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艺育德的践行研究
2018-05-14崔建
【摘要】文艺育德是高校贯彻“立德树人”思想的重要体现,高校践行文艺育德思想需要准确把握侧重点,进而保证“立德树人”思想的落实成效。文章以高度重视高质量文艺作品的创作、加大德才兼备艺术家的邀请力度、通过不同主题的文艺活动进行文艺育德三方面为中心,确立践行高校文艺育德的渠道,希望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能够受到启发。
【关键词】高校文艺育德;意义;侧重点;渠道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校育德工作成为当今高校最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如何开展育德工作成为摆在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最為棘手的问题。为此,文章从高校文艺育德的角度进行探索与研究,在明确践行高校文艺育德的侧重点基础上,找到践行高校文艺育德的渠道,为高校文艺育德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理论支撑。
一、高校践行文艺育德的重要意义
高校践行文艺育德思想,其目的在于通过文艺作品深层次的启发高校学生的心灵,形成“以德为先”的自我发展思想,并培养自身的思想道德修为。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大力实施,“立德树人”思想得到了全面贯彻,而如何做到“立德树人”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普遍研究的课题。“立德树人”要以育德为基础,最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践行高校文艺育德思想,在培养高校学生思想道德修为的基础上,将学生发展成行业顶尖的高等教育人才。
二、践行高校文艺育德的侧重点
(一)要以与时代相适应的文艺作品作为基础
高校践行文艺育德思想,前提条件在于要有过硬的、与时代相适应的文艺作品,这是高校开展文艺育德的核心资源。可是,从当前高校文艺育德工作的开展状况来看,文艺作品的质量不高,与时代主题相脱节的现象非常明显,这样导致了学生培养思想道德修为的需求难以满足。为此,在当今高校文艺育德的道路上,必须要以与时代相适应的文艺作品作为基础,为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等教育人才提供资源层面的保障。
(二)要有充足的、德艺兼修的人才作为保证
众所周知,高校育德工作的全面开展,不仅要有高质量的育德资源作为保证,同时还要有高水平的育德工作者进行引导,这样育德工作才能保质保量,达到培养高校学生思想道德修为的目的。而高校在践行文艺育德思想也不例外,必须要有充足的、德艺兼修的人才作为保证,确保高质量的文艺作品能够将内涵的深意表达出来,指引高校学生真正认识到社会中什么是“真善美”的一面,哪些是“假恶丑”的一面。由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并且承担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履行自己所要履行的义务。
(三)要有多种文艺形式作为文艺育德的渠道
高校践行文艺育德思想的渠道中,必须要有多种多样的文艺活动作为载体,借助这一载体发挥文艺活动的育德功能。就以往高校文艺活动开展的渠道而言,主要以文艺汇演的形式开展。汇演过程中,台上只负责将创作好的文艺作品演绎出来,而台下的学生只是作为“看客”存在,关注的重点是有没有有趣的节目,文艺汇演结束后学生内心深处很少能够受到启迪。为此,文艺活动的渠道必须保持多种类型,同时还要做到高校学生能够参与到文艺汇演节目中去,从思想上和心理上为学生带来启迪,以此保障高校文艺育德功能的全面发挥。
三、践行高校文艺育德的渠道
(一)高度重视高质量文艺作品的创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育德工作已经成为高校日常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仅要有血有肉,还要有道德、有信念、有高度,在作品中不仅体现出艺术的精湛,同时还要体现出一定的思想境界和高度。高校践行文艺育德思想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有高质量的文艺作品,而创作出更多高质量的文艺作品自然成为关键中的关键。针对高校而言,怎样才能创作出高质量的文艺作品呢?具体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在作品中体现艺术的灵魂,以及作品的教育意义。文艺作品中,其艺术的灵魂在于是否与社会主流思想相一致,是否蕴含与时俱进的价值观,这是文艺作品创作的灵魂,围绕社会主流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创作出的作品必然会有极高的教育意义。第二,作品必须脚踏实地,从高校学生的基本需要出发,确保艺术高度能够被广大高校学生所接受。在高质量的文艺作品创作中,艺术的灵魂并非是深不可测的,往往都是非常浅显、易懂和容易接受的,如果文艺作品的艺术灵魂深不可测,那么学生自然不会普遍接受,其教育意义也微乎其微。为此,在高质量的文艺作品创作中,必须“接地气”,根据高校学生最基本的心理需要来创作作品,这样才能帮助文艺作品发挥育德功能。第三,要重视文艺作品题材的创新,紧跟时代步伐。文艺作品创作的题材不能一成不变,要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时刻保持创作灵感来源的创新,这样才能创作出与当代高校学生思想发展相适应的文艺作品,为高校育德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加大德才兼备艺术家的邀请力度
文艺育德功能的有效发挥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这一重要条件就是要有德才兼备的艺术家作为引导者。从上文的论述可知,高校践行文艺育德的前提条件是要创作出高质量的文艺作品,但是,没有德才兼备的艺术家来解读这些作品,那么高校学生就很难分辨出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培养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修为也自然无从谈起。而这些高质量的文艺创作往往来自于德才兼备的艺术家亲身指导,在文艺作品中蕴含了“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面,是高校践行文艺育德的最好题材。
为此,高校应该重视德才兼备艺术家的邀请力度,从多渠道展开邀请工作。主要的实践操作包括三个部分:第一,向国家级文艺团体中享有“德艺双馨”称号的老艺术家发出邀请,针对所创作出的文艺作品进行指导,并揭示文艺作品中所蕴含的“美”,为培养高校学生思想道德修为提供强有力的引导作用。第二,向各地方享有崇高声誉的老艺人发出邀请,诚邀他们为高校育德工作创作有针对性的作品,同时指导该作品的演绎,为高校学生真正从内心体会到“真善美”“假恶丑”提供思想层面上的指引,从而助力高校文艺育德的践行效果。第三,要向社会中有公众影响力的青年文艺团体发出邀请,并借鉴文艺作品的创作手法,指导高校创作出更多高质量的文艺作品,帮助高校学生在思想层面正确认识到生活中存在的“美”,面对生活中存在的“恶”应该怎样去抵制,进而帮助高校学生提升思想道德品质。
(三)通过不同主题的文艺活动进行文艺育德
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学生在不同的生活状态下,以及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下,思想道德素质水平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传统的高校育德方法并不能满足每一名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具体要求,只有通过切实参与实践活动才能达到每一名学生都能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而开展不同主题的文艺活动,恰恰是最为理想的选择,同时,践行文艺育德思想的效果也会得到保证。主要的操作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文艺活动的主题要保持多样化。大学作为一个“微型社会”,脱离父母的学生往往会在思想道德方面迷失自我。为此,在文艺活动的主题上既要包括爱党、爱国主题,同时还要包括奉献、友爱等主题,从而让高校学生能够在文艺活动中得到思想启发,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修为的培养。第二,文艺活动的开展形式必须以互动为主,提倡全员参与体验。从以往高校文艺活动开展的形式来看,台上与台下的互动少之又少,学生参与文艺活动往往是出于“看热闹”的心理,这显然不利于文艺育德。为此,高校文艺活动的开展形式应以互动为主,让全员都参与进来,确保在文艺体验过程中受到文艺育德,在提高学生思想境界的同时,培养高校学生的道德修为。
四、结论
高校践行文艺育德思想是一项极为系统的工程,期间必须要针对前提条件、促进条件、开展渠道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然而,本研究所提出的观点依然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希望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学者提出相应的宝贵意见与建议,为完善践行高校文艺育德的渠道献计献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刘佳丽,王宁.高校文艺育德的实施路径[J].新西部,2017(22).
[2]王羽欣,郗芙蓉.“文藝育德”的三维探究[J].西部学刊,2018(5).
[3]何小勇.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文艺育德思想及实践经验[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6.
[4]宋修见.文艺育德:传统承续与使命担当——《马克思主义文艺育德思想研究》[J].前线,2016(4).
[5]王羽欣,郗芙蓉.“文艺育德”的三维探究[J].西部学刊,2018(5).
作者简介:崔建(1983-),男,汉族,山西稷山人,硕士,晋中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