰迪的生命微观艺术创作,从而得出生命在时间长流中的印记,以及莫兰迪作品中微观生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永恒性。
【关键词】绘画作品;莫兰迪;莫兰迪;自我艺术
【中图分类号】J232 【文献标识码】A
不管是在文学领域还是在艺术领域,生命永远都是创作者们灵感的来源。生命就是存在于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正因为万事万物的存在,世界才能焕发出如此耀眼的光芒。尽管人类在世界上属于一种存在中心,但是观察世界不仅仅是观察人类群体,而是将万事万物都当作观察的主体。从广义上来谈,微观指的是从小的方面来观察,而宏观就是从大的方面来观察。笔者在本文中主要研究了微观生命中的静观,通过莫兰迪的作品来阐述静观的相关概念与内涵。解读莫兰迪这位艺术家,需要从他的作品出发,然后去发现其蕴藏在作品中的深层含义。本文首先介绍了莫兰迪的生平,然后重点分析莫兰迪的艺术创作手法,并且结合莫兰迪的相关画作进行分析,阐述莫兰迪在画作中对于生命的认知,以及显示出的微观生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永恒性。
一、莫兰迪生平概述
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新科技的使用逐渐成为当时社会生产生活的主流,而在新科技的促进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意识形态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艺术领域来谈变化,传统形态的欧洲艺术逐渐被淘汰,而现代形态的欧洲艺术逐渐成为欧洲艺术领域的主流。除此之外,在后印象主义之后,欧洲的现代主义也开始显现,而此时的艺术形式与艺术内容也发生着较大的革新。在这样的背景下,莫兰迪呱呱落地,于19世纪90年代出生于意大利北部的小城镇波洛尼亚。在20世纪初期,莫兰迪在波洛尼亚学院主修人物画,学成过后在波洛尼亚小学当美术老师,主要教授素描和版画课程。
莫兰迪在探索自身绘画风格初期时,也是十分迷茫。莫兰迪最开始加入了形而上画派,通过观察形而上画派的绘画技巧和风格,努力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加入形而上画派之后,莫兰迪将绘画的主体放在生活中常见的瓶瓶罐罐身上,并且莫兰迪一生都在结合日常生活与自身审美爱好来探索自身独有的艺术风格。在20世纪30年代,波洛尼亚美术学院将莫兰迪聘为铜版画教授,并且莫兰迪在1948年获得了威尼斯双年画展的一等奖。莫兰迪从波洛尼亚美术学院退休过后,依旧坚持绘画的道路,最终在1964年6月18日与世长辞。
在莫兰迪的绘画当中,能够看出其自身具有的淡泊气质。莫兰迪自身性格比较低调和内敛,并且其对于生命和人生,一直都是一种静穆的态度,这种态度也促使他不断专注于探索绘画艺术领域。通过不断的探索,莫兰迪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就是一种对微观生命的静观,并且莫兰迪也达到了一种淡泊、凝定和永恒的人生境界,让人羡慕。
二、莫兰迪绘画作品和自我艺术创作的形式分析
(一)水平线构图、多点透视
水平线构图在绘画艺术领域被多次使用,其最为成功的范例就是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在水平线构图的范围内,平视角度的描绘在绘画艺术领域中使用时间最长也最广泛。平视角度是人类最常用的观察视角,这是人类了解世界和空间最基础的视角,而在创作作品时合理运用这一视角,更能抓住欣赏画作的人的视线。波士顿美术馆收藏有莫兰迪的静物油画。
通过观察这幅静物油画,能够感受到静物似乎就真实存在于我们的目光所及之处。在静物油画中,物象被莫兰迪放置在画作的水平线构图的中心位置,而显现物象的空间厚度主要通过两侧的边缘线和投影来实现。通过平视视角来进行作品的创作,能够增加作品的真实性,并且能够表现出莫兰迪想要表现出的静穆的氛围以及画面的美感,让人如同面对真实的美景。莫兰迪自身就是一位淡泊、低调的人,使用平视角度进行创作,画作带给人的感觉就是淡泊、低调的,就如同艺术家给人的感觉。莫兰迪在创作画作时,也在描绘自己的生活状态和生命状态。
(二)笔触、灵性的笔法
笔触的概念比较简单易懂,就是画笔在画纸或者画布上留下的痕迹或者笔记。以塞尚为例,塞尚在创作时的重点在于表现物象的重量感、体积感和空间结构,并且还会突出物象身上发生着和发生过的印记。莫兰迪在创作时受到塞尚的影响,故而,莫兰迪也善于用筆触去描绘事物,但和塞尚不同的是,莫兰迪善于使用不张扬、沉稳有力的笔触。
2016年10月,在杭州光达美术馆展出了莫兰迪的作品。通过观察可以看出,画中使用的笔触十分灵动与清晰,并且在画作的边缘处也能看到艺术家的用心,有开有合的边缘笔触让画作变得栩栩如生,并且整幅画作的笔触都如行云流水、人性十足,笔触的分配也极为合理,让整幅画处于一种恰好的临界状态。莫兰迪在使用笔触时,注意在笔触间留有一定的空隙,增加了画作笔触的层次感,并且使用不同的笔触方向,后压的笔触也能增加画作的灵动性。
(三)色彩的魅力
在莫兰迪的绘画用色方面,莫兰迪主要通过颜色的合理使用,凸显出绘画所要展示的氛围。色彩的运用与画家的心理状态息息相关,并且色彩的合理运用能够制造空间远近和物象立体感。莫兰迪在作品中使用的色彩受到文艺复习早期壁画色彩以及艺术家自身性情的影响,并且他重视物象本来的固有色,然后通过冷暖色彩的调节来进行画作的创作。莫兰迪在后期的作品中主要使用色调较暖并且颜色相近的几种固有色,并且将白色与黑色与这几种固有色进行一定比例的混合,创造出独具一格的画作。莫兰迪此时的作品中的主色调具有历史沉淀过的悠久感,并且画作中会适当点缀一定的纯色,而画作的背景又是浅灰色或者白灰色色调。
三、微观生命的静观
(一)物象的超越
在早期,对于绘画作品的评价在于画作与临摹物的相似程度,越相似得到的评价越高。但在如今,不能用是否相似来评价画作,需要根据画作自身所表达的内涵、创作手法等多方面来进行综合评价。在创作中将光影、色彩、形状、空间等发挥到极致,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令人赞叹的惊世之作。莫兰迪将日用瓶罐作为描摹的对象,对于这种朴实物象的描绘,莫兰迪主要从抽象的角度进行物象的描摹,利用平视的角度表现客观的物象与自身主观的情感。
(二)凝视与触动
艺术作品都有各自存在的独特性,他们的独特性在于其所蕴含的作者的内在思想和作者使用的外在技艺。莫兰迪本身就是一位宁静、淡泊的人,故而,他所创作的画作也有一种宁静的气息。莫兰迪利用独特的艺术形式营造画作的画面光线以及完整的形式性,并且在画作中融入一定的意大利传统湿壁画的形式。当欣赏者独自在封闭房间欣赏莫兰迪的画作时,在安静的环境中凝视莫兰迪的画作,能够感受到他想要呈现给我们的宁静与流动的世界。欣赏者能够通过他的画作感受到静物上粘附的蒙蒙灰尘,一丝温暖的金色光线透过百叶窗,洒向斑驳的桌面和器物,此时,时间恍若静止,但是思绪还在不断飘远。这是欣赏者们观赏莫兰迪画作时常常会有的心理变化过程。
(三)生命真实的体悟
生命都是由细胞组成,其物质组成都大致相同。人类与其他物种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人类有思维,能够思考,并且拥有自己的精神世界。人类既有物质追求又有精神需求,由此可以看出精神世界和物质内容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笔者在进行绘画创作时,一片树叶、一块顽石、一把琴都能够成为我创作灵感的来源。从而,就通过想象,树叶就能成为一艘帆船,或者又是一只兔子;一块顽石是一把剑,能够削铁如泥;焚香炉里的袅袅轻烟,唤起的是古琴所传递的音符,在这些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生命的愉悦、惊喜以及时间留下的印记。
四、结论
莫兰迪在进行创作时,喜欢带着平和的心态,在作品中蕴含自己想说的话,与画作欣赏者通过一幅画来进行对话和思想碰撞。他借鉴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的壁画创作手法和形而上画派的创作风格,创作了表现淡泊、安宁、永恒的画作。笔者重点阐述了莫兰迪画作中表现的微观生命的静止,例如物象的超越、凝視与触动等,从这些方面能够感受到莫兰迪在创作中自身的宁静状态。生命在某一天会终止,那我们就更应该仔细观察和感受我们的生命,就像莫兰迪一样,带着静观的态度,让自己的生命焕发出别样的光芒。
参考文献:
[1]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增订本)[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2]何政广.莫兰迪(世界名画集)[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3]许江,焦小健.具象表现绘画文选[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