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在城市剧院中的传播

2018-05-14王雨竹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5期
关键词:传播

【摘要】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因为独特的区域特点、自然气候、民族风情等形成了自身所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民族性的文化特征是整个少数民族经过长期的积累、演变进而沉淀下来的特殊文化载体,在整个民族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传承和发展,则是众多研究者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所以,本文以论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在城市剧院中的传播作为重要研究对象,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更有效地促进少数民族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城市剧院;传播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具有的特点

(一)中国少数民族艺术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中国少数民族的舞蹈丰富多彩,例如朝鲜人民的长鼓舞、内蒙古人民的安代、傣族人民所表演的孔雀舞、壮族人民所表演的扁担舞等,有十多种;具有地方性少数民族演唱的艺术表现,例如青海人民的“花儿”、维吾尔民族的“木海的花儿”等;少数民族的戏曲艺术同样具有很多种,例如白剧、壮剧以及漫汉剧等;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少数民族的民族美术精品,例如白族人民的碑刻、苗族人民的蜡染以及土家族人民的印花等。

(二)“原生态”在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体现

在少数民族艺术表现当中,不管是音乐艺术,还是美术、舞蹈,又或者是饮食文化等,都是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之下进而产生的一种对生活最为真实的表现,这种特殊的表现却并不仅仅只是在特定的经济发展当中不断积累而来的生产、生活所構建出的具体的文化精神所在,也是通过一种能够真正融入传统文化进而进行表现的,这也是不同的民族在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之后进而演变出来的一种特殊性的、具有精神特点的重要产物,是一种特殊的具有生命性与原生性的特别性的表现形态。在中国,许多少数民族都能够与汉族文化相融合。许多的民族历史当中都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字表现形式,并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典籍。例如,蒙古族当中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以及藏族当中的《格萨尔》被称之为我国少数民族当中的三大“英雄史诗”。

(三)少数民族艺术所表现出来的地域性特点

在中国,不管是什么样的地方,都有少数民族聚居。由于所处地域的不同,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地理环境等,使得不同的少数民族都呈现出各不相同的地方特点,进而也使得不同的环境特点造就了各不相同的一些民族文化特点。在这些少数民族文化的表现当中,有的是体现沙漠文化特征的,有的是体现隔壁文化特征的,有的是表现草原文化特征的,同时还有的是表现渔猎文化特征的等。这些别具一格的自然环境以及独具媒体的文化条件,促进他们能够形成自身所独有的一种文化体系。例如蒙古族居民,主要是游牧在草原当中的一种以游牧为生的民族,也正是因为他们所生存的环境,进而产生了蒙古族独具魅力的游牧文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域环境以及不同的区域特点,使少数民族文化具有相应的特点与独特性。

二、国家大剧院的基本概括

(一)国家大剧院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情况

对于中国的国家大剧院而言,所在地是在首都北京,具体是位于人民大会堂的西半部分,在2007年的时候修建完成,总占地面积为11.89万平方米。这一工程建设是面向21世纪修建的最为宏大的,而且最具典型特征以及标志性的重要建筑,是有效地对首都北京所具有的功能进行完善,对其文化艺术事业进行提升、满足不同人民文化需求的重要保证。

(二)国家大剧院室内的整体布局

在国家大剧院的室内空间布局当中,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剧场,中间的是歌剧院,最东侧的则是音乐厅,西部的是戏剧场,南门的西侧则是小剧场等等,四个剧场在整个空间当中表现的是一种完全独立存在的,但是又可以通过空中的走廊相互贯穿起来。在歌剧院当中,主要是上演一些歌剧以及舞剧等大型的文艺演出。在国家大剧院当中的音乐厅则主要是在歌剧院的东部分,以演出大型的交响乐或者是民族乐为主;戏剧场则主要是进行警句、话剧以及民族歌舞所用,是整个国家大剧院当中最具民族化的一个重要剧场,能够充分营造出一种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分为。独特的伸出式台唇设计与中国传统戏剧表演相吻合。小剧场则主要是位于国家大剧院南门的西侧,一共可容纳550位,在这当中可以提供室内音乐表演、小型的独奏或者是独唱、小剧场话剧等表演。

三、国家大剧院发展的主要宗旨

(一)使之成为对艺术教育进行普及的重要引导者

对于中国大剧院而言,主要是面向大众的一种具有开放性特点的文化传播载体,是一种能够肩负着和承载着众多文化内容、文化精神的重要体现,因此,在对中国大剧院的构建当中,应当不断朝向一种多元化的理念进行发展,并且通过各不相同的一种方式进行表现,例如举办大型的讲座等,促使艺术教育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引导全国人民提升文化综合素质。

(二)营造一处融合中外文化的综合性交流大平台

在国家大剧院当中,针对艺术进行交流是否活跃或者是平凡,能够体现这个大剧院是否具有良好的生命活力。然而,较强的生命活力是一个大剧院是否能够在整个世界当中占稳脚跟的重要保证,所以,对于国家大剧院的未来发展来说,要不断地引入不同的文化交流,进而将各国优秀的文化艺术积聚于此,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将“引进来”与“走出去”进行有效结合。除此之外,还能够为这些优秀的剧目提供良好的舞台,进而向外界进行展示。

(三)努力成文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发源地

国家大剧院需要进一步转变传统的发展思路,要以公益性作为其发展的重要基础,以市场经济为自身发展的重要指向标,不断增强其内在的创新能力以及整个产业的辐射能力,努力成为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通过开展和发展多种方式,进而对本区域当中的文化产业予以拓展,形成以大剧院为品牌核心,进而辐射众多相关的企业,引导文化产品后期的发展方向,增强对文化的创新精神,进而保障文化创意产业后期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四、以剧院为传播媒介的重要发展宗旨

(一)根植于人民之中,面向人民大众

大剧院作为一个融合制作、演出和公益性与一身的重要载体,主要是面向大众进而展现出一种开放性的文化场所,大剧院将坚持以为最广大人民服务作为最重要的宗旨以及表现主体,以注重对民族精神、民族素质进行提升为根本,进而创建出的一种具有多样化的艺术教育新途径。

(二)“艺术性”的发展宗旨

这一艺术性的发展宗旨,则主要要求大剧院应当不断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努力对现实生活当中的精神文化寓意体现,进而促进国际文化后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展现出人类所具有的文化艺术魅力,进而实现具有多元化的、融合性的、繁荣共存的一种表现特征。

(三)“国际性”的发展宗旨

首先,“引进来”,对于一种具有开放性质的大剧院来说,能否真正打开大门,将外界知名的艺术表演团队以及艺术文化精神融入进来,是其是否能够更进一步凸显其后期发展“国际化”的重要保证,也是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另一方面,“走出去”,借助自身作为一种特殊的舞台展示场所,能够通过这样一种开放型,将自身推向世界,并且不断以“艺术改变生活”作为自身核心发展的重要理念,进而充当艺术教育普及的重要指引者,促使整个文化创意产业获得更有效地发展和推进。

参考文献:

[1]李虹,刘志军.传播心理学视野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传者与受者关系新思辨[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5).

[2]徐虹.剧院应如何引领演出市场[J]. 艺海,2011(05).

[3]高尚學.艺术传播与艺术的产业化发展关系研究——以广西民歌艺术的产业化发展为例[J].百色学院学报,2011(2).

[4]马萱,韩学周.普及音乐、舞蹈和戏剧——论国家大剧院发挥公共艺术教育职能[J].音乐创作,2009(3).

[5]冯光钰.传播学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1).

[6]周正军.民族音乐的传播与教育[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8(2).

[7]吕屏.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的少数民族艺术[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8]高璐.音乐传播媒介与原生态文化保护[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1).

作者简介:王雨竹(1993-),女,辽宁省昌图县,延边大学2016级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猜你喜欢

传播
网络谣言的产生、传播与对策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