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造境对美术馆展览陈列的重要性

2018-05-14刘晴明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5期
关键词:场景美术馆意境

【摘要】美术馆作为公共文化设施,承担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面向未来的文化觉醒,展览又是这个载体的直接表达方式,同时是学术的价值体现。造境不仅仅是在展览成列中制造实实在在的实景,而且要营造出实景背后具有绘画美学所拥有的意境。

【关键词】场景;意境;美术馆;光;色彩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一个美术馆积累了国家的文化精神财富,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大使命。通过美术馆的陈列展览能够让观者了解我国灿烂的文化传统,从而增强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也符合当下十九大的精神指示。在展览中要有“境”的营造,是从实境的角度谈展览,然后通过实境上升到意境。绘画中意境并不是机械的制造、描摹对象,而是用笔墨、色彩、布局等元素排列组合再加工来创造一个崭新的世界,达到一个美的艺术境界。

一、场景对境的营造

场景的合理运用对境的营造也是至关重要的。中国画的造景并不是直接地将自然之景复制到画面中,而是有所拈取、有所取舍。用写来的景色转换成自己的笔墨,来传达心中之境。展览策划也应当不受视点的限制来营造展览陈列之景,运用绘画手法中的“藏”。如马远的《踏歌图》中,近景几个老翁手舞足蹈,用精细的笔墨描绘饮酒归来欢歌笑语之态,郁郁葱葱的禾苗遍布其间。远景突兀陡峭的山石,山谷里茂盛的松柏,楼阁掩映,布局恰到好处。缥缈的运气把近景与远景间隔开来,不见山脚,因此山高而又虚灵,庙宇的楼阁时隐时现。不仅凸显寺院的幽静,又表现脱离尘俗的雅致。展览与绘画类似,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打破艺术的想象,更好地诠释出了展览内容的内在美。引发观众具体、丰富的空间境象,突破特定时空展览的局限性,意境就油然而生。

实景类场景,2017年北京画院美术馆《笔砚写成七尺躯》这个展的“画中红袖今安在”部分的造景。一进展厅眼前为之一亮,仿佛置身于古代家中,通过木栏栅望见一位古代女子亦坐在树旁吹笛,悠扬的笛声传入耳中。在边上又投身出一只彩蝶飞舞,诗情画意一下就在脑中浮现。一静一动,把境营造得相得益彰。中国美术馆往年做的“民间美术陈列”中,展厅四周挂上红灯笼,天花板上吊上中华龙,这些独具中国特色的元素,一下把年味的境给体现出来了。常熟美术馆在固定陈列上做过,像《温文肇始——温肇桐文献资料展》,在门口放了十几麻袋的鹅卵石,铺在了展厅内象征老教授硕果累累,在鹅卵石中间造出S型的步道象征他一路的理论研究。刘商英油画展中,画家要求做了一个类似苏州园林的带窗的展墙,透过窗来看他的一幅画,来营造园林的意境。以后常熟美术馆在条件充裕的情况下也可以尝试一下,比如本地画家以山水、花鸟为主,在办山水为主的画展时候,在厅中摆上假山石或者小的带有石的盆景置于画的边上,可以以景观画,再以画观景,这样的境就生动有趣。

互动类场景,中国美术馆的国际新媒体艺术展的《正在现场转播节目的艺术学校》观众可以进透明的容器感受龙卷风的顿起旋转,来感受自然力量的境;《听鱼儿歌声》观众可以站在一定距离喂食相关食物给金鱼,这种关爱生命的境是多么美好啊。北京天文馆做得更好,最大的亮点就是如何让孩子了解黑洞这个概念,因为黑洞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如果只是配图的話教育效果一定不理想,所以,天文馆做了个漏斗的模型,让孩子们用打台球的方式做游戏,看打出的台球是怎么样掉进黑洞的。常熟美术馆在这方面是没有的,以后再做公共教育展览时候或许可以用简单的方式尝试一下。比如让儿童理解泼墨画,直接讲解的话这个境就出不来,可以铺张大的吸水布,以水代墨,让更多的儿童来“泼水”,理解泼墨,既环保又直接。

感官类场景,北京画院美术馆薛良老师曾经谈到发糖让观众尝然后参观的案例。这样造的境是多么的全面、立体、直观。当然不能把“这块糖”给搬到常熟美术馆,而是可以利用其他感官来造境,在山水类的展览播放音乐如《高山流水》等,观众未进厅先闻声,这样葱翠的山林,坚硬的石块,溪水潺潺的境就在他脑中浮现,在下面看展过程中印象更加深刻。花鸟类展览,可以播放鸟叫声,摆放鲜花或者喷撒香水。通过刺激听觉、嗅觉,使观众加深展览的理解,意境也就出来了。

二、光源对造景的营造

色彩是因为有了光才会有色彩,光对色彩的影响是巨大的。即使是同一种色彩,但是光源不同,那么所反射出来的色彩也就不同。比如一张白纸,在太阳光照射下就是白色的,但在灯笼的照射下就泛红色。这就是说物体在太阳光照射下,显示的是固有色;在其他光源色的照射下,物体的颜色是固有色加光源色。人工光源的照射主要集中在展品上本着还原作品固有色的原则,利用好色彩的象征和联想,营造出好的境。现如今,光学科技极大发展,各种各样的灯也是丰富多彩,也给展览陈列一个广阔天地。要求展厅中要避免炫光的出现,合理利用点光源和散光源以及灯箱的运用。点光源让人可以集中注意力,力量感更强大,国外一些馆的雕塑、油画擅长点光源。散光源运用得当,能够产生柔和舒服的效果,唯美的特殊意境也就随之出现啦。散光在资料展和内环境中可以运用。合理利用天光也能够产生出其不意的境,谈到有个犹太人灾难的展叫“希望”,在一个黑暗的小屋里开了一个小窗,在那里停留一会就能感受的那个主题的意境啦。光源也得要注意方向,一般性的展览由上往下打就可以啦。但是碰到特别具有历史感的雕塑时候,一个汉代、唐代武士雕像向上打灯就比向下打灯,营造出来气势更浓、更具有古中国那种大气磅礴的厚重感。还有皮影、剪纸,从后方打灯就比前方打灯所产生的境的意味强烈这需要灯箱的配合。不过常熟美术馆现在还不具备那么丰富的光源,只有有效利用点光源和散光源,推敲入射角度。多种光源、多个方向是以后的发展方向,相信不久的将来可以实现。

三、安全和后勤是造境的保障

不管是造实境还是意境,一定要有安全和有序的后勤。这就要求消防安全、展厅安全、物业操作安全。具体要列出安全明细,严格要求并且实施。

布、撤展的安全是对造境与否最重要的一环。常熟美术馆硬件和理念跟其他馆有差距,但这安全意识绝不逊色。卡纸装裱讲究整洁,尺寸准确,反面无污物。装画同样小心翼翼,无裱边的话要进行宣纸包边再固定安装。中央美院美术馆的郭红梅老师曾经谈到,震动是对作品最大的损坏,再怎么保护也不好弥补。在布展时候,我们都会用铺上减震泡沫纸运输车来装画,到展厅在铺上泡沫纸定好位置后再放画,尽量减少二次搬画。

良好的后勤保障是对展览造境最有力的支持。自从参观了中国美术馆的储物中转间,他们展柜区、工具区、灯具区、多媒体存储区分布合理、摆放有序。里面的吴鹏老师展示了国外同行的后勤资料,他们更加有序、科学、实用,像工具车的划格,操作间的合理利用,螺丝分类之细。常熟美术馆也有向这方面发展。现在三个中转间,一层射灯区,二层镜框展板区,三层常用镜框区,四层多媒体储存和展柜,外加一个装裱开卡纸区,合理有序的利用会让常熟馆更科学、秩序、实用。

陈列展览也同艺术流派一样,唯有多种风格、多种流派的竞争,才能吸引层次不同的观众,全是一个模式一副脸孔一种腔调的陈列展览,不要说观众不看,就是主办者也会感到乏味。就像北京画院美术馆薛良老师说的那样——美术馆展览怎么可以没有自己的特色,展览陈列中所涉及的造境就不能不成为展览艺术工作者所研究和钻研的问题。我们提倡在陈列展览风格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样会吸引更多的人倾心于陈列展览,把陈列展览作为国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总之,造境在陈列展览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这些作用要靠所有工作者的共同实践才能真正解决。展览陈列艺术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需要有一个艰苦的探索。这个过程给展览设计工作者提供了广泛的用武之地,提供了发挥个人想象和个人创造的广阔天地。所以,只要肯钻研、勇攀登,在展览陈列工作中一定会做出辉煌的业绩。

参考文献:

[1]宗白华 . 美学与意境 [M]. 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09.

[2]马海英. 江南园林的诗歌意境 [M].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

[3][荷]艾迪玛,李鹏程,译. 如何参观美术馆 [M].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4]汉宝德 . 美学漫步 [M].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

作者简介:刘晴明,男,江苏常熟人,本科,毕业盐城师范学院,文博馆员,研究方向:美术学、油画创作。

猜你喜欢

场景美术馆意境
春色满园
美术馆
美术馆的怪物传说
场景传播视阈下的网络直播探析
汉语语篇英译中词汇场理论和框架理论的应用研究
场景:大数据挖掘的新标准
《远大前程》的哥特式解读
一朵花的意境
美术馆里遇到的数学
加州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